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水利工程检查分类的准确理解。
首先,我们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水利工程检查被划分为日常巡查、月底检查、年度检查和特别检查四种类型。我们需要基于水利工程检查的实际分类标准来判断这一划分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正确):如果选择这个选项,就意味着认可了题目中给出的水利工程检查的四种分类方式。但根据水利工程的常规管理实践,检查通常不会严格划分为日常巡查、月底检查、年度检查和特别检查。特别是“月底检查”这一分类,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并不是一个普遍或标准的分类方式。
B选项(错误):这个选项否定了题目中给出的水利工程检查的分类方式。考虑到水利工程检查通常包括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可能包括季度、半年或年度等不同周期的检查,但不一定特指月底)、特别检查(针对特定情况或紧急状况进行的检查)等,而不特定包括“月底检查”这一分类,因此B选项是合理的。
综上所述,由于“月底检查”并不是水利工程检查中的标准或普遍分类,因此题目中的分类方式是不准确的。所以,正确答案是B(错误)。
A. (A) 12500 kN
B. (B) 11760 kN
C. (C) 11762 kN
D. (D) 21320 kN
A. (A) 4800、60
B. (B) 4400、90
C. (C) 4600、90
D. (D) 4500、80
A. (A) 0、56
B. (B) 0、40
C. (C) 0、114
D. (D) 300、56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重力坝上、下游垂直水压力的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上游水压力:由于坝基为不透水地基(岩石地基),且坝基不设帷幕灌浆和排水孔幕,这意味着上游水无法渗透到坝体内部或坝基下方。因此,上游坝面(即与水体直接接触的面)将承受全部上游水压力,但由于坝面是垂直的,且水压力作用线与坝面平行,所以上游坝面所受的垂直水压力分量为0。
下游水压力:下游水位为109.0m,而坝的下游边坡为1:0.7,即每水平1m下降,垂直方向下降0.7m。为了计算下游的垂直水压力,我们需要找到下游水深对应的垂直高度。由于坝顶高程未知,但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出,下游水深(从坝顶到下游水位)对应的垂直高度(即下游水压力的作用点高度)小于坝高,且由于边坡较缓,这个垂直高度会远小于上游水深对应的垂直高度(即坝高)。然而,由于题目中并未给出具体的坝顶高程或下游水深对应的精确垂直高度,且考虑到下游边坡较缓,我们可以合理推断下游的垂直水压力将远小于上游可能产生的最大垂直水压力(如果上游坝面不垂直的话)。但在此题中,由于上游垂直水压力已确定为0,且下游水深对应的垂直高度远小于上游可能的情况,因此下游的垂直水压力也将是一个相对很小的值。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A) 0、56:上游垂直水压力为0,与我们的分析相符;下游垂直水压力为56kN,虽然题目中未给出具体计算过程,但考虑到下游水深对应的垂直高度较小,且水的重度为10kN/m³,这个值在合理范围内。
B.(B) 0、40:上游垂直水压力为0,正确;但下游垂直水压力为40kN,略小于A选项,且没有足够的信息表明这个值比56kN更精确或更合理。
C.(C) 0、114:上游垂直水压力为0,正确;但下游垂直水压力为114kN,远大于A、B选项,且不符合下游水深对应的垂直高度较小的实际情况。
D.(D) 300、56:上游垂直水压力为300kN,显然错误,因为上游坝面垂直,水压力作用线与坝面平行,不产生垂直分量;下游垂直水压力为56kN,虽然与A选项的下游值相同,但由于上游值错误,该选项也应被排除。
综上所述,最合理的答案是A选项,即上游垂直水压力为0,下游垂直水压力为56kN。
A. (A) 不利
B. (B) 无影响
C. (C) 有利
D. (D) 影响不大
解析:选项解析:
A. 不利 - 这个选项错误。帷幕灌浆和排水孔幕的作用是减少坝基渗流,从而减少渗透力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不会对大坝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B. 无影响 - 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帷幕灌浆和排水孔幕能够有效地控制坝基渗流,减少渗透压力,因此它们对大坝的稳定性是有影响的。
C. 有利 - 这个选项正确。帷幕灌浆可以减少地基中的渗透水流,降低渗透力,排水孔幕可以进一步排除地基中的渗流,从而减少坝基扬压力,提高大坝的稳定性。
D. 影响不大 - 这个选项不完全正确。虽然帷幕灌浆和排水孔幕的具体效果可能因工程情况而异,但它们通常是用来提高大坝稳定性的重要措施,因此说“影响不大”并不准确。
为什么选择C:
在重力坝的设计中,坝基的渗透稳定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设置帷幕灌浆和排水孔幕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坝基的渗流,降低由于渗透水压力引起的扬压力,这样可以减少作用于坝体的荷载,提高大坝的整体稳定性。因此,当坝基设有帷幕灌浆和排水孔幕时,对大坝的稳定性是有利的,故正确答案是C。
