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搜索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例 例 1 1 某水库集雨面积 0.9km 2 ,总库容 13 万 m 3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 21.5m,坝顶高程 499.5m,坝长 77m,坝顶宽 4m,下游干砌块石护坡,上游坝坡分为二级。大坝建设分两期,1970 年建成坝高为 13.2m,1974 年加高大坝至 21.5m。当时为抢进度,造成坝体单薄,填筑质量差,有一根 10Cm 瓷质废弃涵管埋于坝内,进口高程约 492.5m。1999 年, 大坝背水坡有鼓出现象,被列为危险水库。2001 年,发现大坝下游左侧坝体与岸坡接触处有渗漏现象。此后水库一直处于低水位运行, 2004 年 8 月 12 日“云娜”台风引起的过程降雨达 394mm,2004 年8 月 23 日“艾利”台风再次引起强降雨,导致水库处于高水位运行,2004 年 8 月 25 日下午 6时 20 分,巡查员发现坝体漏水量明显加大,背水坡出现塌陷现象,同时发现在高程约 493.5m有一处出流 0.05m 3 /s 的“管涌”和高程约 489m 处有出水量约 0.05m 3 /s 大坝坝肩漏水,水流略有浑浊,有细小土颗粒带出。当日库水位 497.0m,溢洪道处水深约 0.5m。位置示意见下图。根据上述大坝情况,回答以下问题:(1) 大坝背水坡大面积渗水,这种渗漏现象属于()。(单选)

A、(A) 集中渗漏

B、(B) 散渗

C、(C) 绕坝渗漏

D、(D) 地基渗漏

答案:B

解析: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中大坝渗漏现象的分类。

A. 集中渗漏:通常指的是在坝体或坝基中,由于某些局部缺陷(如裂缝、孔洞等)导致的渗漏,这些渗漏往往比较集中,水量较大,且可能伴随有冲刷、管涌等现象。但本题中描述的是“大坝背水坡大面积渗水”,并未特指某一集中点,故A选项不符合。

B. 散渗:指的是坝体或坝基由于填筑质量差、压实度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大面积、分散的渗水现象。本题中明确提到大坝建设时“抢进度,造成坝体单薄,填筑质量差”,且出现的是“大坝背水坡大面积渗水”,与散渗的定义相符,故B选项正确。

