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1998
B、(B) 1999
C、(C) 2000
D、(D) 1995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发布时间的记忆与理解。
解析如下:
选项A (1998年):这不是正确答案,因为该暂行办法并非在1998年发布。
选项B (1999年):这也并不是正确答案,同样地,该暂行办法不是在这个年份发布的。
选项C (2000年):这是正确的答案,《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是在2000年5月发布并开始实施的。
选项D (1995年):此选项也不正确,因为该暂行办法并非在此年份发布。
选择C作为答案是因为,《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确实是在2000年5月由相关部门发布,并正式开始实施。这一规定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蓄滞洪区,保护受影响群众的利益,确保防洪安全。
A、(A) 1998
B、(B) 1999
C、(C) 2000
D、(D) 1995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发布时间的记忆与理解。
解析如下:
选项A (1998年):这不是正确答案,因为该暂行办法并非在1998年发布。
选项B (1999年):这也并不是正确答案,同样地,该暂行办法不是在这个年份发布的。
选项C (2000年):这是正确的答案,《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是在2000年5月发布并开始实施的。
选项D (1995年):此选项也不正确,因为该暂行办法并非在此年份发布。
选择C作为答案是因为,《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确实是在2000年5月由相关部门发布,并正式开始实施。这一规定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蓄滞洪区,保护受影响群众的利益,确保防洪安全。
A. (A) 蓄水量
B. (B) 合理水位
C. (C) 正常水位
D. (D) 自然水位
解析:这道题的解析主要基于对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明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开发利用和调度水资源时,需要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以及湖泊、水库、地下水体的某个重要指标,以确保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蓄水量:蓄水量主要指的是水体所储存的水的总量,它并不直接关联到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或合理的生态环境需求。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要求不符。
B. 合理水位:合理水位是指为了维护水体的生态环境和自然净化能力,而设定的一个适宜的水位范围。这个水位范围能够确保水体有足够的水量进行循环和自净,同时也不会因为水位过高或过低而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要求高度相关。
C. 正常水位:正常水位通常指的是在常规情况下,水体所保持的水位。然而,这个概念并不足以准确反映为了维护水体自然净化能力而需要的水位范围。它可能只是一个大致的、不精确的描述。
D. 自然水位:自然水位指的是水体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位。然而,在实际的水资源管理和调度中,很难完全避免人为干预。此外,自然水位也不一定是最适合维护水体自然净化能力的水位。
综上所述,选项B“合理水位”最符合题目要求。它直接关联到水体的生态环境和自然净化能力,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开发利用和调度水资源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因此,正确答案是B。
A. (A) 1997 年 8 月 29 日,1988 年 1 月 1 日
B. (B) 1997 年 8 月 29 日,1997 年 9 月 1 日
C. (C) 1997 年 12 月 31 日,1998 年 1 月 1 日
D. (D) 1988 年 1 月 1 日,1988 年 1 月 1 日
解析:选项解析:
A. 1997年8月29日,1988年1月1日:这个选项提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通过日期和施行日期,但施行日期早于通过日期,这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
B. 1997年8月29日,1997年9月1日:这个选项正确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通过日期和紧接着的施行日期,符合法律通过后不久实施的常规做法。
C. 1997年12月31日,1998年1月1日:虽然这个选项在逻辑上是合理的,即法律在年底通过,次年施行,但它并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实际通过和施行日期。
D. 1988年1月1日,1988年1月1日:这个选项在日期上表明法律在同一天通过并施行,这在实践中是不常见的,且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实际通过和施行日期。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正确答案应该是B。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实际上是在1997年8月29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并于1997年9月1日开始施行。选项B正确反映了这一事实。然而,题目中给出的答案是A,这显然是一个错误,因为A选项中的施行日期早于通过日期,这在法律程序上是不可能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择B选项。
A. (A) 2009 年 11 月 2 日,2009 年 2 月 26 日
B. (B) 2009 年 2 月 11 日,2009 年 2 月 11 日
C. (C) 2009 年 2 月 11 日,2009 年 2 月 26 日
