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搜索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什么技术是一种古老而有巨大潜力的节水技术?()

A、(A) 节水灌溉利用技术

B、(B)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C、(C) 合理制定灌溉制度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节水技术方面的知识。节水技术在农业、城市供水等多个领域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

选项分析:
A. 节水灌溉利用技术:虽然这是现代农田水利中常用的技术,如滴灌、喷灌等,但这些技术相对较为现代,并非题目所指的古老技术。

B.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节水方法,在古代就有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并存储雨水供旱季使用的技术。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历史悠久,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其潜力也在不断被挖掘。

C. 合理制定灌溉制度:这主要是指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特性等因素来合理安排灌溉计划,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尽管这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措施,但它更多地涉及管理与规划层面,并不是直接的技术手段。

因此,正确答案是B,因为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不仅古老,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它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针入度反映了石油沥青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针入度值愈小,表明沥青粘度越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54480b54-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某人用同一测量设备对同一量的多次观测,出现的每次结果均不相同的现象属于以下哪一种现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e035-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堤坝漏洞的抢护方法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f913fd-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中国气象部门规定 24h 雨量大于或等于()mm 的降雨为特大暴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fde7e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石灰与其他胶凝材料相比有如下特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5b611c-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混凝土经碳化作用后,性能变化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5bbab1-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一般渠道的横断面结构形式中,工程量最小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5450250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人类活动可以减少河流的输沙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53322a-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坝长为()的坝,坝体位移标点可分别由两端工作基点观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f2fce8-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流域退田还湖,将使流域蒸发()。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883bd-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什么技术是一种古老而有巨大潜力的节水技术?()

A、(A) 节水灌溉利用技术

B、(B)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C、(C) 合理制定灌溉制度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节水技术方面的知识。节水技术在农业、城市供水等多个领域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

选项分析:
A. 节水灌溉利用技术:虽然这是现代农田水利中常用的技术,如滴灌、喷灌等,但这些技术相对较为现代,并非题目所指的古老技术。

B.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节水方法,在古代就有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并存储雨水供旱季使用的技术。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历史悠久,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其潜力也在不断被挖掘。

C. 合理制定灌溉制度:这主要是指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特性等因素来合理安排灌溉计划,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尽管这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措施,但它更多地涉及管理与规划层面,并不是直接的技术手段。

因此,正确答案是B,因为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不仅古老,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它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相关题目
针入度反映了石油沥青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针入度值愈小,表明沥青粘度越小。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选项A:“针入度反映了石油沥青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针入度值愈小,表明沥青粘度越小。” 这个选项错误,因为针入度值愈小实际上表明沥青的粘度越大,即沥青越硬,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越强。

选项B:“针入度反映了石油沥青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针入度值愈小,表明沥青粘度越小。” 这个选项正确地指出了选项A的错误。针入度是衡量沥青软硬程度的一个指标,其值愈小,说明沥青的粘度越大,即沥青越硬,不容易被针头刺入。

因此,正确答案是B。针入度实际上反映了沥青的软硬程度,而不是粘度的大小。针入度值愈小,表明沥青的粘度越大,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越强。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54480b54-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某人用同一测量设备对同一量的多次观测,出现的每次结果均不相同的现象属于以下哪一种现象?()

A. (A) 观测中存在偶然误差

B. (B) 观测中存在系统误差

C. (C) 观测中存在粗差

D. (D) 观测中存在标准差

解析:题目解析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测量学中误差类型的识别。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测量结果往往与真实值存在偏差,这种偏差被称为误差。误差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特性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本题主要涉及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粗差以及标准差的概念。

选项分析

A. 观测中存在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于在测量过程中一些微小、随机、不可控的因素(如温度变化、空气扰动、测量者反应速度等)引起的误差。
这些误差没有固定的规律,但通常服从统计规律(如正态分布),且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真值。
在本题中,用同一测量设备对同一量进行多次观测,每次结果均不相同,且没有明确的系统性偏差,这符合偶然误差的特点。

B. 观测中存在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某种固定的原因(如测量仪器的不完善、测量方法的不当等)引起的,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这种误差具有重复性,即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本题中并未提及任何固定因素导致的系统性偏差,因此不符合系统误差的描述。

C. 观测中存在粗差:

粗差又称为过失误差或粗大误差,它是由于测量过程中操作不当、读数错误、记录错误等原因造成的明显偏离真实值的误差。
粗差在测量中是可以避免的,且通常不遵循统计规律。
本题中并未提及任何明显的操作失误或记录错误,因此不符合粗差的定义。

D. 观测中存在标准差: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它并不是一种误差类型,而是用于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
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要求的“哪一种现象”不符。
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题目描述“某人用同一测量设备对同一量的多次观测,出现的每次结果均不相同”,且未提及任何系统性偏差、操作失误或记录错误,这完全符合偶然误差的特点。因此,正确答案是A. 观测中存在偶然误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e035-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堤坝漏洞的抢护方法是()。

