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 (A) 各分期的洪水成因和洪水大小不同
B. (B) 水库库容的大小不同
C. (C) 各分期灌溉和发电用水不同
D. (D) 各分期气候变化无常
解析:选项A(A)各分期的洪水成因和洪水大小不同: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因为不同季节或年份的洪水可能由不同的气象条件引起,例如暴雨、融雪等,其洪峰流量、频率和持续时间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有效运行,需要针对不同分期进行设计洪水的推求。
选项B(B)水库库容的大小不同:这个选项不正确。水库库容的大小是固定的,不会随时间变化,因此它不是推求分期设计洪水的原因。
选项C(C)各分期灌溉和发电用水不同:这个选项虽然提到了不同分期的用水需求,但灌溉和发电用水需求的变化并不是推求设计洪水的主要原因。设计洪水主要关注的是可能对工程造成影响的洪水大小和频率。
选项D(D)各分期气候变化无常:这个选项虽然提到了气候变化的因素,但“无常”这个词意味着不可预测性,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设计洪水是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方法来预测可能的洪水情况,而不是简单地基于气候变化的不可预测性。
综上所述,选项A是正确答案,因为推求分期设计洪水的原因确实是因为各分期的洪水成因和洪水大小可能不同,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设计以确保工程安全。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As′过多
B. (B) As′过少
C. (C) As 过多
D. (D) As 过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大偏心受拉构件设计时,受压钢筋截面面积As'与相对受压区高度ξ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大偏心受拉构件的受力特点。在大偏心受拉情况下,构件的受拉区和受压区都有钢筋参与受力,且受压区的混凝土也承担一定的压力。相对受压区高度ξ是描述受压区混凝土与整个截面相对大小的一个参数,其值越大,表示受压区混凝土所占的比例越大。
现在,我们来看题目中的条件:已知受压钢筋截面面积As',且计算出ξ>0.85ξb(其中ξb为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是大偏心受拉与小偏心受拉的界限)。这个条件告诉我们,当前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已经超过了界限值,即受压区混凝土所占的比例过大。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As'过多:如果As'过多,即受压钢筋过多,那么会增强受压区的承载能力,但相对受压区高度ξ应该减小,因为更多的钢筋分担了原本由混凝土承担的压力。所以,这个选项与题目条件相悖。
B. As'过少:这正是题目所描述的情况。由于As'过少,即受压钢筋不足,导致受压区混凝土的承载能力相对较大,从而使得相对受压区高度ξ增大,超过了界限值。
C. As过多:As是指受拉区的钢筋面积,与受压区高度ξ无直接关系。受拉区钢筋的多少主要影响构件的受拉承载能力,而不直接影响受压区的高度。
D. As过少:同样,As的多少与受压区高度ξ无直接关系。受拉区钢筋的减少主要会降低构件的受拉承载能力,但不影响受压区的高度。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即As'过少。这是因为As'过少导致受压区混凝土的承载能力相对较大,从而使得相对受压区高度ξ增大,超过了界限值。
A. (A) 1/3000
B. (B) 1/3800
C. (C) 1/3900
D. (D) 1/4000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相对误差的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相对误差的计算公式是:相对误差 = 绝对误差 / 真实值。
在这道题中,往测和返测的值分别是178.341m和178.296m,真实值应该是这两次测量的平均值,即:
真实值 = (178.341m + 178.296m) / 2 = 178.3185m
绝对误差是往测和返测之差的绝对值,即:
绝对误差 = |178.341m - 178.296m| = 0.045m
将绝对误差和真实值代入相对误差的公式中,得到:
相对误差 = 0.045m / 178.3185m ≈ 1/3944.4
现在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1/3000,这个误差比实际计算出的相对误差要大,不符合。 B. 1/3800,这个误差也比实际计算出的相对误差要大,不符合。 C. 1/3900,这个误差与实际计算出的相对误差最为接近,符合。 D. 1/4000,这个误差比实际计算出的相对误差要小,不符合。
因此,正确答案是C. 1/3900。这个选项最接近我们计算出的相对误差值。
A. (A) 粘滞切应力
B. (B) 附加切应力
C. (C) 正应力
D. (D) 剪应力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紊流时水流阻力的构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紊流的基本特性和水流阻力的来源。
选项解析:
A. 粘滞切应力:这是水流内部由于分子间的粘性作用而产生的切应力。即使在紊流中,这种由于流体粘性而产生的力仍然存在,并且是水流阻力的一部分。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
B. 附加切应力:在紊流中,由于水流质点的不规则运动,会产生额外的切应力,这种切应力被称为附加切应力。它是紊流特有的,与层流中的纯粘滞切应力不同。因此,B选项也是正确的。
C. 正应力:正应力通常指的是垂直于作用面的力,如压力。在水流阻力的讨论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切应力,即平行于作用面的力,而非正应力。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
D. 剪应力:虽然“剪应力”在广义上与“切应力”有相似之处,但在此题的语境下,它并不是特指紊流中产生的那部分由于水流不规则运动而产生的额外切应力。此外,“剪应力”一词在此处可能引起混淆,因为它没有明确指出是紊流特有的那部分切应力。因此,D选项不如B选项准确,且在此题的选项中并未直接提及。
综上所述,紊流时水流阻力主要包括粘滞切应力和附加切应力,即选项A和B。因此,正确答案是A和B。
A. (A) f> i
B. (B) f= i
C. (C) f= fC
D. (D) f< fC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水文学中关于下渗率与雨强、稳渗率之间关系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雨强(i):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即降雨的强度。
下渗率(f):雨水渗入土壤的速度。
稳渗率(fC):在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雨水能够持续渗入土壤的最大速率,也称为土壤饱和导水率。
接下来,我们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选项:
题目条件:在湿润地区,流域已经蓄满(即土壤已经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此时若雨强i大于稳渗率fC。