C. 绕坝渗漏:主要发生在坝体与两岸山体结合部,由于接触带填筑质量差、存在裂缝或未做截渗处理等原因,导致水库水绕过坝体,从两岸山体渗出。本题中并未提及绕坝渗漏的相关情况,故C选项不符合。

D. 地基渗漏:指的是坝基(即大坝底部的地基)由于地质条件差、存在透水层或未做有效防渗处理等原因,导致的水库水从坝基渗出。本题中描述的是大坝背水坡的渗水现象,与地基渗漏无直接关联,故D选项不符合。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即大坝背水坡大面积渗水属于散渗现象。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例 例 1 1 某水库集雨面积 0.9km 2 ,总库容 13 万 m 3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 21.5m,坝顶高程 499.5m,坝长 77m,坝顶宽 4m,下游干砌块石护坡,上游坝坡分为二级。大坝建设分两期,1970 年建成坝高为 13.2m,1974 年加高大坝至 21.5m。当时为抢进度,造成坝体单薄,填筑质量差,有一根 10Cm 瓷质废弃涵管埋于坝内,进口高程约 492.5m。1999 年, 大坝背水坡有鼓出现象,被列为危险水库。2001 年,发现大坝下游左侧坝体与岸坡接触处有渗漏现象。此后水库一直处于低水位运行, 2004 年 8 月 12 日“云娜”台风引起的过程降雨达 394mm,2004 年8 月 23 日“艾利”台风再次引起强降雨,导致水库处于高水位运行,2004 年 8 月 25 日下午 6时 20 分,巡查员发现坝体漏水量明显加大,背水坡出现塌陷现象,同时发现在高程约 493.5m有一处出流 0.05m 3 /s 的“管涌”和高程约 489m 处有出水量约 0.05m 3 /s 大坝坝肩漏水,水流略有浑浊,有细小土颗粒带出。当日库水位 497.0m,溢洪道处水深约 0.5m。位置示意见下图。根据上述大坝情况,回答以下问题:(2) 大坝下游左侧坝体与岸坡接触处有渗漏现象,此种渗漏属于()。(单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8b9ad-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例 例 1 1 某水库集雨面积 0.9km 2 ,总库容 13 万 m 3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 21.5m,坝顶高程 499.5m,坝长 77m,坝顶宽 4m,下游干砌块石护坡,上游坝坡分为二级。大坝建设分两期,1970 年建成坝高为 13.2m,1974 年加高大坝至 21.5m。当时为抢进度,造成坝体单薄,填筑质量差,有一根 10Cm 瓷质废弃涵管埋于坝内,进口高程约 492.5m。1999 年, 大坝背水坡有鼓出现象,被列为危险水库。2001 年,发现大坝下游左侧坝体与岸坡接触处有渗漏现象。此后水库一直处于低水位运行, 2004 年 8 月 12 日“云娜”台风引起的过程降雨达 394mm,2004 年8 月 23 日“艾利”台风再次引起强降雨,导致水库处于高水位运行,2004 年 8 月 25 日下午 6时 20 分,巡查员发现坝体漏水量明显加大,背水坡出现塌陷现象,同时发现在高程约 493.5m有一处出流 0.05m 3 /s 的“管涌”和高程约 489m 处有出水量约 0.05m 3 /s 大坝坝肩漏水,水流略有浑浊,有细小土颗粒带出。当日库水位 497.0m,溢洪道处水深约 0.5m。位置示意见下图。根据上述大坝情况,回答以下问题:(3) 以下不适用坝肩渗漏的处理方法是()。(多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8bcae-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例 例 1 1 某水库集雨面积 0.9km 2 ,总库容 13 万 m 3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 21.5m,坝顶高程 499.5m,坝长 77m,坝顶宽 4m,下游干砌块石护坡,上游坝坡分为二级。大坝建设分两期,1970 年建成坝高为 13.2m,1974 年加高大坝至 21.5m。当时为抢进度,造成坝体单薄,填筑质量差,有一根 10Cm 瓷质废弃涵管埋于坝内,进口高程约 492.5m。1999 年, 大坝背水坡有鼓出现象,被列为危险水库。2001 年,发现大坝下游左侧坝体与岸坡接触处有渗漏现象。此后水库一直处于低水位运行, 2004 年 8 月 12 日“云娜”台风引起的过程降雨达 394mm,2004 年8 月 23 日“艾利”台风再次引起强降雨,导致水库处于高水位运行,2004 年 8 月 25 日下午 6时 20 分,巡查员发现坝体漏水量明显加大,背水坡出现塌陷现象,同时发现在高程约 493.5m有一处出流 0.05m 3 /s 的“管涌”和高程约 489m 处有出水量约 0.05m 3 /s 大坝坝肩漏水,水流略有浑浊,有细小土颗粒带出。当日库水位 497.0m,溢洪道处水深约 0.5m。位置示意见下图。根据上述大坝情况,回答以下问题:(4) 结合实际情况,管涌的处理方式可以选择()。(多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8be1f-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例 例 2 2.某水库为碾压均质土石坝,由主副坝组成,主坝坝高 51.5m,坝长 80m。2007 年 8 月下旬,库区附近发生特大暴雨,在暴雨袭击中,水库水位急剧上涨,副坝首先溃决,导致库水位骤降,最终酿成主坝上游坡大面积滑坡重大险情。主坝滑坡体长度 50m,错距 3.5m,经检查研究发现,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二:①库水位骤 降;②坝高 15m 处因分期施工结合面形成水平渗漏带。根据上述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库水位骤降是造成上游坝坡产生滑坡的内在因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8c2f2-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例 例 2 2.某水库为碾压均质土石坝,由主副坝组成,主坝坝高 51.5m,坝长 80m。2007 年 8 月下旬,库区附近发生特大暴雨,在暴雨袭击中,水库水位急剧上涨,副坝首先溃决,导致库水位骤降,最终酿成主坝上游坡大面积滑坡重大险情。