A. (A) 柴土压浸台

B. (B) 修筑反滤层导渗

C. (C) 抢筑子埝

D. (D) 戗堤法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于堤坝漏洞抢护方法的理解。在面对堤坝漏洞时,采取合适的抢护措施至关重要,以防止险情进一步扩大,确保堤坝安全。

选项A(柴土压浸台):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处理堤坝背水坡因渗流作用导致的土壤流失或淘空,通过铺设柴草和土料来加固,而不是直接针对漏洞进行封堵。
选项B(修筑反滤层导渗):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处理管涌或流土等渗透变形问题,通过设置反滤层来引导渗水并阻止土壤颗粒流失,不是专门用来处理漏洞的。
选项C(抢筑子埝):在堤坝局部出现险情时,如局部冲刷严重,可通过抢筑子埝的方式来临时加高加固,但这也并非直接用于封堵漏洞的方法。
选项D(戗堤法):这是指在堤坝临水侧漏洞出口处用土袋或其他材料迅速堵塞漏洞口,并加宽加固,从而阻止水流继续侵蚀,是直接用于堵漏的有效措施。

因此,正确答案为 D(戗堤法),因为它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堵漏方法,可以迅速阻止水流继续从漏洞中流出,保护堤坝安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f913fd-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中国气象部门规定 24h 雨量大于或等于()mm 的降雨为特大暴雨。

A. (A) 50

B. (B) 80

C. (C) 100

D. (D) 200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中国气象部门关于降雨量分类标准的了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中国气象部门如何定义“特大暴雨”。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50mm):这个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在气象分类中,通常不会直接定义为“特大暴雨”。
B选项(80mm):同样,这个降雨量也较大,但未达到“特大暴雨”的标准。
C选项(100mm):这个降雨量在某些地区或情境下可能被视为暴雨,但在中国气象部门的标准中,仍不足以定义为“特大暴雨”。
D选项(200mm):根据中国气象部门的标准,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降雨被定义为“特大暴雨”。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D选项(200mm)是正确答案,因为它符合中国气象部门对“特大暴雨”的定义。

综上所述,选择D选项(200mm)是因为它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气象部门对特大暴雨的降雨量标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fde7e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石灰与其他胶凝材料相比有如下特征()。

A. (A) 保水性好

B. (B) 凝结硬化慢

C. (C) 孔隙率高

D. (D) 耐水性差

E. (E) 体积收缩大

解析:解析这道题的各个选项及选择答案的原因如下:

A. 保水性好:石灰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发生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钙的碳化),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在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这有助于保持材料的湿润,即保水性好。因此,A选项描述正确。

B. 凝结硬化慢:石灰的硬化过程主要是通过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这个过程相对较慢,导致石灰的凝结硬化速度也较慢。所以,B选项描述正确。

C. 孔隙率高:虽然石灰在硬化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孔隙,但孔隙率的高低并不是石灰独有的特征,且与其他胶凝材料相比,并不能直接断定石灰的孔隙率就一定高。孔隙率的高低更多取决于具体的配合比、施工工艺等因素。因此,C选项描述不准确,不应作为本题答案。

D. 耐水性差:石灰硬化后形成的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但石灰石中的氢氧化钙和未完全反应的颗粒在水中容易溶解,导致石灰的耐水性较差。故D选项描述正确。

E. 体积收缩大:石灰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和化学反应的进行,会产生较大的体积收缩。这是石灰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与其他胶凝材料相比,其体积收缩更为明显。因此,E选项描述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B、D、E。这四个选项准确地描述了石灰与其他胶凝材料相比的主要特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5b611c-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混凝土经碳化作用后,性能变化有()。

A. (A) 可能产生微细裂缝

B. (B) 抗压强度提高

C. (C) 弹性模量增大

D. (D) 可能导致钢筋锈蚀

E. (E) 抗拉强度降低

解析:解析这道题目的各个选项,我们首先要了解混凝土碳化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混凝土碳化是指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的过程。这个过程会逐渐降低混凝土的碱度,从而可能引发一系列性能变化。

现在来分析各个选项:

A. 可能产生微细裂缝:混凝土碳化过程中,由于内部化学反应和体积变化,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微小的应力变化,进而引发微细裂缝的形成。这是正确的。

B. 抗压强度提高:虽然碳化作用本身不直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生成的碳酸钙在填充混凝土内部孔隙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使得混凝土的密实度可能有所增加,从而间接提高了抗压强度。然而,这种提高通常是有限的,且长期碳化后可能会因裂缝和钢筋锈蚀等原因导致强度下降。但在此题的语境下,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可能的变化,故B选项也被视为正确。

C. 弹性模量增大:弹性模量是描述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之间关系的物理量。碳化作用使混凝土变得更加密实,减少了内部孔隙,从而可能使得混凝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变形能力减弱,即弹性模量增大。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

D. 可能导致钢筋锈蚀:碳化作用降低了混凝土的碱度,当混凝土的pH值降至一定水平时,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将失去保护作用,钢筋开始锈蚀。这是碳化作用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影响之一,因此D选项是正确的。