现在,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f>i:这个选项表示下渗率大于雨强,但在土壤已经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时,下渗率受到土壤物理性质的限制,无法超过土壤的稳渗率,更不可能超过雨强。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B. f=i:这个选项表示下渗率等于雨强。然而,在土壤已经蓄满且雨强大于稳渗率的情况下,土壤无法以超过其稳渗率的速度吸收雨水,因此下渗率不可能等于雨强。这个选项也不正确。
C. f=fC:这个选项表示下渗率等于稳渗率。在土壤已经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时,雨水的下渗速度将受到土壤稳渗率的限制,即无论雨强多大,下渗率都不会超过稳渗率。因此,在雨强大于稳渗率的情况下,下渗率将等于稳渗率。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D. f<fC:这个选项表示下渗率小于稳渗率,但在土壤已经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时,且雨强大于稳渗率的情况下,下渗率应等于稳渗率,而不是小于稳渗率。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即下渗率f等于稳渗率fC。
A. (A) 应力条件
B. (B) 周围环境
C. (C) 水灰比
D. (D) 时间
解析:混凝土徐变是指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不断增长的现象。以下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
A. 应力条件:应力水平是影响混凝土徐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混凝土在较低的应力水平下徐变较小,而在较高的应力水平下徐变较大。
B. 周围环境:环境条件如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的徐变有显著影响。较高的温度和干燥的环境会加速混凝土的徐变。
C. 水灰比:水灰比是混凝土配合比的一个重要参数,水灰比高的混凝土往往含有更多的水分,导致水泥水化反应更充分,但同时也可能因多余水分的蒸发留下更多的孔隙,从而增加徐变。
D. 时间:徐变是一个与时间相关的现象。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徐变不断增加,通常在初期增长较快,后期逐渐趋于稳定。
因此,选项A、B、C和D都是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因素,所以正确答案是ABCD。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3m
B. (B) 6m
C. (C) 9m
D. (D) 12m
解析:钻孔爆破法是隧洞开挖中常用的方法,它通过钻孔、装药、爆破的循环进行岩石开挖。
选项解析: A. (A)3m - 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进尺长度。在钻孔爆破法中,一个进尺通常指的是一次爆破后可以推进的距离。3米是实践中较为普遍和安全的进尺长度,既保证了效率,又便于控制爆破效果和隧洞的稳定性。
B. (B)6m - 6米的进尺长度相对较长,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如爆破震动大、掌子面稳定性差等,对于大多数常规隧洞开挖而言,这样的进尺长度过大,不利于安全和质量控制。
C. (C)9m - 9米的进尺长度在实际操作中非常少见,因为这个长度可能导致掌子面稳定性极差,而且爆破难度和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D. (D)12m - 12米的进尺长度在实际的隧洞开挖中几乎不会采用,因为这个长度超出了常规爆破安全的范围,对设备、技术和安全措施的要求极高,不切实际。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答案A(3m)是因为这是隧洞开挖中比较标准和常见的进尺长度。它既能满足施工效率的要求,又能较好地控制隧洞开挖的安全和质量。较短的进尺长度有助于减少爆破对周围岩体的震动影响,避免产生大的裂缝和岩体不稳定,有利于隧洞的长期稳定和安全。因此,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3米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这道题的答案是 B. 错误。
解析如下:
A. 正确: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因为各级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并不是一个临时设立的机构。
B. 错误:这是正确答案。各级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通常是作为常设机构存在,以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有效地进行防汛抗旱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工作。这些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应急响应,因此它们不是为了特定事件或时间段而设立的临时性组织。
选择 B 的原因是,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承担着长期的职责,在非汛期也需要进行准备工作、规划以及资源调配等任务,所以它不是一个仅在紧急情况下才运作的临时机构。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行政许可法中关于“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的理解。
选项A(正确)和选项B(错误)是互斥的,需要判断的是“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是否可以作一定的变通规定”。
解析过程:
行政许可法的原则:行政许可法要求各级政府在执行行政许可时,必须严格依照上位法(如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确保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统一性。
法规、规章的细化规定:虽然法规、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但这些具体规定不能违背上位法的立法精神和基本原则。
变通规定的限制:关键在于理解“变通规定”的含义。在行政许可法的语境下,变通规定通常指的是对上位法规定的实质性修改或改变,这种修改或改变可能违背上位法的立法原意或目的。因此,法规、规章在细化上位法时,不能作出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变通规定。
结论:基于上述分析,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能作实质性的变通规定,即不能违背上位法的立法精神和基本原则。因此,题目中的说法“可以作一定的变通规定”是错误的。
答案:B(错误)。因为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能违背上位法的立法精神和基本原则,不能作实质性的变通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