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2014 年 8 月~11 月
B、(B) 2014 年 4 月 30 日前
C、(C) 2014 年 5 月~10 月
D、(D) 2014 年 11 月~12 月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时间线理解和记忆的问题,需要准确把握水利部《2014年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中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
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并罗列出重要信息:
题目关注的是水利部《2014年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分级督查阶段时间安排。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A)2014年8月~11月:这个时间段通常用于后续的检查、评估和反馈,符合分级督查的常规时间节点,即在工作方案实施一段时间后,对各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B. (B)2014年4月30日前:这个时间点明显偏早,更可能是工作方案的启动或初步准备阶段,而非分级督查阶段。
C. (C)2014年5月~10月:虽然这个时间段覆盖了工作方案实施的大部分时间,但通常分级督查会安排在工作方案实施的后期,以便更全面地评估执行效果,因此这个时间段可能不是最佳答案。
D. (D)2014年11月~12月:这个时间段接近年底,虽然也是工作方案的后期,但可能更多地用于总结、汇报和准备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而非专门的分级督查。
综上所述,分级督查阶段需要安排在工作方案实施的中后期,以便对各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和监督。因此,最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选项,即2014年8月~11月。
因此,答案是A:(A)2014年8月~11月。
A、(A) 2014 年 8 月~11 月
B、(B) 2014 年 4 月 30 日前
C、(C) 2014 年 5 月~10 月
D、(D) 2014 年 11 月~12 月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时间线理解和记忆的问题,需要准确把握水利部《2014年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中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
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并罗列出重要信息:
题目关注的是水利部《2014年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分级督查阶段时间安排。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A)2014年8月~11月:这个时间段通常用于后续的检查、评估和反馈,符合分级督查的常规时间节点,即在工作方案实施一段时间后,对各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B. (B)2014年4月30日前:这个时间点明显偏早,更可能是工作方案的启动或初步准备阶段,而非分级督查阶段。
C. (C)2014年5月~10月:虽然这个时间段覆盖了工作方案实施的大部分时间,但通常分级督查会安排在工作方案实施的后期,以便更全面地评估执行效果,因此这个时间段可能不是最佳答案。
D. (D)2014年11月~12月:这个时间段接近年底,虽然也是工作方案的后期,但可能更多地用于总结、汇报和准备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而非专门的分级督查。
综上所述,分级督查阶段需要安排在工作方案实施的中后期,以便对各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和监督。因此,最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选项,即2014年8月~11月。
因此,答案是A:(A)2014年8月~11月。
A. (A) 2011
B. (B) 2012
C. (C) 2013
D. (D) 2014
解析: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 B. 2012。
解析各个选项:
选项 A(2011年):这是《山东省小型水库管理办法》公布的时间,但不是实施时间。
选项 B(2012年):这是《山东省小型水库管理办法》实际开始实施的时间。
选项 C(2013年)和 D(2014年):这两个年份与《山东省小型水库管理办法》的实施无关。
选择 B(2012年)的原因是,《山东省小型水库管理办法》是在2011年11月24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并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123。因此,2012年是正确的实施年份。
A. (A) 项目建议书
B. (B) 可行性研究报告
C. (C) 初步设计
D. (D) 技术设计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项目流程中的关键节点以及各阶段的工作内容。
选项分析如下:
A. 项目建议书:这是项目的初始阶段,主要是提出项目的建设理由、预期目标等宏观层面的内容,并非深入到具体的技术参数细节。
B. 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这个阶段,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研究,包括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评估,确定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是此阶段的重要工作之一。
C. 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是在确认了项目的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工作,该阶段会更详细地规划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但是主要水文参数应该在此之前已经确定。
D. 技术设计:技术设计阶段是对初步设计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技术细节的确定,同样依赖于前期已经确定的主要水文参数。
正确答案为B的原因在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其中包括对项目所在地的水文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与研究,以确保所得到的数据能够支持后续的设计与施工。因此,在这个阶段确定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是合理的。
A. (A) 堤基保护
