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搜索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基础约束在混凝土温升膨胀时使建筑物与基础接触的部位的混凝土产生()。

A、(A) 拉应力

B、(B) 压应力

C、(C) 切应力

D、(D) 收缩力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混凝土结构在温度变化时的应力分析。

选项解析如下:

A. 拉应力:通常出现在混凝土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时,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的情形。当混凝土受到外部约束,不能自由收缩时,拉应力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B. 压应力:当混凝土温升膨胀受到基础约束时,混凝土不能自由膨胀,会在与基础接触的部位产生压应力。

C. 切应力:这是指沿着某一平面作用的应力,通常与剪切作用相关,不是由简单的温升膨胀引起的。

D. 收缩力:这是指材料因温度降低或水分散失等原因引起的体积缩小产生的力,与题干中的“温升膨胀”相反。

为什么选择B: 混凝土在温升时会产生膨胀,如果这种膨胀受到基础的限制,不能自由进行,那么在混凝土与基础接触的部位就会产生压应力。这是因为混凝土试图向外膨胀,而基础则阻止这种膨胀,从而在接触面产生向内的压力,即压应力。因此,正确答案是B.压应力。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混凝土材料的自身特性对温度裂缝的产生有重要影响,这些材料特性参数不包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dd2d-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面板堆石坝的面板常采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de63-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将填充材料用铁钉固定在模板内侧后,再浇混凝土,这样拆模后填充材料即可贴在混凝土上。这种填料安装 方法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df96-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水闸平底板的混凝土浇筑,一般先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e0ca-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机身下部有一门架,可供运输车辆通行,这样便可使起重机和运输车辆在同一高程上行驶的混凝土运输设备 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e3c1-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当灌浆孔的基岩段长小于 6m 时,适宜采用()灌浆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e50c-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在地质条件较差、岩石破碎地区,一般适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e642-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是提高建筑物抗滑稳定、增进岩石固结与防渗性能的一种方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e7cb-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地基处理中,在基础内,平行于建筑物的轴线钻一排或几排孔,用压力灌浆法将浆液灌入到岩石的裂隙中 去,以截断基础渗流,降低扬压力的灌浆方法是()灌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e8fd-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坝基灌浆一般按照()进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ea67-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基础约束在混凝土温升膨胀时使建筑物与基础接触的部位的混凝土产生()。

A、(A) 拉应力

B、(B) 压应力

C、(C) 切应力

D、(D) 收缩力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混凝土结构在温度变化时的应力分析。

选项解析如下:

A. 拉应力:通常出现在混凝土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时,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的情形。当混凝土受到外部约束,不能自由收缩时,拉应力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B. 压应力:当混凝土温升膨胀受到基础约束时,混凝土不能自由膨胀,会在与基础接触的部位产生压应力。

C. 切应力:这是指沿着某一平面作用的应力,通常与剪切作用相关,不是由简单的温升膨胀引起的。

D. 收缩力:这是指材料因温度降低或水分散失等原因引起的体积缩小产生的力,与题干中的“温升膨胀”相反。

为什么选择B: 混凝土在温升时会产生膨胀,如果这种膨胀受到基础的限制,不能自由进行,那么在混凝土与基础接触的部位就会产生压应力。这是因为混凝土试图向外膨胀,而基础则阻止这种膨胀,从而在接触面产生向内的压力,即压应力。因此,正确答案是B.压应力。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相关题目
混凝土材料的自身特性对温度裂缝的产生有重要影响,这些材料特性参数不包括()。

A. (A) 导热系数

B. (B) 比热

C. (C) 渗透系数

D. (D) 极限拉伸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混凝土材料特性与温度裂缝产生关系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所代表的材料特性,并判断哪一个与温度裂缝的产生无直接关联。

A. 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指标。在混凝土中,导热系数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导热系数低,则混凝土内部温度梯度可能增大,从而增加温度裂缝的风险。因此,导热系数是影响温度裂缝产生的重要材料特性。