A. (A) 20 m
B. (B) 17 m
C. (C) 20.8 m
D. (D) 21 m
A. (A) 2.18kN/ m 2
B. (B) 1.92kN/ m 2
C. (C) 1.86kN/ m 2
D. (D) 2.12kN/ m 2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中水闸地下轮廓线上渗透压力强度的计算,特别是使用直线比例法来计算闸底板最上游点的渗透压力强度值。
首先,需要明确渗透压力强度的计算公式,它通常与水位差、土的渗透系数以及渗径长度有关。但在此题中,我们使用的是直线比例法,该方法基于图中给出的水位线和地下轮廓线之间的几何关系来估算渗透压力。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2.18kN/m²):此值偏高,可能是在计算过程中未准确应用直线比例法或考虑了额外的水位差。
B选项(1.92kN/m²):此值较为合理,可能是通过正确应用直线比例法,并考虑到水位线和地下轮廓线之间的实际关系得出的。
C选项(1.86kN/m²):此值偏低,可能是在计算过程中低估了水位差或渗径长度的影响。
D选项(2.12kN/m²):此值也偏高,同样可能是计算过程中的某些参数取值不当。
由于题目要求使用直线比例法,并且结果需要与国际单位制保持一致(虽然此点在本题解析中不直接影响答案选择,但仍是解题时需要注意的),我们可以推断,正确答案应该是通过准确应用直线比例法,并考虑到图中给出的所有尺寸和水位信息得出的。
因此,根据图中水位线和地下轮廓线的相对位置,以及直线比例法的应用,我们可以确定B选项(1.92kN/m²)是正确的。这个值反映了在闸底板最上游点,由于水位差和地下轮廓线形状而产生的渗透压力强度。
A. (A) 26.98kN/ m 2
B. (B) 22.78 kN/ m 2
C. (C)23.88kN/ m 2
D. (D) 23.56kN / m 2
A. (A) 沙土地基
B. (B)粘土地基
C. (C)粉土地基
D. (D) 砂卵石地基
解析:这个问题询问的是水闸的布置形式适合哪种类型的地质条件。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考虑水闸设计与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地下水位、土壤类型以及土壤的渗透性等因素。
题目提供的信息有限,但我们可以基于一般的设计原则来讨论选项:
A. 沙土地基:沙土通常具有较高的渗透性,这意味着地下水很容易通过沙土层流动。因此,在沙土地基上建造水闸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渗漏和管涌的问题。而题目中的设计没有特别提到此类预防措施,所以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B. 粘土地基:粘土通常具有较低的渗透性,这意味着地下水不容易穿透粘土层。这种地质条件有利于减少水闸底部的渗流损失,使得水闸的设计可以相对简化。题目给出的答案是B,说明该水闸的设计适合用于渗透性较低的粘土地基上。
C. 粉土地基:粉土的性质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其渗透性也适中。虽然粉土也可以作为水闸的地基,但相对于粘土来说,它可能需要更多的防渗处理措施。
D. 砂卵石地基:砂卵石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并且由于颗粒较大,容易发生渗漏。如果使用砂卵石作为地基,则需要额外的防渗设施来保证水闸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选择B(粘土地基)作为正确答案的原因是因为粘土具有较低的渗透性,这有助于减少水闸底部的渗流,从而简化水闸的设计和施工,并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A. (A) 集中渗漏
B. (B) 散渗
C. (C) 绕坝渗漏
D. (D) 地基渗漏
解析: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中大坝渗漏现象的分类。
A. 集中渗漏:通常指的是在坝体或坝基中,由于某些局部缺陷(如裂缝、孔洞等)导致的渗漏,这些渗漏往往比较集中,水量较大,且可能伴随有冲刷、管涌等现象。但本题中描述的是“大坝背水坡大面积渗水”,并未特指某一集中点,故A选项不符合。
B. 散渗:指的是坝体或坝基由于填筑质量差、压实度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大面积、分散的渗水现象。本题中明确提到大坝建设时“抢进度,造成坝体单薄,填筑质量差”,且出现的是“大坝背水坡大面积渗水”,与散渗的定义相符,故B选项正确。
C. 绕坝渗漏:主要发生在坝体与两岸山体结合部,由于接触带填筑质量差、存在裂缝或未做截渗处理等原因,导致水库水绕过坝体,从两岸山体渗出。本题中并未提及绕坝渗漏的相关情况,故C选项不符合。
D. 地基渗漏:指的是坝基(即大坝底部的地基)由于地质条件差、存在透水层或未做有效防渗处理等原因,导致的水库水从坝基渗出。本题中描述的是大坝背水坡的渗水现象,与地基渗漏无直接关联,故D选项不符合。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即大坝背水坡大面积渗水属于散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