D. (D) 2009 年 2 月 11 日,2009 年 3 月 1 日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解析如下:
题目询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时间以及该条例的颁布日期。
选项分析:
A选项给出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时间为2009年11月2日,而颁布日期为2009年2月26日,这在时间顺序上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一个条例的颁布日期不可能早于其通过日期。
B选项表示条例在同一天(2009年2月11日)既通过又颁布,这种情况虽然有可能发生,但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少见,尤其是对于需要广泛实施的重要条例。
C选项显示条例在2009年2月11日通过,并在2009年2月26日颁布,这个时间间隔比较合理,通常一个条例从通过到正式颁布会有一段时间用于准备正式文本、公告等。
D选项给出了2009年2月11日为通过日期,而颁布日期为2009年3月1日,这也是合理的,但是与正确答案不符。
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和逻辑判断,正确的选项是C,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于2009年2月11日在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上通过,并于2009年2月26日正式颁布。
A. (A) 防洪标准
B. (B) 洪水标准
C. (C) 雨量标准
D. (D) 排涝标准
解析:解析这道题目时,我们首先要明确题目考察的是制定防御洪水方案所依据的标准。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防洪标准:这个选项直接关联到防洪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是制定防御洪水方案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防洪标准通常包括不同等级洪水的防御要求和措施,是确保防洪工程在特定洪水条件下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基准。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要求高度相关。
B. 洪水标准:虽然洪水是防洪工作的直接对象,但“洪水标准”本身并不直接作为制定防御洪水方案的依据。它更多地是描述洪水特性的一个参数,如洪峰流量、洪水总量等,而不是制定方案时遵循的标准。
C. 雨量标准:雨量虽然是引发洪水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雨量标准”并不直接等同于防洪标准。它更多地用于气象和水文预报,而不是作为制定防洪方案的直接依据。
D. 排涝标准:排涝标准主要涉及城市或农田等区域的排水能力,与制定流域性的防御洪水方案关系不大。它更多关注的是局部区域的排水问题,而非整个流域的防洪工作。
综上所述,制定防御洪水方案时,需要根据流域综合规划、防洪工程实际状况以及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来制定。这些标准确保了防洪工程在不同等级的洪水条件下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正确答案是A.防洪标准。
A. (A) 轻度干旱
B. (B) 一般干旱
C. (C) 轻微干旱
解析:选项解析:
A. 轻度干旱:这是一个常用的旱灾分类,通常指的是旱情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们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较轻。
B. 一般干旱:这个选项虽然也能描述干旱的状态,但在标准的抗旱应急响应行动分类中,并不常用“一般干旱”这个术语。
C. 轻微干旱:这个选项表示的干旱程度比“轻度干旱”还要低,通常不会对农作物和人们生活造成明显影响,因此不符合题目中要求按严重程度和范围分类的要求。
为什么选择A(轻度干旱):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规定,抗旱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分别是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这个分类体系是根据旱灾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来划分的,其中“轻度干旱”是这一分类体系中的一个标准术语,用于表示旱灾影响较轻的第一个级别。因此,正确答案是A(轻度干旱)。其他选项要么不是标准术语,要么不符合分类的严重程度要求。
A. (A) 较重
B. (B) 较大
C. (C) 很大
D. (D) 较为严重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洪涝灾害应急响应级别的理解。按照灾害的程度和范围,应急响应级别通常会进行分级管理,以便更有效地调配资源应对不同规模的灾害。
题目中提到将应急行动分为四个等级:一般、(空缺选项)、严重、特别严重。从逻辑上分析,这四个等级应该形成一个由轻到重的序列,因此空缺项应当是一个介于“一般”和“严重”之间的描述词,并且要比“一般”更为严重一些。
我们来看一下选项:
(A)较重:表示程度比一般要重,但还没有达到严重的地步。
(B)较大:通常用于描述规模而非严重程度,不太符合上下文语境。
(C)很大:虽然可以形容程度,但在这种正式文件或标准中不常用。
(D)较为严重:虽然也能表达程度,但是“较为严重”和后面的“严重”以及“特别严重”之间区分度不够明显。
根据题目要求,正确答案是A,“较重”。这是因为“较重”恰好位于“一般”和“严重”之间,在表达程度上是合适的,并且也符合官方文件常用的表述方式。所以,正确的选择是A选项:“较重”。
A. (A) 部门负责制
B. (B) 党委负责制
C. (C) 政府负责制
D. (D) 行政首长负责制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防汛责任制的分类理解。
选项A(部门负责制):虽然部门在防汛工作中承担重要职责,但“部门负责制”并非防汛责任制的直接分类之一,它更侧重于部门内部的职责划分,而非防汛责任制的整体框架,故A选项不正确。
选项B(党委负责制):党委在防汛工作中起领导作用,但“党委负责制”并不直接对应防汛责任制的具体分类,它更多体现的是党的领导作用,而非防汛责任的具体分配方式,故B选项不正确。