B. 比热:比热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在混凝土中,比热的大小会影响混凝土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热量的多少,进而影响其内部温度的变化速度和分布,与温度裂缝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C. 渗透系数:渗透系数是描述流体在岩土孔隙中渗流能力的参数,主要反映岩土体被水透过的难易程度。它与混凝土的抗渗性有关,但与温度裂缝的产生无直接关联。温度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应力变化而产生的,与流体的渗透性无关。

D. 极限拉伸:极限拉伸是材料在拉伸过程中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对于混凝土而言,其极限拉伸能力较低,当温度变化引起的内部应力超过其极限拉伸时,就可能产生裂缝。因此,极限拉伸是影响温度裂缝产生的重要材料力学特性。

综上所述,与温度裂缝产生无直接关联的材料特性是渗透系数,因为它主要描述的是岩土体的渗流能力,而非混凝土在温度变化下的力学行为。

因此,正确答案是C. 渗透系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dd2d-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面板堆石坝的面板常采用()。

A. (A) 组合钢模板

B. (B) 大模板

C. (C) 胶合面板模板

D. (D) 滑模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面板堆石坝施工中面板的常用施工方法。

A. 组合钢模板:这种模板多用于建筑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可以根据需要组合成不同尺寸和形状,但在大体积、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中,如面板堆石坝的面板施工,使用这种模板效率较低,不适合快速施工要求。

B. 大模板:大模板也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模板形式,适用于较大面积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但是其移动和调整相对复杂,对于大面积、连续施工的面板堆石坝来说,并不是最佳选择。

C. 胶合面板模板:这种模板是由多层薄木板胶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曲面或异形结构的混凝土浇筑,但在面板堆石坝的施工中,由于面板面积大,胶合面板模板的重复使用性和施工速度可能不如其他方法。

D. 滑模:滑模施工技术适用于大面积、连续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如面板堆石坝的面板。使用滑模可以连续不断地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且能够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因此是面板堆石坝面板施工的常用方法。

因此,正确答案是D.滑模。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de63-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将填充材料用铁钉固定在模板内侧后,再浇混凝土,这样拆模后填充材料即可贴在混凝土上。这种填料安装 方法是()。

A. (A) 先装法

B. (B) 先浇法

C. (C) 后装法

D. (D) 后浇法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中填料安装方法的识别。

首先,我们来看题目描述:“将填充材料用铁钉固定在模板内侧后,再浇混凝土,这样拆模后填充材料即可贴在混凝土上。” 这里的关键信息是填充材料的安装时机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前。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先装法:这个选项意味着填充材料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就已经安装并固定在模板内侧的。这与题目描述完全吻合,即先安装填充材料,再浇筑混凝土。

B. 先浇法:这个选项容易让人误解为先浇筑混凝土,但题目中明确说明是先安装填充材料,再浇筑混凝土,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C. 后装法:这个选项表示填充材料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后才安装的,与题目描述相反,因此不正确。

D. 后浇法:这个选项同样容易让人误解为某种形式的后续浇筑过程,但题目中并未提及后续浇筑,而是强调了填充材料的先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正确。

综上所述,根据题目描述和选项分析,正确答案是A.先装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df96-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水闸平底板的混凝土浇筑,一般先浇()。

A. (A) 左右两岸

B. (B) 上游齿墙

C. (C) 下游齿墙

D. (D) 上、下游齿墙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水闸平底板混凝土浇筑的施工顺序。

选项解析如下:

A. 左右两岸:这个选项指的是先从水闸的左右两岸开始浇筑混凝土。这样的浇筑顺序并不符合常规施工要求,因为两岸并非结构受力的关键部位。

B. 上游齿墙:上游齿墙是水闸结构的一部分,但若只从上游齿墙开始浇筑,则不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C. 下游齿墙:与上游齿墙相似,下游齿墙也是水闸结构的一部分,但单独从下游齿墙开始浇筑同样不妥。

D. 上、下游齿墙:这个选项指的是先浇筑水闸的上游和下游齿墙。按照水闸施工的常规顺序,确实是应该先从上、下游齿墙开始浇筑,因为齿墙是水闸防渗漏的关键部位,同时,先浇齿墙可以更好地控制模板的稳定性,确保结构的垂直度和精度。待齿墙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平底板混凝土的浇筑,这样可以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渗性能。

