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扬压力
B、(B) 坝体应力
C、(C) 基岩变形
D、(D) 钢筋应力
答案:A
解析:解析如下:
题目询问的是在低于70米的混凝土重力坝中,哪些变形观测项目是必须进行的。这类观测主要用于监测大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A) 扬压力:扬压力是指渗透水流通过坝基或坝体内的孔隙所产生的向上的动水压力。它对重力坝的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因为过高的扬压力会减小坝体与基岩之间的有效压应力,从而影响到坝体的抗滑稳定性。因此,监控扬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B) 坝体应力:虽然监测坝体内部的应力对于了解结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但对于低于70米的小型重力坝来说,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要求必须进行此项目的观测。
(C) 基岩变形:监测基岩的变形情况可以帮助评估基础是否稳定,但并不是所有低于70米的重力坝都需要进行这项监测。
(D) 钢筋应力:对于混凝土重力坝,除非特定设计需要,否则通常不会特别关注钢筋应力,因为重力坝主要是依靠其重量来维持稳定性的。
根据以上分析,正确答案为(A),即扬压力是必须观测的项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大坝的安全性。
A、(A) 扬压力
B、(B) 坝体应力
C、(C) 基岩变形
D、(D) 钢筋应力
答案:A
解析:解析如下:
题目询问的是在低于70米的混凝土重力坝中,哪些变形观测项目是必须进行的。这类观测主要用于监测大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A) 扬压力:扬压力是指渗透水流通过坝基或坝体内的孔隙所产生的向上的动水压力。它对重力坝的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因为过高的扬压力会减小坝体与基岩之间的有效压应力,从而影响到坝体的抗滑稳定性。因此,监控扬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B) 坝体应力:虽然监测坝体内部的应力对于了解结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但对于低于70米的小型重力坝来说,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要求必须进行此项目的观测。
(C) 基岩变形:监测基岩的变形情况可以帮助评估基础是否稳定,但并不是所有低于70米的重力坝都需要进行这项监测。
(D) 钢筋应力:对于混凝土重力坝,除非特定设计需要,否则通常不会特别关注钢筋应力,因为重力坝主要是依靠其重量来维持稳定性的。
根据以上分析,正确答案为(A),即扬压力是必须观测的项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大坝的安全性。
A. (A) 0.96
B. (B) 0.92
C. (C) 0.13
D. (D) 0.88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混凝土的软化系数的计算。
混凝土的软化系数是描述混凝土在饱水状态下抗压强度降低程度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为:软化系数 = 饱水抗压强度 / 标准抗压强度。
首先,从题目中我们可以获取到以下关键信息:
标准养护28天后的抗压强度(即标准抗压强度):22.6MPa
水饱和后的抗压强度:21.5MPa
接下来,我们根据软化系数的定义进行计算:
软化系数 = 21.5MPa / 22.6MPa ≈ 0.95(但这里由于选项是固定的,我们需要选择与计算结果最接近的选项)
对比选项:
A. 0.96:这个值略高于我们的计算结果,不符合。
B. 0.92:这个值略低于我们的计算结果,不符合。
C. 0.13:这个值远低于我们的计算结果,显然不符合。
D. 0.88:虽然这个值也低于我们的计算结果,但在给定的选项中,它是与我们的计算结果最接近且略低的选项。
由于选项是固定的,且可能存在轻微的舍入误差,我们选择与计算结果最接近的D选项。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选项,即软化系数为0.88。
A. (A) 增大
B. (B) 减少
C. (C) 不变
D. (D) 不肯定
解析:选项解析:
A. 增大:这个选项表明湖泊围垦后,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会增加。 B. 减少:这个选项表明湖泊围垦后,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会减少。 C. 不变:这个选项表明湖泊围垦对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没有影响。 D. 不肯定:这个选项表明湖泊围垦后,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变化是不确定的。
为什么选择A(增大):
湖泊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调节流域的水量,具有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和维持生态平衡等功能。当湖泊被围垦后,其调节水量的能力会受到影响。围垦活动通常会减少湖泊的蓄水面积,降低湖泊的调蓄能力,这样在降水时,更多的水会以径流的形式流向下游,而不是被湖泊储存起来。因此,在相同的降水条件下,围垦后的流域可能会有更多的水转化为径流,从而导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增大。所以,正确答案是A(增大)。然而,这个答案也有一定的条件性,实际情况可能会因为多种因素(如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等)而有所不同,但在一般情况下,围垦活动倾向于增加径流量。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瞬时流速、时间平均流速和脉动流速概念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几个概念的定义:
瞬时流速:指流体在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的流速,它是一个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量。
