A、(A) 1#岩石铵梯炸药
B、(B) 2#岩石铵梯炸药
C、(C) 3#岩石铵梯炸药
D、(D) 4#岩石露天炸药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专业中关于爆破药量计算的基础知识。
选项解析如下:
A. 1#岩石铵梯炸药:这是我国常用的一种工业炸药,但其通常不作为标准炸药用于药量计算。
B. 2#岩石铵梯炸药:这是我国爆破药量计算的标准炸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普遍采用2#岩石铵梯炸药作为药量计算的基准。
C. 3#岩石铵梯炸药:这也是一种工业炸药,但其性能和威力与2#岩石铵梯炸药不同,因此不作为标准炸药。
D. 4#岩石露天炸药:这是用于露天爆破的一种炸药,但其性能和用途与2#岩石铵梯炸药不同,因此不作为标准炸药。
答案选择B的原因是,根据我国相关规范和标准,2#岩石铵梯炸药是用于爆破药量计算的标准炸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采用2#岩石铵梯炸药进行药量计算,可以确保爆破效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A) 1#岩石铵梯炸药
B、(B) 2#岩石铵梯炸药
C、(C) 3#岩石铵梯炸药
D、(D) 4#岩石露天炸药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专业中关于爆破药量计算的基础知识。
选项解析如下:
A. 1#岩石铵梯炸药:这是我国常用的一种工业炸药,但其通常不作为标准炸药用于药量计算。
B. 2#岩石铵梯炸药:这是我国爆破药量计算的标准炸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普遍采用2#岩石铵梯炸药作为药量计算的基准。
C. 3#岩石铵梯炸药:这也是一种工业炸药,但其性能和威力与2#岩石铵梯炸药不同,因此不作为标准炸药。
D. 4#岩石露天炸药:这是用于露天爆破的一种炸药,但其性能和用途与2#岩石铵梯炸药不同,因此不作为标准炸药。
答案选择B的原因是,根据我国相关规范和标准,2#岩石铵梯炸药是用于爆破药量计算的标准炸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采用2#岩石铵梯炸药进行药量计算,可以确保爆破效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抛掷作用越强
B. (B) 抛掷作用越弱
C. (C) 炸药埋置深度越深
D. (D) 炸药用量越大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爆破技术原理的选择题,我们需要理解爆破作用指数与爆破效果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的关键概念:“爆破作用指数”。爆破作用指数是衡量爆破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它通常与炸药的性质、装药量、爆破方式以及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个指数直接影响了爆破产生的能量分配,包括破碎岩石的能量、形成爆破漏斗的能量以及将岩石抛掷出去的能量。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抛掷作用越强:随着爆破作用指数的增大,爆破产生的能量中用于抛掷岩石的部分会增加,因此抛掷作用会增强。这个选项与爆破作用指数增大的效果相符合。
B. 抛掷作用越弱:这与爆破作用指数增大的效果相反,因为指数增大意味着爆破能量的分配更加偏向于抛掷作用,而非减弱。
C. 炸药埋置深度越深:炸药埋置深度与爆破作用指数无直接关联。爆破作用指数主要影响爆破能量的分配,而不是炸药的埋置位置。
D. 炸药用量越大:炸药用量虽然会影响爆破效果,但它与爆破作用指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爆破作用指数并非直接由炸药用量决定,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爆破作用指数越大,意味着爆破产生的能量中有更多部分用于抛掷岩石,因此抛掷作用会增强。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抛掷作用越强”。
A. (A) 阻燃剂
B. (B) 缓燃剂
C. (C) 促燃剂
D. (D) 速燃剂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延发雷管与即发雷管的区别。
A. 阻燃剂:阻燃剂是用来阻止燃烧的物质,它的作用是降低材料燃烧时的可燃性,这与延发雷管的作用原理不符。
B. 缓燃剂:缓燃剂是一种可以延长燃烧时间的物质。在延发雷管中,加入缓燃剂的目的是使点火装置点燃缓燃剂后,产生一定的延时,从而在一段时间后引爆加强帽以下的爆炸材料。这个选项符合延发雷管的特性。
C. 促燃剂:促燃剂是加速燃烧过程的物质,这与延发雷管想要达到的延时效果是相反的。
D. 速燃剂:速燃剂同样是为了加速燃烧,这也不符合延发雷管的设计目的。
因此,正确答案是B. 缓燃剂,因为延发雷管与即发雷管的不同之处在于延发雷管在点火装置与加强帽之间加入了一段缓燃剂,以达到延时引爆的效果。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负氧平衡
B. (B) 零氧平衡
C. (C) 正氧平衡
D. (D) 超氧平衡
解析:这个问题涉及到炸药爆炸时氧平衡的概念。在炸药爆炸过程中,氧平衡是指炸药中氧的含量与其可燃元素完全氧化所需氧的量的关系。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负氧平衡:这是指炸药中的氧含量不足以使其中的可燃元素完全氧化。在爆炸过程中,需要外部环境中的氧来补充,因此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不符,因为题目指出炸药的含氧量是大于可燃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
