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孔径,大间距
B、(B) 小孔径,小间距
C、(C) 一般采用不耦合装药
D、(D) 线装药密度较大
答案:B
解析:选项A(大孔径,大间距)描述的是一种钻孔方式,这在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中都可以采用,并不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选项B(小孔径,小间距)是光面爆破的一个特点。与预裂爆破相比,光面爆破通常使用较小的孔径和较密的孔间距,以控制爆破轮廓,减少对保留岩体的破坏。
选项C(一般采用不耦合装药)这一点在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中都有可能使用,不耦合装药是一种减小爆破对周围岩石损伤的技术,不是光面爆破独有的特点。
选项D(线装药密度较大)描述的是装药量,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在装药密度上都可以有所变化,这也不是两者之间决定性的不同点。
综上所述,光面爆破与预裂爆破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其钻孔参数,即孔径和孔间距。光面爆破通常采用小孔径和小间距来达到控制爆破效果的目的,因此正确答案是B。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A) 大孔径,大间距
B、(B) 小孔径,小间距
C、(C) 一般采用不耦合装药
D、(D) 线装药密度较大
答案:B
解析:选项A(大孔径,大间距)描述的是一种钻孔方式,这在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中都可以采用,并不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选项B(小孔径,小间距)是光面爆破的一个特点。与预裂爆破相比,光面爆破通常使用较小的孔径和较密的孔间距,以控制爆破轮廓,减少对保留岩体的破坏。
选项C(一般采用不耦合装药)这一点在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中都有可能使用,不耦合装药是一种减小爆破对周围岩石损伤的技术,不是光面爆破独有的特点。
选项D(线装药密度较大)描述的是装药量,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在装药密度上都可以有所变化,这也不是两者之间决定性的不同点。
综上所述,光面爆破与预裂爆破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其钻孔参数,即孔径和孔间距。光面爆破通常采用小孔径和小间距来达到控制爆破效果的目的,因此正确答案是B。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水利工程中溢流重力坝设计原理的判断题。我们来逐一分析题目和选项:
题目解析:
题目询问的是“溢流重力坝设计中动水压力对坝体稳定是否有利”。这涉及到对溢流重力坝设计中动水压力作用的理解。
选项分析:
A. 正确:如果选择这个选项,意味着认为动水压力对坝体稳定有正面作用。然而,在水利工程中,特别是溢流重力坝的设计中,动水压力通常是由于水流通过溢流面时产生的,这种压力往往对坝体产生向下游的推力,增加了坝体失稳的风险。因此,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B. 错误:选择这个选项,即承认动水压力对坝体稳定是不利的。在溢流重力坝的设计中,动水压力是一个需要特别考虑的因素,因为它会增加坝体所受的向下游的推力,从而可能降低坝体的稳定性。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总结:
动水压力在溢流重力坝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它通常对坝体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正确答案是B,即“错误”,表示动水压力对坝体稳定不利。这个答案反映了水利工程设计中对动水压力影响的准确理解。
A. A、正确
B. B、错误
A. (A) 0.25
B. (B) 2.5
C. (C) 2.5%
D. (D) 2.5‰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河道纵比降的计算。河道纵比降是指沿水流方向,单位水平距离内河床高程的降低值,通常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给出的数据: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为120km。为了计算方便,我们需要将河段长从千米转换为米,即120km = 120000m。
接下来,我们计算上、下断面之间的高程差,即ΔH = 725m - 425m = 300m。
然后,我们利用河道纵比降的计算公式:J = ΔH / L,其中J为河道纵比降,ΔH为上、下断面之间的高程差,L为河段长度。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得到:J = 300m / 120000m = 0.0025。
最后,我们需要将计算结果转换为适当的单位。由于题目选项中有百分数和千分数,而计算结果0.0025更接近千分数形式,我们可以将其转换为千分数,即J = 0.0025 = 2.5‰。
对比选项,我们发现只有选项D(2.5‰)与我们的计算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2.5‰,故选D。
A. (A) 热轧Ⅰ级
B. (B) 热轧Ⅱ级
C. (C) 热轧Ⅲ级
D. (D) 热轧Ⅳ级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普通低合金钢的分类知识。
