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水利工程中洪水统计方法的理解题。我们需要分析“长包短”原则在洪水统计中的应用,并判断题目中的描述是否正确。
首先,我们来理解“长包短”原则:
在洪水统计中,“长包短”原则指的是在选取不同时段(如日、月、年等)的洪量样本时,较长时段(如年)的洪量样本应包含较短时段(如月、日)的全部洪量数据。换句话说,如果统计的是年洪量,那么这个年洪量应该包含该年内所有月份或日份的洪量累加。
然而,题目中的描述“在统计各时段洪量时,所谓‘长包短’是指短时段洪峰在长时段洪量内统计”存在误导。这里的关键在于,“长包短”并不意味着“短时段洪峰”必须在“长时段洪量”内统计。实际上,“长包短”是指长时段的数据(如年洪量)应该包含所有短时段(如月、日)的数据累加,而非特指洪峰值的包含关系。
接下来,我们分析选项:
A选项(正确):这个选项认为题目中的描述是正确的,但根据我们的分析,题目描述存在误导,因此A选项错误。
B选项(错误):这个选项指出题目描述是错误的,与我们的分析相符。题目中的“短时段洪峰在长时段洪量内统计”并非“长包短”原则的正确解释,因此B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选择B(错误),因为题目中对“长包短”原则的描述不准确。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长时段洪量应包含所有短时段洪量的累加,而非特指洪峰值的包含关系。
A. (A) 粗差
B. (B) 相对误差
C. (C) 偶然误差
D. (D) 中误差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测量误差的分类知识。
选项解析如下:
A. 粗差:指的是由于操作者的疏忽或不规范操作引起的明显错误,这种误差通常较大,可以通过仔细操作和校验来避免。粗差并不属于测量误差的基本分类。
B. 相对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与真实值的比值,它表示了测量的准确度。相对误差是误差的一种表示方式,而不是误差的分类。
C. 偶然误差:也称为随机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中不可预知且不可控制的误差,其大小和符号在多次测量中随机变化。偶然误差是测量误差的基本分类之一。
D. 中误差:这个术语在测量学中并不常见,通常不作为误差的分类。
为什么选C: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而偶然误差则是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符号在多次测量中随机变化。因此,正确答案是C(偶然误差)。
A. (A) 安全度
B. (B) 可靠度
C. (C) 可靠性
D. (D) 可靠指标
解析:选项解析:
A. 安全度:通常指的是结构设计时考虑的安全储备量,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参数,它并不直接表示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B. 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这是衡量结构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C. 可靠性:是指系统、产品或组件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执行其功能的概率。虽然与可靠度相关,但可靠性更多地关注整个系统或产品的性能。
D. 可靠指标:这是一个用于量化可靠度的数值,通常是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的,它本身不是一个概率值。
为什么选择B(可靠度): 题目问的是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这正是可靠度的定义。可靠度是衡量结构设计是否能够满足预定功能要求的一个直接指标,因此正确答案是B(可靠度)。其他选项虽然与结构性能有关,但并不直接对应于题目中所问的“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A. (A) 水资源的开发
B. (B) 水资源的使用
C. (C) 水资源的节约
D. (D) 保护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水资源费的主要用途。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内容及其与题目描述的匹配度:
A. 水资源的开发:虽然题目中提到“也可以用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但这并不是水资源费的主要用途。水资源费的主要目的并非直接用于水资源的开发,而是更侧重于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因此,A选项不是最直接相关的答案。
B. 水资源的使用:此选项表述较为宽泛,且“使用”一词并不直接指向水资源费的主要用途。水资源费更多是用于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而非简单地促进水资源的使用。因此,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水资源的节约:水资源费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促进水资源的节约。通过征收水资源费,可以引导社会各方更加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减少浪费。这与水资源费的初衷和主要目的高度吻合。
D. 保护:水资源费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保护水资源。通过财政预算统筹安排,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水质监测、水源地保护、水生态修复等方面,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综上所述,C选项“水资源的节约”和D选项“保护”均符合水资源费的主要用途。而题目要求选择水资源费“主要用于”的方面,因此应同时选择C和D两个选项。
故答案为C和D。这两个选项直接对应了水资源费在财政预算中的主要分配方向,即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选项A:“正确”表明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和岸线的利用完全符合规划要求。
选项B:“错误”表明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和岸线的利用并不一定完全符合规划要求。
解析: 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河道和湖泊的管理利用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划和管理规定,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环境的保护和水生态的平衡。然而,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不遵守规划要求的情况,如未经批准的开发建设、乱占滥用河道岸线资源等行为,这些行为都是不符合规划要求的。
