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 (A) 挡水
B. (B) 反滤
C. (C) 止水
D. (D) 防洪抢险
解析:选项解析:
A. 挡水 - 土工合成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可以用于临时性的挡水结构,比如施工围堰等,但它们不是用来永久挡水的首选材料,因此这个选项不是土工合成材料在水利中的主要应用。
B. 反滤 - 土工合成材料经常用作反滤材料,它们可以防止土壤颗粒通过,同时允许水分通过,从而保护土体结构,这是土工合成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C. 止水 - 在水利工程中,土工合成材料可以用来防止水渗透,比如用作防渗帷幕或加强防渗层,因此止水也是土工合成材料的一个重要应用。
D. 防洪抢险 - 在防洪抢险中,土工合成材料可以快速部署,用于加固河堤、防止洪水侵蚀等紧急情况,这也是土工合成材料的一个重要应用。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BCD):
选项B、C和D都准确地描述了土工合成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主要应用。土工合成材料以其轻便、易于安装、成本相对较低和效果显著等特点,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反滤、止水和防洪抢险等方面。而选项A虽然也有一定的应用,但并不是土工合成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主要用途,因此不包含在最佳答案中。所以正确答案是BCD。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自记水位计
B. (B) 水尺
C. (C) 钢尺
D. (D) 卷尺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不同水位测量工具适用场景的理解。
A. 自记水位计:这是一种可以自动记录水位变化的设备,适用于需要连续监测水位变化的情况。它能够提供高频率的数据记录,适合于水位波动较大的环境,如题中提到的泄流建筑物,闸门频繁启闭导致水位不稳定的情形。
B. 水尺:这是最传统的水位观测工具之一,通常是一根带有刻度的直立标尺,用于手动读取水位高度。虽然简单易用,但在水位快速变化的情况下,难以捕捉到精确的瞬时水位值。
C. 钢尺:钢尺是一种用于直接测量长度或深度的工具,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用于水深测量,但它并不适合持续监控水位的变化,尤其是在水位频繁变动的情况下。
D. 卷尺:与钢尺类似,卷尺也是用于直接测量距离的工具,同样不适合用来实时监测水位的变化情况。
因此,正确答案是A. 自记水位计,因为它能够自动记录水位的变化,并且适用于水位频繁变动的环境。
A. A、正确
B. B、错误
A. (A) 位置水头
B. (B) 压强水头
C. (C) 流速水头
D. (D) 测压管水头
解析:解析如下:
题目提到的是“总流中心线(即管道轴线)与基准面之间的几何高度”,这里描述的是一个位置的高度信息,而不是关于流体的速度或压力。在流体力学中,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可以将总能量分为几部分,其中包括位置势能(由液体所在的高度决定)、压力势能(由液体所受的压力决定),以及动能(由液体的速度决定)。
选项分析:
A. 位置水头:指的是流体由于其所在的位置而具有的单位重量流体的势能,它直接对应于流体相对于某个基准面的高度。
B. 压强水头:指的是由流体内部压强转换来的势能,它与流体的静压有关。
C. 流速水头:指的是由于流体运动速度而具有的动能转换成的势能,与流体的速度平方成正比。
D. 测压管水头:通常指的是测压管中的液面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度,它反映了压强水头加上位置水头的总和。
根据题目描述,“总流中心线与基准面之间的几何高度”,显然是指的位置高度,因此代表的是位置水头。所以正确答案是 A. 位置水头。
A. (A) 片状固结体
B. (B) 板状固结体
C. (C) 扇形固结体
D. (D) 圆柱形固结体
解析:在高压喷射过程中,摆喷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技术,它通过高压喷射流使土壤颗粒与注入的浆液混合,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选项解析如下:
A. 片状固结体:这个选项描述的固结体形状不够准确,摆喷形成的固结体不是简单的片状。
B. 板状固结体:板状固结体通常指的是在土体中形成的类似板状的加固体,但这一术语并不常用来描述摆喷的结果。
C. 扇形固结体:这个选项正确。摆喷过程中,喷射流按一定角度摆动,会在土体中形成扇形的固结体,这是因为喷射流在移动过程中影响范围呈扇形扩展。
D. 圆柱形固结体:圆柱形固结体通常是指旋喷或者定喷形成的加固体,而不是摆喷。
选择C(扇形固结体)是因为在摆喷过程中,喷射头的摆动使得高压喷射流在土层中形成扇形的加固区域,从而形成扇形固结体。这种固结体的形状与摆喷设备的运动轨迹和喷射角度有关,是摆喷技术的一个特点。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吸湿系数
B. (B) 田间持水率
C. (C) 最大分子持水率
D. (D) 凋萎系数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土壤有效水分的概念及其相关参数。
A. 吸湿系数:指的是土壤能够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它表示土壤水分的起始点,但不是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
B. 田间持水率:指的是土壤在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的最大水分含量,超过这个水分含量的部分会因重力作用而流失。这是土壤水分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它高于有效水分的下限。
C. 最大分子持水率:是指土壤颗粒表面通过分子力所能保持的最大水分量,这个数值通常比田间持水率要高,也不是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
D. 凋萎系数: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植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导致植物出现永久性萎蔫的点。这个点代表了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因为低于这个水分含量,植物将无法恢复生长。