A. 热轧Ⅰ级:通常,热轧Ⅰ级钢是指碳素结构钢,它不属于低合金钢,因为它主要含有的合金元素较少,通常不超过1-2种,并且合金元素的总含量一般不超过0.5%。
B. 热轧Ⅱ级:这一级别的钢种属于低合金钢。低合金钢是指含有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但含量通常不超过5%,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
C. 热轧Ⅲ级:热轧Ⅲ级钢也属于低合金钢的范畴,同样含有一定量的合金元素,通常用于需要较好强度和韧性的结构件。
D. 热轧Ⅳ级:这一级别的钢种同样属于低合金钢,合金元素含量和性能特点与Ⅱ级和Ⅲ级类似,但可能在合金元素种类或含量上有所不同。
因此,正确答案是BCD,因为这三项都是普通低合金钢,而A选项热轧Ⅰ级钢是碳素结构钢,不属于低合金钢。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构件截面尺寸
B. (B) 钢筋的品种和级别
C. (C)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D. (D) 构件的受力特征
解析:该题考察的是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ζB的影响因素。
A. 构件截面尺寸:虽然截面尺寸的变化会影响到构件的受力和钢筋的布置,但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ζB主要与材料性质相关,而不是直接由截面尺寸决定。
B. 钢筋的品种和级别:这个选项是正确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ζB与钢筋的屈服强度有关,不同品种和级别的钢筋具有不同的屈服强度,因此会影响ζB的大小。
C.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确实会影响构件的受力和性能,但是它不是直接影响ζB的主要因素。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ζB更多取决于钢筋的性质。
D. 构件的受力特征:受力特征会影响构件的设计和钢筋的配置,但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ζB是一个基于材料性质的参数,不会因为受力特征的不同而改变。
因此,正确答案是B。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ζB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钢筋的品种和级别,这是因为ζB与钢筋的屈服强度有关,而不同品种和级别的钢筋具有不同的屈服强度。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年调节
B. (B) 多年调节
C. (C) 完全调节
D. (D) 不完全调节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径流调节方式的分类。径流调节是指通过水库等设施对河流径流进行调整,以满足供水、防洪、发电等多种需求的过程。按照径流利用程度来划分,径流调节可以分为完全调节和不完全调节两种类型。
C. 完全调节:这意味着水库能够存储一年或一个水文周期内的全部径流量,使得出水量可以均匀地分配到整个周期中。这种调节方式通常需要较大的水库容量。
D. 不完全调节:指的是水库的容量不足以存储一个完整的水文周期内的全部径流量,因此只能对部分径流进行调节。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那些由于地理、经济或其他限制条件而无法建设大型水库的情况。
选项A(年调节)和选项B(多年调节)是根据调节周期的不同来进行的分类,而不是按照径流利用程度来划分的。年调节是指水库在一年内完成一个进库出库的循环;多年调节则是指水库需要多个年份才能完成一个进库出库的循环,以应对不同年份间径流量的变化。
因此,根据题目要求按照径流利用程度来划分的话,正确答案应该是CD。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这道题的答案是B(错误),解析如下:
首先,我们理解题目中的关键概念“高差”。在水利工程和测量学中,“高差”通常指的是两点间垂直距离的差异,即两点间的高度差。然而,题目中的表述“高差是地面两点的高度之差”虽然直观上接近正确,但缺少了一个重要的限定条件。
具体来说,高差应该是指“两点间沿铅垂线方向的高度之差”。这个限定条件非常关键,因为它明确了高差是垂直方向上的距离差,而非简单的两点间高度数值的差值。例如,如果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但相距很远,按照题目的表述,它们之间似乎会有“高度之差”,但实际上它们的高差为零,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垂直方向上的距离差。
因此,虽然“高差是地面两点的高度之差”这一说法在日常语境中可能被视为近似正确,但从专业术语的精确性角度来看,它缺少了必要的限定条件,即“沿铅垂线方向”。所以,严格来说,这个表述是错误的。
综上,答案选择B(错误)。
A. (A) 施工导流
B. (B) 主体工程施工
C. (C) 施工分期
D. (D) 施工总布置
E. (E) 施工总进度
解析:选项解析:
A. 施工导流:这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如何合理导流,保证施工期间河流的正常流向,以及确保施工安全。
B. 主体工程施工:这是设计文件中的核心部分,包括主体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工序、技术要求等,是施工组织设计的必备内容。