因此,正确答案是D。先浇筑上、下游齿墙可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渗漏性能,是符合水利工程施工规范的做法。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e0ca-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机身下部有一门架,可供运输车辆通行,这样便可使起重机和运输车辆在同一高程上行驶的混凝土运输设备 是()。

A. (A) 门式起重机

B. (B) 塔式起重机

C. (C) 缆式起重机

D. (D) 履带式起重机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不同类型的混凝土运输设备特点的理解。

选项A:门式起重机的特点是其下部设有门架,这个门架的高度设计得足够让运输车辆通过,从而使得起重机和运输车辆可以在同一高程上行驶。这符合题目描述中“机身下部有一门架,可供运输车辆通行,这样便可使起重机和运输车辆在同一高程上行驶”的特点,因此A选项是正确答案。

选项B:塔式起重机的主要特点是其垂直的塔身和长臂结构,用于高空作业,并不具备供运输车辆通行的门架结构,且通常不与运输车辆在同一高程上行驶,故B选项错误。

选项C:缆式起重机主要利用悬挂在空中的缆索进行起重作业,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与题目描述的“机身下部有一门架”不符,且其运行方式也不同于在同一高程上行驶的起重机和运输车辆,故C选项错误。

选项D:履带式起重机是一种自行式起重机,其行走依靠履带,虽然具有强大的起重能力和较好的越野性能,但并不具备供运输车辆通行的门架结构,且其行走和起重作业通常不在同一高程上,故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A) 门式起重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e3c1-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当灌浆孔的基岩段长小于 6m 时,适宜采用()灌浆法。

A. (A) 全孔一次

B. (B) 自上而下分段

C. (C) 自下而上分段

D. (D) 孔口封闭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专业中灌浆方法的选择。

A. 全孔一次灌浆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灌浆孔较浅,基岩段长度小于6m的情况。它操作简单,灌浆效率高,适用于较短的灌浆孔。

B. 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较深的灌浆孔,通过分段灌浆可以提高灌浆效果,确保每一层都能得到充分灌浆。

C. 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较深的灌浆孔,与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相比,它可以更好地排除孔内空气,保证灌浆质量。

D. 孔口封闭灌浆法: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灌浆孔较深,孔口需要封闭以保持灌浆压力。

根据题目条件,基岩段长小于6m,属于较浅的灌浆孔,因此适宜采用全孔一次灌浆法,答案选A。这是因为对于较短的灌浆孔,采用全孔一次灌浆法既简单又高效,没有必要采用分段灌浆法或孔口封闭灌浆法。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e50c-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在地质条件较差、岩石破碎地区,一般适用()。

A. (A) 全孔一次灌浆法

B. (B) 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

C. (C) 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

D. (D) 以上方法均适用

解析:在解析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理解题目背景和各选项的含义,并将其与地质条件较差、岩石破碎地区的特性相匹配。

A. 全孔一次灌浆法: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岩石比较完整、裂隙较少的地质条件。因为它要求在整个钻孔内一次性完成灌浆,如果岩石破碎严重,这种方法可能无法有效填充所有裂隙,导致灌浆效果不佳。

B. 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此方法特别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岩石破碎或裂隙发育的地区。通过自上而下分段进行,每段灌浆后都会有一定的凝固时间,这样可以确保上段灌浆的浆液不会因下段灌浆的压力而流失,从而更好地填充和固结岩石中的裂隙和破碎带。

C. 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是可行的,但它更适用于岩石相对完整、裂隙较少的情况。在岩石破碎地区,自下而上的灌浆可能会因上段岩石的破碎和裂隙导致浆液大量流失,影响灌浆效果。

D. 以上方法均适用:由于地质条件较差、岩石破碎地区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灌浆方法都适用。特别是全孔一次灌浆法和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可能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岩石破碎的地区,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选项B)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它能够有效地填充和固结岩石中的裂隙和破碎带,提高灌浆效果。因此,正确答案是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e642-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是提高建筑物抗滑稳定、增进岩石固结与防渗性能的一种方法。