主坝滑坡体长度 50m,错距 3.5m,经检查研究发现,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二:①库水位骤 降;②坝高 15m 处因分期施工结合面形成水平渗漏带。根据上述描述,回答下列问题:(2)坝体存在因分期施工结合面形成水平渗漏带,这是造成坝坡产生滑坡的外在因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8eb45-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例 例 2 2.某水库为碾压均质土石坝,由主副坝组成,主坝坝高 51.5m,坝长 80m。2007 年 8 月下旬,库区附近发生特大暴雨,在暴雨袭击中,水库水位急剧上涨,副坝首先溃决,导致库水位骤降,最终酿成主坝上游坡大面积滑坡重大险情。主坝滑坡体长度 50m,错距 3.5m,经检查研究发现,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二:①库水位骤 降;②坝高 15m 处因分期施工结合面形成水平渗漏带。根据上述描述,回答下列问题:(3) 对于坝体出现滑坡的险情,应采取的抢护措施是()。(多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8ee3e-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例 例 1.大坝建成水库蓄水投入运营后,由于基础与地基本身形状的改变,由于外力的作用和外界的影响;由于坝体内部应力的作用等,会产生沉陷、位移等变化,称为大坝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应认为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超过了规定的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其安全。因此在大坝施工及运营期间,必须对其进行长期的、周期性的监视观测,即变形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变化量,借以判断其运营情况是否正常。问题:(1)大坝变形观测包括()。(单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8f06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例 例 1.大坝建成水库蓄水投入运营后,由于基础与地基本身形状的改变,由于外力的作用和外界的影响;由于坝体内部应力的作用等,会产生沉陷、位移等变化,称为大坝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应认为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超过了规定的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其安全。因此在大坝施工及运营期间,必须对其进行长期的、周期性的监视观测,即变形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变化量,借以判断其运营情况是否正常。问题:(2)混凝土坝除上述观测外,还应增加()。(单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91886-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例 例 2.某地铁将要通过正在施工的住宅小区工地。工地地质条件差,目前工地基坑开挖已完成,正进行工程桩施工。住宅小区周边较大范围内地面有明显沉降。地铁采用盾构施工,从工程桩中间穿过,两者之间 最近距离 1.7~1.8m。因此地铁施工可能引起周边土体、工程桩位移和周边地面、建筑物沉降。基于上述考虑,在采取相关的加固工程措施的同时,应进行变形监测,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问题:(1)变形观测周期的确定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多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91ad5-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例 例 2.某地铁将要通过正在施工的住宅小区工地。工地地质条件差,目前工地基坑开挖已完成,正进行工程桩施工。住宅小区周边较大范围内地面有明显沉降。地铁采用盾构施工,从工程桩中间穿过,两者之间 最近距离 1.7~1.8m。因此地铁施工可能引起周边土体、工程桩位移和周边地面、建筑物沉降。基于上述考虑,在采取相关的加固工程措施的同时,应进行变形监测,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问题:(2)下列哪些 属于变形监测专门的测量技术和手段?()(多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91c2e-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例 例 1 1 某水库集雨面积 0.9km 2 ,总库容 13 万 m 3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 21.5m,坝顶高程 499.5m,坝长 77m,坝顶宽 4m,下游干砌块石护坡,上游坝坡分为二级。大坝建设分两期,1970 年建成坝高为 13.2m,1974 年加高大坝至 21.5m。当时为抢进度,造成坝体单薄,填筑质量差,有一根 10Cm 瓷质废弃涵管埋于坝内,进口高程约 492.5m。1999 年, 大坝背水坡有鼓出现象,被列为危险水库。2001 年,发现大坝下游左侧坝体与岸坡接触处有渗漏现象。此后水库一直处于低水位运行, 2004 年 8 月 12 日“云娜”台风引起的过程降雨达 394mm,2004 年8 月 23 日“艾利”台风再次引起强降雨,导致水库处于高水位运行,2004 年 8 月 25 日下午 6时 20 分,巡查员发现坝体漏水量明显加大,背水坡出现塌陷现象,同时发现在高程约 493.5m有一处出流 0.05m 3 /s 的“管涌”和高程约 489m 处有出水量约 0.05m 3 /s 大坝坝肩漏水,水流略有浑浊,有细小土颗粒带出。当日库水位 497.0m,溢洪道处水深约 0.5m。位置示意见下图。根据上述大坝情况,回答以下问题:(1) 大坝背水坡大面积渗水,这种渗漏现象属于()。(单选)