C. 施工分期:虽然施工分期是施工组织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但它通常包含在施工总进度里面,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
D. 施工总布置:这部分内容涉及整个施工场地的布局,包括临时设施、材料堆放区、施工通道等,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E. 施工总进度:这是施工组织设计的关键内容之一,它规定了工程各阶段的施工时间表和进度要求。
为什么选择ABDE: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需要全面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选项A、B、D和E涵盖了施工导流、主体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总布置以及施工进度安排,这些都是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而选项C虽然重要,但它通常被整合在施工总进度计划之中,所以不作为一个单独的必要部分出现在设计文件的主要内容列表中。因此,正确答案是ABDE。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铁素体
B. (B) 珠光体
C. (C) 渗碳体
D. (D) 奥氏体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钢铁材料在特定热处理状态下的晶体组织构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钢铁材料在不同成分和热处理条件下的主要组织类型。
A. 铁素体:铁素体是碳溶解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其溶碳能力很低,常温下仅能溶解为0.0008%的碳,因此它通常出现在低碳钢中,而非过共析钢。
B. 珠光体:珠光体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其组织特征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片层相间的层状结构。在过共析钢中,当冷却速度适中时,容易形成珠光体组织。这是因为过共析钢中的碳含量超过了共析点,在冷却过程中,多余的碳会以渗碳体的形式析出,与铁素体交替排列形成珠光体。
C. 渗碳体:渗碳体是铁与碳形成的金属化合物,其含碳量为6.69%。在过共析钢中,虽然渗碳体是存在的,但它通常不是主要组织,而是作为珠光体的一部分或与铁素体共存。
D. 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在高温下,钢的组织通常为奥氏体。然而,在常温下,特别是在冷却后,奥氏体会转变为其他组织,如珠光体、贝氏体或马氏体等,具体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和冷却条件。因此,奥氏体不是过共析钢在常温下的主要组织。
综上所述,过共析钢在常温下的晶体组织主要为珠光体,因为它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且这种组织在过共析钢的冷却过程中容易形成。因此,正确答案是B。
A. (A) 1:2
B. (B) 1:2.5
C. (C) 1:3
D. (D) 0.5
E. (E) 0.45 (f) 0.6
解析:在解析这道关于水泥强度检验的题目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题目中提到的关键要素:水泥与标准砂的比例以及水灰比。这两个参数在水泥强度检验中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试件的制备和最终的水泥强度测定结果。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水泥与标准砂的比例:
A选项(1:2):这个比例并不是标准的水泥与标准砂的混合比例,在常规的水泥强度检验中不采用。
B选项(1:2.5):同样,这个比例也不是标准比例,可以排除。
C选项(1:3):这是正确的水泥与标准砂的混合比例,符合ISO标准(ISO 679:1989)或类似的国际标准,用于制备水泥胶砂试件。
D选项(此处看似为重复选择,但根据题目格式和选项的通常设置,我们可以理解为对水泥与标准砂比例的再次确认,实际上应选择C,但在此处为了解释,我们假设它是关于水灰比的描述,尽管这在常规选项设置中是不常见的)。然而,由于水灰比的选项紧随其后,我们可以推断这里的D选项可能是个误导或打印错误,但在当前分析框架下,我们将其视为与C选项并列的正确选项(尽管实际上并不准确)。
水灰比:
E选项(0.45):这个水灰比并不是水泥强度检验中常用的比例。
f选项(0.6):在水泥强度检验中,特别是在ISO标准中,常用的水灰比接近0.5,但0.6也是一个可接受的近似值,尤其是在考虑实验条件和材料差异时。然而,由于题目中D选项已被假设为与C选项并列(尽管不准确),且没有直接针对水灰比的独立选项,我们可以推断这里的f选项(0.6)是正确的水灰比选项。
综上所述,根据水泥强度检验的标准流程和参数,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水泥与标准砂的比例为1:3(C选项),以及水灰比接近0.5(在此情境下,我们选择f选项的0.6作为最接近的近似值)。但请注意,D选项在常规解析中应被视为不准确的或误导性的,因为它在此处被错误地用作与C选项并列的选项,而实际上它并不直接对应题目中的任何一个明确询问的参数。因此,最终答案应解读为C(1:3)和f(0.6),但根据题目给出的选项,我们选择C和D(尽管D的解读存在假设性)。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应明确区分水泥与标准砂的比例和水灰比,并选择C和f作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