选项C(政府负责制):政府确实在防汛工作中承担总体协调和组织责任,但“政府负责制”这一表述较为宽泛,没有具体到防汛责任制的分类中,且相较于“行政首长负责制”,它不够精确和具体,故C选项不正确。
选项D(行政首长负责制):这是防汛责任制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它明确了在防汛工作中,各级行政首长需承担的具体责任,是防汛责任制的核心内容之一。行政首长负责制要求各级行政首长对防汛工作负总责,亲自部署、检查、督促防汛工作,确保各项防汛措施落到实处。因此,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行政首长负责制)。
A. (A) 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B. (B) 防洪方案
C. (C) 流域防洪规划
D. (D) 规划同意书
解析:选项解析:
A. 洪水影响评价报告:这是《防洪法》要求在洪泛区、蓄滞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时必须提交的文件。该报告评估建设项目对防洪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减免措施。
B. 防洪方案:虽然防洪方案也是建设项目中需要考虑的内容,但在《防洪法》的相关条款中,并不是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时必须附具的文件。
C. 流域防洪规划:这是关于整个流域的防洪规划,并非单个建设项目需要提交的文件。
D. 规划同意书:这是指在建设项目符合城乡规划的前提下,由规划部门出具的同意建设的证明,并不特指防洪相关的审查批准。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A是因为根据《防洪法》的规定,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时,必须进行洪水影响评价,并将评价报告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部分报请批准。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建设项目不会对防洪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正确答案是A,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A. (A) 管理、内容
B. (B) 管理、措施
C. (C) 措施、管理
D. (D) 以上都不对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专项治理工作的理解和掌握。题目要求“五个到位”和“四个落实”,其中“五个到位”指的是责任、措施、工作、监督以及另一个要素需要到位。
分析选项:
(A)管理、内容:“管理”虽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非常重要,但是这里强调的是具体解决问题的“措施”,而“内容”已经在“四个落实”中的“内容”部分提到过,所以不符合题意。
(B)管理、措施:“管理”虽然重要,但此处更强调的是具体的解决“措施”。另外,“管理”并没有直接对应“四个落实”中的任何一个方面。
(C)措施、管理:“措施”是指具体的解决办法,是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管理”在此处并不作为并列项出现,因此此选项中的第二个词应该是“监督”。但由于选择题的限制,这里的“管理”显然是用来混淆的选择项之一。
(D)以上都不对:此选项通常用于当所有其他选项都不正确时,但根据题目信息,可以推断出(C)更为接近正确答案。
根据题干中的描述,“五个到位”应该包括具体的应对“措施”,同时保证治理工作的“监督”。因此,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包含“措施”的选项,并且另一个要素为“监督”。
综上所述,最合适的答案是(C)措施、管理,这里的“管理”实际上是出题时的一个小错误或笔误,正确的表述应当是“监督”。但根据题目给出的选项,只能选择最接近的答案,即(C)。
A. (A) 分级
B. (B) 分等
C. (C) 流域 〈
D. (D) 区域
解析: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原则,特别是针对《山东省实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A. 分级管理:这是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旨在根据水库大坝的重要性、规模、功能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管理级别,由相应级别的水利部门或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这种管理方式能够确保各级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有效履行对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职责,因此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B. 分等管理:虽然水库大坝可能会根据某些标准(如防洪标准、库容等)进行等级划分,但“分等管理”并不是水利部门直接管理水库大坝的基本原则或方式。它更多是用于描述水库大坝的某种属性或分类,而非管理方式,因此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C. 流域管理:流域管理通常指的是以流域为单元,对流域内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保护。虽然流域管理在水资源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它并不直接等同于对水库大坝的“管理方式”。水库大坝可能位于某个流域内,但流域管理并不特指对水库大坝的分级管理,因此C选项不正确。
D. 区域管理:区域管理通常指的是按照行政区划或地理区域对某一区域内的事物进行管理。虽然水库大坝可能位于某个特定的行政区域内,但“区域管理”并不特指对水库大坝的分级管理,也不符合《山东省实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办法》中关于水库大坝管理的具体规定,因此D选项同样不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即水利部门所管辖的大坝实行分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