时间平均流速:指在某一流段上,某一时间段内所有瞬时流速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反映了该流段在该时间段内的平均流动情况。
脉动流速:则是瞬时流速与时间平均流速之差。它反映了瞬时流速围绕时间平均流速的波动情况,即流速的脉动性。
接下来,我们分析题目中的说法:“瞬时流速的时间平均值称为脉动流速。”
这个说法混淆了时间平均流速和脉动流速的概念。时间平均流速是瞬时流速的平均值,而脉动流速是瞬时流速与时间平均流速之差。
因此,瞬时流速的时间平均值并不是脉动流速,而是时间平均流速。
综上所述,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所以,正确答案是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A. (A) 1
B. (B) 10
C. (C) 30
D. (D) 50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防渗墙施工过程中清孔换浆的具体标准。清孔换浆是为了保证钻孔内部清洁,确保后续浇筑的混凝土或固化材料能够与地层良好接触,从而形成有效的防渗屏障。具体分析如下:
孔底淤积厚度:孔底淤积物过多会影响防渗墙的质量,因此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孔内泥浆比重、粘度、含砂量:这些参数反映了孔内泥浆的状态,合适的泥浆状态有助于保持孔壁稳定,并且便于后续工序进行。
选项分析:
A. 1 cm:此选项过于严格,实际操作中可能难以达到,并且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B. 10 cm:这是较为合理的数值,既能保证孔底清洁度满足工程要求,又不至于过于苛刻难以实现。
C. 30 cm 和 D. 50 cm:这两个选项允许的淤积厚度较大,可能会导致防渗效果不佳。
正确答案是 B,即孔底淤积厚度不大于 10 cm,因为这个数值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考虑了实际施工的可行性。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对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的定义理解。
A选项“正确”与B选项“错误”的判定,关键在于对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定义的准确把握。
大地经度:并非定义为过地面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实际上,大地经度是指通过某点的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之间的二面角,在东经为正,西经为负。这里的关键是“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之间的二面角”,而不是“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大地纬度:也并非定义为过地面点的子午面与首子午面(即本初子午面)之间的夹角。大地纬度是指过地面点的法线与地球椭球体赤道面的夹角,在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这里的关键是“过地面点的法线与地球椭球体赤道面的夹角”。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题目中的描述“大地经度定义为过地面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大地纬度定义为过地面点的子午面与首子午面之间的夹角”是错误的。因为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的定义被颠倒了。
因此,正确答案是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对相对高程定义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理解题目中的两个关键概念:
大地水准面:是一个假想的、与静止海水面相重合的重力等位面,并假想它向陆地延伸,穿过岩石、土壤及人造建筑物等,是一个连续、光滑的曲面。它实际上并不真正存在,而是用于测量高程的一个基准面。
相对高程:通常指的是地面点相对于某一假定水准面(如某一点、某一平面或某一建筑物的基础面等)的铅垂距离。这个假定水准面可以是任意的,不一定是大地水准面。
接下来,我们逐项分析选项:
A. 正确:如果选择这个选项,则意味着相对高程严格定义为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但如上所述,相对高程的基准面是任意的,不一定是大地水准面,因此这个选项是不准确的。
B. 错误:这个选项正确地指出了“相对高程是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这一表述是错误的。因为相对高程的基准面并非固定为大地水准面,而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假定水准面。
因此,答案是B(错误),因为它准确地指出了题目中定义的相对高程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关系是不准确的。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选项A:“正确” - 这一选项暗示堰流在自由出流条件下,其淹没系数一定小于1.0。
选项B:“错误” - 这一选项表示堰流在自由出流条件下,其淹没系数不一定小于1.0。
解析: 堰流是指水流经过堰顶并向下游跌落的一种水流现象。在水利学中,自由出流指的是水流在流出堰顶时,下游水位低于堰顶,没有反向的水压影响流出水流的情况。
淹没系数(也称为淹没度或者淹没度系数)是描述堰流特性中的一个系数,其定义为实际流量与理论自由出流流量的比值。当堰流为自由出流时,理论上淹没系数应该等于1.0,因为实际流量等于理论自由出流流量。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各种因素(如堰的型式、水流的粘性、空气阻力等),淹没系数可能会略大于或小于1.0,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自由出流条件下淹没系数一定小于1.0。因此,选项A的说法过于绝对,并不准确。
所以,正确答案是B,即“错误”,因为自由出流条件下,淹没系数不一定小于1.0,它有可能等于或略大于1.0。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正确
B.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