B. (B) 堤基影响
C. (C) 堤身保护
D. (D) 堤身影响
解析:解析这道题目,我们首先需要理解题目背景和各个选项的含义,再结合《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T 188-96)的相关要求来进行分析。
题目背景是关于天然建筑材料产地的选择,要求这个产地不能因材料开采而影响到堤防的基础(堤基)防渗和堤身的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堤基保护:这个选项直接关联到堤防的基础保护。堤基是堤防稳定和安全的基础,保护堤基免受开采活动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将天然建筑材料产地选择在堤基保护范围以外,可以确保开采活动不会影响到堤基的防渗和稳定,符合题目要求。
B. 堤基影响:此选项的表述较为模糊,且从逻辑上讲,选择材料产地时应避免对堤基产生任何不良影响,而不仅仅是“影响”的范围。因此,这个选项不够准确。
C. 堤身保护:堤身虽然也是堤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题目强调的是开采活动对堤基防渗和稳定性的影响。堤身保护虽然重要,但与本题的具体要求不完全吻合。
D. 堤身影响:同样,这个选项也过于宽泛和模糊,没有明确指出需要避免的具体影响是什么,且没有直接针对堤基防渗和稳定这一关键要求。
综上所述,根据《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T 188-96)的要求,以及题目中对天然建筑材料产地选择的具体条件,最合适的答案是A选项“堤基保护”。这个选项直接对应了题目中“不得因材料开采影响堤基防渗和堤身稳定”的要求,确保了开采活动不会对堤防的基础造成不利影响。
A. (A) 省级农发办
B. (B) 省水利厅
C. (C) 水利部农发办
D. (D) 国家农发办
解析:选项解析:
A. 省级农发办: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通常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但审批权限通常限于项目建议书或实施方案等,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报告的审批权限一般不在省级。
B. 省水利厅:省水利厅作为省级水利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审批、建设管理等工作。对于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报告,省水利厅具有审批权限。
C. 水利部农发办:水利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全国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项目的宏观管理,通常不直接审批具体项目的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报告。
D. 国家农发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规划和政策制定,具体项目的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报告审批通常不是由国家层面直接审批。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答案选B,因为根据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报告的审批权限通常在省级水利行政管理部门,即省水利厅。省水利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审批等具体工作,因此具有审批此类设计报告的权限。其他选项要么不具备审批权限,要么审批权限不在其层级。
A. (A) 0.1
B. (B) 0.5
C. (C) 1
D. (D) 2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关于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中对于干渠和支渠的建设标准。选项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流量阈值,正确答案是 C. 1 m³/s。
解析如下:
A. 0.1 m³/s:这个流量对于干渠或支渠来说通常太小了,不足以支撑大型灌区的灌溉需求。
B. 0.5 m³/s:这个流量也相对较小,可能适用于更小规模的灌溉系统,而不是大型灌区的主要渠道。
C. 1 m³/s:这是正确的答案。根据相关标准,对于大型灌区的干渠和支渠,其设计流量一般需要达到或超过1 m³/s,以确保能够有效地满足灌溉需求,并且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D. 2 m³/s:虽然这个流量也可以用于某些大型灌区的渠道设计,但是它并不是标准所规定的最小流量要求。
选择 C 的理由是因为它符合国家对于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的实际要求,即干、支渠的最小设计流量为1 m³/s,以确保灌溉系统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A. (A) 发展区
B. (B) 类型区
C. (C) 规划区
D. (D) 建设区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5-2020 年)》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关于农田建设规划区域划分的表述。
选项A,发展区:这一表述通常用于描述一个地区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总体发展状况或发展方向,并不特指农田建设的具体区域类型,因此不符合题意。
选项B,类型区:根据题目描述,“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水源、土壤类型等因素”将全省划分为不同区域,这明显是对农田建设区域的一种类型划分。类型区通常指具有相似或特定自然、经济条件的区域,适合用于农田建设的规划和布局,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高度吻合。
选项C,规划区:虽然规划区在广义上可以指任何经过规划的区域,但在此上下文中,它并不特指基于地形地貌、气候、水源、土壤类型等因素划分的农田建设区域类型,因此不是最佳答案。
选项D,建设区:这个表述通常用于描述正在进行或计划进行建设的区域,但并不特指根据自然条件划分的农田建设类型区,因此也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根据题目描述和选项内容,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是B选项“类型区”,因为它准确地反映了《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5-2020 年)》中根据多种自然因素划分的农田建设区域类型。
A. (A) 95%
B. (B) 93%
C. (C) 90%
D. (D) 85%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中具体指标的掌握。