B. 零氧平衡:这表示炸药中的氧含量恰好能满足其可燃元素完全氧化的需要,即不剩余也不短缺。但题目明确指出含氧量是“大于”所需氧量,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正确。
C. 正氧平衡:这正是题目所描述的情况,即炸药中的氧含量大于可燃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在正氧平衡下,炸药爆炸时会产生多余的氧气,这有助于减少有毒气体的产生,但也可能导致爆炸威力增强或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D. 超氧平衡:这个选项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术语来描述炸药的氧平衡状态。在炸药学的术语中,我们通常使用“负氧平衡”、“零氧平衡”和“正氧平衡”来描述氧含量的不同情况。
综上所述,根据题目描述和炸药氧平衡的概念,正确答案是C.(C)正氧平衡。
A. (A) 加强抛掷爆破
B. (B) 减弱抛掷爆破
C. (C) 松动爆破
D. (D) 隐藏式爆破
解析:在水利工程专业中,爆破漏斗的n值是用来描述爆破效果的一个无量纲参数,它与爆破作用指数有关,反映了岩石被抛掷的程度。
选项解析如下:
A. 加强抛掷爆破:当n值大于1时,表示爆破产生的能量足以将岩石抛掷出漏斗之外,这是加强抛掷爆破的特征。
B. 减弱抛掷爆破:这个选项通常对应于n值小于1的情况,岩石不会被抛掷出漏斗,而是只在漏斗范围内被松动。
C. 松动爆破:松动爆破通常指的是n值接近于1或小于1的情况,主要是为了松动岩石而不是将它们抛掷出来。
D. 隐藏式爆破:这个选项并不是根据n值来分类的,而是指爆破的一种方式,通常是指爆破发生在地下或岩体内部,不形成明显的爆破漏斗。
为什么选择A: 因为题目中给出的n值为1.23,这个值大于1,根据爆破漏斗理论,n值大于1时表明岩石被加强抛掷,因此正确答案是A. 加强抛掷爆破。
A. (A) 0.9~1.0
B. (B) 1.0~1.1
C. (C) 1.1~1.2
D. (D) 1.2~1.3
解析:在解析这道关于爆破设计中粘土单位用药量的题目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爆破设计中单位用药量的概念。单位用药量是指在爆破作业中,每立方米或每吨被爆破材料所需使用的炸药量,这个量是根据被爆破材料的性质、爆破目的、爆破条件等多种因素来确定的。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0.9~1.0:这个范围可能偏低,因为粘土作为一种相对松软的介质,其爆破难度相对较低,但为了确保爆破效果和安全性,单位用药量可能需要稍高一些。
B. 1.0~1.1:这个范围是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粘土的爆破相对容易控制,单位用药量在这个范围内既能保证爆破效果,又能避免过量使用炸药导致的不必要浪费和安全隐患。
C. 1.1~1.2:这个范围可能偏高。虽然增加炸药量可以提高爆破效果,但过量使用炸药会增加成本,同时可能增加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安全隐患。
D. 1.2~1.3:这个范围明显偏高。对于粘土这种介质,如此高的单位用药量是不必要的,可能会导致过度破坏和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根据爆破设计的常规经验和粘土的物理特性,选择单位用药量在1.0~1.1范围内的选项(B)是最合适的。这个范围既能满足爆破效果的需求,又能保证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答案是(B)1.0~1.1。
A. (A) 1.23
B. (B) 1.32
C. (C) 1.43
D. (D) 1.57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爆破工程中的单位用药量计算。单位用药量是指爆破单位体积岩石所需要的炸药重量,通常用kg/m³来表示。
爆破漏斗体积计算公式为:V = (1/6)πd²h,其中d为爆破漏斗直径,h为埋深。
首先,我们来计算爆破漏斗的体积: V = (1/6)π(4m)²(2m) = (1/6)π(16m²)(2m) ≈ 16.76 m³
已知药包重量为8kg,所以我们可以计算出单位用药量: 单位用药量 = 药包重量 / 爆破漏斗体积 = 8kg / 16.76 m³ ≈ 0.477 kg/m³
但是,这个计算还没有考虑炸药的爆力和临空面的影响。炸药的爆力为350mm³,表示的是炸药在标准条件下能够穿透铜片的深度,这个值可以用来估算炸药的性能。通常情况下,爆力越高,单位用药量可以适当减少。
另外,临空面会影响爆破效果,通常情况下,临空面越多,爆破效果越好,单位用药量也可以适当减少。
此题中提到有两个临空面,并且给出了四个选项,这表明题目要求我们根据经验公式或者经验数据来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
根据经验,我们知道实际单位用药量会因为炸药的爆力、岩石的类型、临空面的数量和大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标准情况下,岩石的类别和硬度没有给出,我们通常采用一个平均值来进行估算。
结合以上信息,我们来看选项:
A. 1.23 kg/m³ B. 1.32 kg/m³ C. 1.43 kg/m³ D. 1.57 kg/m³