A. (A) 接触灌浆

B. (B) 帷幕灌浆

C. (C) 固结灌浆

D. (D) 高压喷射灌

解析:选项解析:

A. 接触灌浆: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处理建筑物与岩石接触面的灌浆问题,目的是填充接触面的缝隙,增强接触面的摩擦力,但不是专门用于提高整体岩石固结与防渗性能。

B. 帷幕灌浆:这种方法是在岩石或土壤中形成一道防渗帷幕,主要用于防止水流渗透,对提高抗滑稳定性作用有限,主要功能是防渗。

C. 固结灌浆:这种方法通过向岩石中注入浆液,以加固岩体,提高其整体稳定性和强度,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滑稳定性,并有助于岩石固结和防渗。

D. 高压喷射灌:这种方法通过高压喷射切割和混合土体,再灌入浆液形成加固体,适用于地基处理,也能提高一定程度的固结和防渗效果,但与固结灌浆相比,其适用范围和效果有所不同。

为什么选C:

固结灌浆(选项C)是专门用于加固岩体,提高其稳定性和强度的一种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增进岩石的固结与防渗性能,这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抗滑稳定性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根据题目要求,固结灌浆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其他选项虽然也有一定的相关功能,但没有固结灌浆那样全面符合题目中提到的“提高建筑物抗滑稳定、增进岩石固结与防渗性能”的要求。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e7cb-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地基处理中,在基础内,平行于建筑物的轴线钻一排或几排孔,用压力灌浆法将浆液灌入到岩石的裂隙中 去,以截断基础渗流,降低扬压力的灌浆方法是()灌浆。

A. (A) 固结

B. (B) 帷幕

C. (C) 接触

D. (D) 高压喷射

解析:解析: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中地基处理的不同灌浆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A. 固结灌浆:主要用于提高基岩的整体性和强度,改善岩体的抗变形能力,减少基础的压缩变形。这种灌浆方法通常不在平行于建筑物轴线的位置进行,且其目的不是为了截断基础渗流或降低扬压力,因此A选项错误。

B. 帷幕灌浆:这种方法是在基础内,平行于建筑物的轴线钻一排或几排孔,然后通过压力灌浆法将浆液灌入到岩石的裂隙中,形成一道连续的帷幕,用以截断基础渗流,降低扬压力。这与题目描述完全吻合,因此B选项正确。

C. 接触灌浆:主要用于填充混凝土与基岩或混凝土与钢板之间的缝隙,增强接触面的结合强度和密实性,防止渗水。它并不用于截断基础渗流或降低扬压力,故C选项错误。

D. 高压喷射灌浆:是一种利用高压水流切割土体的方法,并同时将浆液注入被切割的土体中,形成一定形状的固结体。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特殊地基处理,如堤防防渗、加固地基等,与题目描述不符,因此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选项——帷幕灌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e8fd-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坝基灌浆一般按照()进行。

A. (A) 先上游,后下游的顺序

B. (B) 先固结、后帷幕的顺序

C. (C) 先帷幕、后固结

D. (D) 软基灌浆的方法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坝基灌浆的常规程序。

A. 先上游,后下游的顺序:这个选项描述的是灌浆的相对位置顺序,而不是灌浆的类型顺序。在实际操作中,灌浆的顺序并不是单纯按照上游下游来划分的,而是要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B. 先固结、后帷幕的顺序:这是正确的操作步骤。固结灌浆是在处理坝基时先行进行的,旨在提高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减少地基的变形。固结灌浆之后,再进行帷幕灌浆,帷幕灌浆是在坝基中形成一道防渗帷幕,以减少坝基渗漏。

C. 先帷幕、后固结:这种顺序是错误的,因为如果先进行帷幕灌浆,可能无法有效地固结松散的地基,帷幕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D. 软基灌浆的方法:这个选项指的是灌浆的方法,而不是灌浆的顺序。题目问的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所以这个选项并不直接回答问题。

因此,正确答案是B,因为按照“先固结、后帷幕”的顺序进行灌浆是符合常规的灌浆程序和施工要求的。这样的顺序可以确保坝基加固和防渗处理的效果。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deea67-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