因此,正确答案是D. 凋萎系数,因为它定义了土壤有效水分的最低水平,是植物可以正常生长所需水分的临界值。在这个水分含量以下,土壤中的水分对植物来说已经不再有效,植物将无法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来维持其生理活动。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10.886
B. (B) 13.688
C. (C) 16.312
D. (D) 19.114
解析: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读取两个不同点的高程差,然后通过已知的高程点推算出另一个点的高程。本题中,后视点A的读数和前视点B的读数分别代表从水准仪到这两个点的视线高度。
选项解析如下:
A. 10.886m:这个选项没有正确应用水准测量的原理。计算方法不正确。
B. 13.688m:这个选项同样没有正确计算。可能是将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简单相加或相减,这是错误的。
C. 16.312m:这是正确答案。计算方法如下: 已知后视点A的高程HA为15.000m,后视读数为2.713m,前视读数为1.401m。根据水准测量的原理,前视点B的高程HB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HB = HA + 后视读数 - 前视读数 HB = 15.000m + 2.713m - 1.401m = 16.312m
D. 19.114m:这个选项的计算方法也是错误的,可能是将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错误相加到已知高程上。
因此,正确答案是C,因为只有C选项正确地应用了水准测量的原理来计算前视点B的高程。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解析:
这道题考察的是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与砂率之间的关系。
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用量与水泥用量的比值。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砂率的选择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很大影响,在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砂率过大,会使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变差,产生流浆及离析现象;砂率过小,则会使混凝土的粘聚性及保水性变得太好,影响拌合物的流动性。
当混凝土的水灰比较小时,意味着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较为粘稠,流动性较差。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需要增加适量的砂子来填充水泥浆体中的空隙,使混凝土更加均匀、密实,从而保持良好的工作性。因此,在保持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改善流动性,应适当提高砂率。
选项分析:
A. 正确 - 这个选项认为水灰比小时砂率值也小,与上述分析不符,因此错误。
B. 错误 - 这个选项否定了“水灰比小时砂率值也小”的观点,与上述分析相符,因此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因为当混凝土的水灰比较小时,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需要提高砂率,而不是降低。
A. (A) 0.1
B. (B) 0.2
C. (C) 0.5
D. (D) 2
解析:解析此题需要用到透水率的定义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透水率(Lugeon,Lu)是衡量岩石或土壤渗透性的指标之一,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尤为重要。透水率定义为在标准条件下(通常指单位长度下,在1MPa的压力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岩石裂隙的水量,单位为升)。
透水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透水率(Lu)
=
压入水量(kg)
压力(MPa)
×
时间(min)
×
试验段长度(m)
×
1000
透水率(Lu)=
压力(MPa)×时间(min)×试验段长度(m)
压入水量(kg)
×1000
给定条件如下:
压力 = 0.8 MPa
时间 = 10 min
试验段长度 = 5 m
压入水量 = 8 kg
根据公式计算:
透水率
=
8
0.8
×
10
×
5
×
1000
=
8
40
×
1000
=
200
÷
40
=
5
÷
1
=
0.2
透水率=
0.8×10×5
8
×1000=
40
8
×1000=200÷40=5÷1=0.2
因此,正确答案是 (B) 0.2 Lu。
A. (A) 粗差
B. (B) 相对误差
C. (C) 偶然误差
D. (D) 中误差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测量误差的分类知识。
选项解析如下:
A. 粗差:指的是由于操作者的疏忽或不规范操作引起的明显错误,这种误差通常较大,可以通过仔细操作和校验来避免。粗差并不属于测量误差的基本分类。
B. 相对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与真实值的比值,它表示了测量的准确度。相对误差是误差的一种表示方式,而不是误差的分类。
C. 偶然误差:也称为随机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中不可预知且不可控制的误差,其大小和符号在多次测量中随机变化。偶然误差是测量误差的基本分类之一。
D. 中误差:这个术语在测量学中并不常见,通常不作为误差的分类。
为什么选C: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而偶然误差则是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符号在多次测量中随机变化。因此,正确答案是C(偶然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