E. 抗拉强度降低:虽然碳化作用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能有正面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可能是短暂的),但它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往往产生不利影响。碳化引起的微细裂缝和钢筋锈蚀都会削弱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因此E选项也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所有选项A、B、C、D、E都是混凝土碳化后可能发生的性能变化,因此答案选择ABCDE。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5bbab1-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一般渠道的横断面结构形式中,工程量最小为()。

A. (A) 挖方断面

B. (B) 填方断面

C. (C) 半挖半填断面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中渠道横断面结构形式与工程量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挖方断面:这种断面形式意味着需要开挖大量的土方或石方来形成渠道。在地质条件较差或需要深挖的情况下,工程量会非常大,因此不符合题目中“工程量最小”的要求。

B. 填方断面:填方断面则需要从外部运入大量的土石方进行填筑,以形成渠道。这同样会涉及大量的土方工程,特别是在地势低洼或需要填筑高度较大的情况下,工程量也会很大,所以也不是最佳选项。

C. 半挖半填断面:这种断面形式结合了挖方和填方,根据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一部分区域进行开挖,另一部分区域进行填筑。由于能够充分利用地形,减少不必要的开挖和填筑,因此相对于纯挖方或纯填方断面,其工程量通常是最小的。

综上所述,考虑到地形利用效率和工程量的控制,半挖半填断面是三种形式中工程量最小的。因此,正确答案是C。

所以,选择C是因为它能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地形,减少不必要的开挖和填筑,从而达到最小的工程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5450250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人类活动可以减少河流的输沙量。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人类活动对河流输沙量的影响。选项B是正确的,即“人类活动可以减少河流的输沙量”这一陈述是错误的。

解析如下:

A. 正确:此选项表示认为人类活动能够减少河流的输沙量。但实际上,虽然人类活动有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局部河段的输沙情况,但从长期和全局来看,人类活动往往是增加河流输沙量的原因之一。
B. 错误:此选项表示人类活动不能简单地说是减少河流输沙量的因素。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人类活动如森林砍伐、城市化建设、农业耕作等会导致土壤侵蚀加剧,进而增加河流中的悬浮物含量,使得河流输沙量增大。

因此,选择B作为答案是因为人类活动往往与河流输沙量的增加有关,而不是减少。当然,也有一些特定的人类活动,如水库建设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拦截泥沙,从而在短期内减少下游的输沙量,但这并不是普遍情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53322a-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坝长为()的坝,坝体位移标点可分别由两端工作基点观测。

A. (A) 大于 500 米

B. (B) 小于 500 米

C. (C) 小于 800 米

D. (D) 小于 1000 米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水利工程设计及监测的基本知识。坝体位移监测是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的重要内容,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坝体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确保工程安全。

选项解析如下:

A.(A)大于 500 米:如果坝长超过500米,由于坝体过长,仅用两端的工作基点观测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整个坝体的位移情况,需要更多的监测点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B.(B)小于 500 米:对于长度小于500米的大坝,两端的工作基点可以较为准确地监测到整个坝体的位移,因此这个选项是合理的。

C.(C)小于 800 米:虽然800米相对于500米来说更长,但仍有可能通过两端的工作基点进行监测,但这个选项的长度范围较宽,不如B选项精确。

D.(D)小于 1000 米:1000米的大坝长度更长,两端监测的误差会更大,通常需要设置更多的监测点。

为什么选择答案B: 根据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和监测技术要求,对于小于500米的大坝,其坝体位移可以通过两端的工作基点进行有效观测。这是因为坝体较短时,两端基点的视线范围内的坝体变形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整个坝体的位移情况。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61f2fce8-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流域退田还湖,将使流域蒸发()。

A. (A) 增加

B. (B) 减少

C. (C) 不变

D. (D) 难以肯定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流域生态和环境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的题目。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以及为何选择A选项。

首先,理解题目中的关键操作:“流域退田还湖”。这一操作意味着原本用于耕种的田地被改造成湖泊或湿地,从而改变了地表的水文特性和生态环境。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增加:当田地转变为湖泊或湿地时,水体的面积会增大,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也随之增加。更大的水面积意味着更多的水分子有机会蒸发到大气中,因此流域的蒸发量会增加。这是一个直接且合理的推论。

B. 减少:田地转变为湖泊或湿地并不会导致蒸发量减少,反而因为水体面积的增加而可能增加蒸发量。因此,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C. 不变:田地转变为湖泊或湿地会显著改变地表的水文条件,进而影响蒸发过程。因此,蒸发量不可能保持不变。这个选项也是不正确的。

D. 难以肯定:虽然流域内其他因素(如气候、植被等)可能影响蒸发量,但在此特定情境下(即退田还湖),我们可以明确推断出蒸发量会增加。因此,这个选项过于笼统和模糊,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流域退田还湖将直接导致水体面积的增加,进而增加流域的蒸发量。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增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883bd-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