因此,选项B“错误”更为准确,因为题干中的表述“应当符合规划的要求”虽然指出了应然状态,但实际上并不能保证所有情况都严格遵循这一要求,故选项B正确。这道题目可能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问题情况的理解和认识。
A. (A) x 系列比 y 系列的绝对离散程度小
B. (B) x 系列比 y 系列的绝对离散程度大
C. (C) y 系列比 x 系列的相对离散程度大
D. (D) y 系列比 x 系列的相对离散程度小
解析: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绝对离散程度和相对离散程度。
绝对离散程度通常是指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它反映了数据点与均值的偏差程度。标准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相对离散程度,又称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是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用来比较不同单位或不同量级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变异系数越大,相对离散程度越大。
现在,我们来计算 x 和 y 系列的绝对离散程度(标准差)和相对离散程度(变异系数)。
对于 x 系列(90, 100, 110): 平均值(mean)= (90 + 100 + 110) / 3 = 300 / 3 = 100 标准差(std_dev)= √[((90-100)² + (100-100)² + (110-100)²) / 3] = √[(100 + 0 + 100) / 3] = √[200 / 3] ≈ 11.55 变异系数(CV)= 标准差 / 平均值 ≈ 11.55 / 100 ≈ 0.1155
对于 y 系列(5, 10, 15): 平均值(mean)= (5 + 10 + 15) / 3 = 30 / 3 = 10 标准差(std_dev)= √[((5-10)² + (10-10)² + (15-10)²) / 3] = √[(25 + 0 + 25) / 3] = √[50 / 3] ≈ 4.08 变异系数(CV)= 标准差 / 平均值 ≈ 4.08 / 10 ≈ 0.408
根据计算结果: A. x 系列比 y 系列的绝对离散程度小 —— 不正确,因为 x 系列的标准差(11.55)比 y 系列的标准差(4.08)大。 B. x 系列比 y 系列的绝对离散程度大 —— 正确,因为 x 系列的标准差更大。 C. y 系列比 x 系列的相对离散程度大 —— 正确,因为 y 系列的变异系数(0.408)比 x 系列的变异系数(0.1155)大。 D. y 系列比 x 系列的相对离散程度小 —— 不正确,如上所述,y 系列的变异系数更大。
因此,正确答案是 B 和 C。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解析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导流底孔在大坝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其最终处理方式。
导流底孔通常是在大坝建设期间用于临时泄洪或导流的通道。当大坝主体结构基本完成,并且具备了初步的挡水能力之后,下一步就是对这些临时性的导流设施进行处理,以便让大坝能够正常运作。
选项分析:
A. 正确 - 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因为如果仅仅浇筑一部分导流底孔,那么未封闭的部分仍然可能会导致水流通过,影响大坝的整体安全性和功能。
B. 错误 - 这是正确答案。导流底孔必须完全封闭,确保没有水流可以通过,这样才能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以及达到设计的蓄水目的。
因此,为了确保大坝结构的安全与完整性,所有导流底孔都应当被彻底封闭,而不是仅仅部分封闭。这也就意味着题目的陈述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是B。
A. A、正确
B. B、错误
A. (A) 可能产生微细裂缝
B. (B) 抗压强度提高
C. (C) 弹性模量增大
D. (D) 可能导致钢筋锈蚀
E. (E) 抗拉强度降低
解析:解析这道题目的各个选项,我们首先要了解混凝土碳化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混凝土碳化是指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的过程。这个过程会逐渐降低混凝土的碱度,从而可能引发一系列性能变化。
现在来分析各个选项:
A. 可能产生微细裂缝:混凝土碳化过程中,由于内部化学反应和体积变化,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微小的应力变化,进而引发微细裂缝的形成。这是正确的。
B. 抗压强度提高:虽然碳化作用本身不直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生成的碳酸钙在填充混凝土内部孔隙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使得混凝土的密实度可能有所增加,从而间接提高了抗压强度。然而,这种提高通常是有限的,且长期碳化后可能会因裂缝和钢筋锈蚀等原因导致强度下降。但在此题的语境下,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可能的变化,故B选项也被视为正确。
C. 弹性模量增大:弹性模量是描述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之间关系的物理量。碳化作用使混凝土变得更加密实,减少了内部孔隙,从而可能使得混凝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变形能力减弱,即弹性模量增大。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
D. 可能导致钢筋锈蚀:碳化作用降低了混凝土的碱度,当混凝土的pH值降至一定水平时,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将失去保护作用,钢筋开始锈蚀。这是碳化作用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影响之一,因此D选项是正确的。
E. 抗拉强度降低:虽然碳化作用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能有正面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可能是短暂的),但它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往往产生不利影响。碳化引起的微细裂缝和钢筋锈蚀都会削弱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因此E选项也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所有选项A、B、C、D、E都是混凝土碳化后可能发生的性能变化,因此答案选择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