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农业灾害定义判断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题目中的描述,并与实际的农业灾害定义进行对比,以确定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首先,我们来解读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题目描述的是“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叫涝灾”。
接下来,我们根据这些信息来分析选项:
A. 正确:这个选项认为题目中的描述准确地定义了涝灾。但我们需要明确,涝灾通常指的是由于地面积水过多,导致作物根部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从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它主要关注的是地面积水,而非地下水位或土壤湿度。
B. 错误:这个选项指出题目中的描述并不准确。实际上,地下水位过高和土壤过湿虽然可能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但它们并不等同于涝灾。涝灾更侧重于地面积水灾害对,作物的而非直接地下危害水位。过高
或
土壤现在过,湿我们。对比
实际定义 和题目题目中将描述地下:水位
过高和 实际土壤过描述湿上直接,等同于�涶��灾灾,主要这是指的是不地面积准确的水。过多
导致的
综上所述,题目中的“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叫涝灾”并不准确,因此答案选择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选项A:“正确” - 这一选项暗示在隧洞设计过程中,地形情况对设计没有影响,这是不准确的。地形情况对于隧洞的施工和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可能影响隧洞的排水、施工方法、隧洞的入口和出口位置等。
选项B:“错误” - 这一选项正确地指出了地形情况在隧洞设计时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隧洞虽然是在地下施工,但是地面的地形情况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隧洞的设计和施工。例如,地形坡度可能影响隧洞的排水方式,地形起伏可能影响隧洞的通风和入口设置,地表的地质条件也可能预示着地下可能遇到的地质情况。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正确答案是B,因为地形情况在隧洞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设计师需要了解地形以评估隧洞的适宜位置、施工方法、潜在的环境影响、隧洞的排水和通风系统等。不考虑地形情况可能导致设计不当,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甚至可能造成施工事故或环境影响。因此,即使在地下施工,地形情况也是不可忽视的。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A. (A) 缓流
B. (B) 急流
C. (C) 临界流
D. (D) 紊流
解析:这个问题考察的是开放渠道流动中的弗劳德数(Froude Number)概念及其与水流状态的关系。在开放渠道流动中,根据水流的速度可以将流动分为缓流、急流和临界流三种类型:
当水流速度小于干扰波波速时,称为缓流(Fr < 1),此时水流是稳定的,干扰波能够向上游传播。
当水流速度大于干扰波波速时,称为急流(Fr > 1),此时水流是不稳定且具有破坏性的,干扰波无法向上游传播。
当水流速度等于干扰波波速时,称为临界流(Fr = 1),这是一个特殊的流动状态,在此状态下,水流处于从缓流转变为急流的临界点。
题目中的条件是“断面平均流速等于干扰波波速”,根据上述定义,这种情况对应的是临界流(C)。
因此正确答案是 C. 临界流。
A. (A) 796.184
B. (B) 130.555
C. (C) 806.817
D. (D) 673.828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利用坐标计算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在二维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计算,即两点间距离的平方等于这两点横坐标之差的平方与纵坐标之差的平方之和。
设点A的坐标为(x
A
,y
A
),点B的坐标为(x
B
,y
B
),则两点间的距离D可以表示为:
D=
(x
B
−x
A
)
2
+(y
B
−y
A
)
2
将题目中给出的坐标值代入公式:
D=
(1278.330−1630.744)
2
+(1408.885−834.560)
2
进行计算,我们得到:
D=
(−352.414)
2
+(574.325)
2
=
124196.2996+329872.5625
=
454068.8621
≈673.828m
与选项进行对比,我们发现计算结果与选项D(673.828m)相符。
因此,正确答案是D。
A. (A) 观测设计
B. (B) 仪器设备的埋设及安装
C. (C) 现场观测
D. (D) 观测资料分析整编
解析:这道题询问的是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的内容,以下是各个选项的解析:
A. 观测设计:这是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的首要步骤。观测设计包括了确定观测项目、观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观测周期和频率等,是确保观测工作科学、合理进行的前提。
B. 仪器设备的埋设及安装:在水工建筑物观测中,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来收集数据,比如位移计、应变计、测缝计等。这些仪器的正确埋设和安装是获取准确观测数据的基础。
C. 现场观测:现场观测是指按照观测设计进行实地数据采集。这包括了定期和不定期的现场巡查,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数据记录,以及观察建筑物的变化情况等。
D. 观测资料分析整编:收集到的观测数据需要经过专业的分析,才能得出建筑物的运行状态和安全状况。分析整编工作包括数据校验、处理、分析和形成报告,是观测工作的最终目的。
选择答案ABCD的原因是,以上四项内容都是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设计到实施,再到资料的分析和整编,每一步都是保证水工建筑物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因此,正确答案应该包含所有选项,即ABCD。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2
B. (B) 3
C. (C) 4
D. (D) 5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测回观测的精度与测回次数之间的关系。在测量学中,测回观测的误差可以通过增加测回次数来降低。
选项解析如下:
A.(A)2:如果只观测2个测回,那么通过计算误差传播定律,可以得出合成误差不会达到±1.4"的要求。
B.(B)3:观测3个测回,同样通过计算,合成误差仍然大于±1.4"。
C.(C)4:观测4个测回,虽然精度有所提高,但合成误差仍然不足以达到±1.4"。
D.(D)5:观测5个测回,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合成误差可以满足±1.4"的精度要求。
为什么选D: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观测n个测回的合成误差Δ可以表示为单个测回误差ε除以根号n,即 Δ = ε / √n。本题中,单个测回的误差为±3",要使合成误差达到±1.4",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需的测回次数n:
Δ = ε / √n 1.4" = 3" / √n n = (3"/1.4")² n ≈ 6.16
由于测回次数必须是整数,且要满足精度要求,因此需要向上取整,即需要观测5个测回。所以答案选D。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