选项解析如下: A. 95% - 这个选项表示丘陵区梯田化率要达到95%,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可能超出了规划的实际要求。 B. 93% - 同样,这个选项也代表了一个较高的梯田化率,可能不符合规划文件中的具体规定。 C. 90% - 这个选项表示丘陵区梯田化率不低于90%,根据题干中给出的答案,这个选项是正确的,符合《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具体要求。 D. 85% - 这个选项表示的梯田化率较低,没有达到规划中提出的目标要求。
选择答案C的原因是,根据《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具体规定,丘陵区的梯田化率应不低于90%。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它准确地反映了规划文件中的要求。其他选项要么高于规划要求,要么低于规划要求,因此不是正确答案。
A. (A)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
B. (B) 流域管理机构
C. (C) 国务院
D. (D) 江河、湖泊所在地人民政府
解析:解析这道题之前,我们需要理解中国在水资源管理和防洪规划方面的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对于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治理与保护,通常涉及跨区域协调及国家级战略部署,因此需要由最高决策层来制定相应的规划。
选项分析如下:
A.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虽然该部门负责水利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但它更多是执行国务院的决定,并不具备最终的审批权。
B. 流域管理机构:这类机构负责具体流域内的协调管理工作,但它们同样需要依据上级指示行事,无权单独批准国家级别的规划。
C. 国务院: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它有权对涉及全国性或跨区域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包括重要的江河湖泊的防洪规划。
D. 江河、湖泊所在地人民政府: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区的具体实施工作,但是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规划通常超越了单个地方的管辖范围,故此应由更高层级来统筹规划。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C,即国务院。这是因为国务院作为最高的国家行政机关,拥有对影响全国或者多个地区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的权力。
A. (A) 国家防汛指挥机构
B. (B)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
C. (C) 流域管理机构
D. (D) 相关的人民政府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防洪法规中防御洪水方案制定机构的理解。
选项A,国家防汛指挥机构:根据我国相关防洪法规,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江河的防御洪水方案,确实是由国家防汛指挥机构(通常指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负责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这一机构具有全国性的防洪协调与决策职能,因此能够制定涉及多个省区的流域性防洪方案。
选项B,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虽然水行政主管部门在防洪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主要职责更侧重于水资源管理和水工程建设等方面,而非直接制定流域性的防御洪水方案。
选项C,流域管理机构:流域管理机构,如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等,通常负责流域内的水资源管理、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具体事务,但并不具备制定全国性或跨多省区的防御洪水方案的权限。
选项D,相关的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在防洪工作中负有重要责任,包括组织抢险救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但防御洪水方案的制定需要更高层次的协调与决策,通常不由地方政府单独承担。
综上所述,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防御洪水方案应由国家防汛指挥机构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因此正确答案为A。
A. (A) 政府投入
B. (B) 受益者合理承担
C. (C) 政府投入同受益者合理承担相结合
D. (D) 向社会公开募集
解析:选项解析:
A. 政府投入:这一选项指的是防洪费用完全由政府财政支出承担。这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造成财政压力,尤其是对于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宽裕的地区,而且可能不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洪工作。
B. 受益者合理承担:这一选项意味着防洪费用的筹集主要依赖于那些直接从防洪工程中受益的个人或单位。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减轻政府财政的负担,但可能会导致费用筹集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对于受益范围广泛且不易界定的防洪工程。
C. 政府投入同受益者合理承担相结合:这一选项结合了前两者的优点,既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又能够确保防洪费用的稳定筹集。它体现了“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同时也强调了政府在防洪工作中的责任和作用,是较为合理的筹集方式。
D. 向社会公开募集:这一选项指的是通过社会捐款、慈善基金等方式来筹集防洪费用。虽然能够调动社会资源,但这种方法在现实中可能难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并且不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为什么选择C:
选择C是因为它体现了公平性和效率性相结合的原则。政府投入确保了防洪工作的公共性和重要性,而受益者合理承担则促进了社会公平和责任共担。这种结合有利于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确保防洪工程的持续维护和管理,是实践中较为科学和可行的筹集方式。因此,正确答案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