根据经验,单位用药量通常会大于我们计算的0.477 kg/m³,但由于炸药爆力较高且有临空面,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相对较低的值。在四个选项中,B选项1.32 kg/m³看起来是最合理的,因为它考虑了炸药的爆力、临空面的影响以及岩石爆破所需的平均单位用药量。
因此,正确答案是B. 1.32 kg/m³。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导火索
B. (B) 导爆电线
C. (C) 导爆管
D. (D) 导爆雷管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水利工程中起爆器材及其功能的理解。我们可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来确定正确答案。
A. 导火索:导火索主要用于点燃,它自身并不直接传递冲击波或起爆能量,而是通过燃烧来点燃炸药或其他爆炸物。因此,它不符合题目中“用于起爆网路中冲击波的传递”的描述。
B. 导爆电线:导爆电线主要用于电起爆系统中,通过电流来引爆。虽然它涉及能量的传递,但并非通过冲击波来传递,而是电流。因此,这个选项也不符合题目要求。
C. 导爆管:导爆管是一种专门用于起爆网路中传递冲击波的器材。它能在非电起爆系统中有效地传递冲击波,通过雷管引爆后,冲击波能沿着导爆管迅速传播,进而引爆与之相连的其他炸药或起爆器材。这个选项完全符合题目描述。
D. 导爆雷管:导爆雷管通常用作起爆装置,而不是用于传递冲击波的媒介。它本身就是一个起爆源,通过引爆来产生冲击波或爆炸效果,而不是传递冲击波。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导爆管,因为它能在起爆网路中有效地传递冲击波,且需要雷管来引爆。
A. (A) 随之增加
B. (B) 不变
C. (C) 随之减小
D. (D) 无法确定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工程爆破中的单位耗药量与临空面的关系。
选项A(随之增加): 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因为在工程爆破中,临空面的增多会使得岩石的夹制作用减弱,岩石更容易被破碎,因此不需要增加单位耗药量。
选项B(不变): 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单位耗药量是与临空面的数量有直接关系的,随着临空面的增多,药量需求会相应减少。
选项C(随之减小):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在工程爆破中,临空面是指未被岩石包围的自由面,临空面的增多会减少岩石的夹制作用,使得爆破时岩石更容易被破碎,因此所需的单位耗药量会随之减小。
选项D(无法确定): 这个选项是错误的。根据爆破原理和实际工程经验,单位耗药量与临空面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可以确定的。
所以,正确答案是C(随之减小),因为在有更多的临空面时,岩石的夹制作用减少,因此需要的单位耗药量会减少。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0.931
B. (B) 1.2
C. (C) 1.437
D. (D) 1.44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爆破工程中爆破作用指数函数f(n)的计算。
爆破作用指数函数f(n)是爆破工程中用于描述爆破效果与药量分布关系的一个重要参数。它通常与爆破的n值(即爆破漏斗的半径与最小抵抗线的比值)有关,但并非直接等于n值。
对于本题,已知n值为1.2,我们需要找到对应的f(n)值。然而,f(n)并不是n的线性函数,而是需要通过特定的公式或表格来查找。但在此类选择题中,我们通常会根据经验或记忆(或题目给出的隐含信息)来快速判断。
观察选项,我们可以看到:
A. 0.931:这个值小于n值,通常f(n)不会小于n值(除非在特定情况下,但本题未提及),因此可以排除。
B. 1.2:这个值等于n值,但如前所述,f(n)通常不会直接等于n值,因此也可以排除。
C. 1.437:这个值大于n值,且符合爆破作用指数函数f(n)的一般特性(即随着n值的增加,f(n)也会增加,但增加的速度会逐渐减缓)。
D. 1.44:虽然这个值也大于n值,但与C选项相比,它更接近于一个简单的四舍五入结果,而f(n)的计算通常不会如此简单。
综上所述,结合爆破作用指数函数f(n)的一般特性和题目给出的选项,我们可以判断C选项(1.437)是正确的。
因此,答案是C。
A. (A) 浅孔爆破
B. (B) 深孔爆破
C. (C) 洞室爆破
D. (D) 光面爆破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中钻孔爆破的分类知识。
选项A:浅孔爆破,通常指的是孔径小于75mm、孔深小于5m的爆破作业。这种爆破方法适用于较小的工程规模,操作简单,安全性相对较高。
选项B:深孔爆破,是指孔径大于75mm、孔深大于5m的爆破作业。这种爆破适用于大规模的石方开挖,如矿山开采、大型土石方工程等。
选项C:洞室爆破,是在岩石中开挖洞室,填装大量炸药进行爆破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土石方大量开挖的地方,不是按照孔径和孔深来分类的。
选项D:光面爆破,是一种控制爆破技术,主要用于减少爆破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保持开挖面的平滑。这种爆破技术主要关注的是爆破效果的控制,而不是按照孔径和孔深来分类。
正确答案是A,因为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孔径小于75mm和孔深小于5m的条件,符合浅孔爆破的定义。其他选项要么孔径和孔深超出题目条件,要么是不同类型的爆破技术,因此不符合题目要求。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