A、(A) 集中渗漏

B、(B) 散渗

C、(C) 绕坝渗漏

D、(D) 地基渗漏

答案:B

解析: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中大坝渗漏现象的分类。

A. 集中渗漏:通常指的是在坝体或坝基中,由于某些局部缺陷(如裂缝、孔洞等)导致的渗漏,这些渗漏往往比较集中,水量较大,且可能伴随有冲刷、管涌等现象。但本题中描述的是“大坝背水坡大面积渗水”,并未特指某一集中点,故A选项不符合。

B. 散渗:指的是坝体或坝基由于填筑质量差、压实度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大面积、分散的渗水现象。本题中明确提到大坝建设时“抢进度,造成坝体单薄,填筑质量差”,且出现的是“大坝背水坡大面积渗水”,与散渗的定义相符,故B选项正确。

C. 绕坝渗漏:主要发生在坝体与两岸山体结合部,由于接触带填筑质量差、存在裂缝或未做截渗处理等原因,导致水库水绕过坝体,从两岸山体渗出。本题中并未提及绕坝渗漏的相关情况,故C选项不符合。

D. 地基渗漏:指的是坝基(即大坝底部的地基)由于地质条件差、存在透水层或未做有效防渗处理等原因,导致的水库水从坝基渗出。本题中描述的是大坝背水坡的渗水现象,与地基渗漏无直接关联,故D选项不符合。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即大坝背水坡大面积渗水属于散渗现象。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相关题目
例 例 1 1 某水库集雨面积 0.9km 2 ,总库容 13 万 m 3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 21.5m,坝顶高程 499.5m,坝长 77m,坝顶宽 4m,下游干砌块石护坡,上游坝坡分为二级。大坝建设分两期,1970 年建成坝高为 13.2m,1974 年加高大坝至 21.5m。当时为抢进度,造成坝体单薄,填筑质量差,有一根 10Cm 瓷质废弃涵管埋于坝内,进口高程约 492.5m。1999 年, 大坝背水坡有鼓出现象,被列为危险水库。2001 年,发现大坝下游左侧坝体与岸坡接触处有渗漏现象。此后水库一直处于低水位运行, 2004 年 8 月 12 日“云娜”台风引起的过程降雨达 394mm,2004 年8 月 23 日“艾利”台风再次引起强降雨,导致水库处于高水位运行,2004 年 8 月 25 日下午 6时 20 分,巡查员发现坝体漏水量明显加大,背水坡出现塌陷现象,同时发现在高程约 493.5m有一处出流 0.05m 3 /s 的“管涌”和高程约 489m 处有出水量约 0.05m 3 /s 大坝坝肩漏水,水流略有浑浊,有细小土颗粒带出。当日库水位 497.0m,溢洪道处水深约 0.5m。位置示意见下图。根据上述大坝情况,回答以下问题:(2) 大坝下游左侧坝体与岸坡接触处有渗漏现象,此种渗漏属于()。(单选)

A. (A) 坝体渗漏

B. (B) 坝基渗漏

C. (C) 绕坝渗漏

D. (D) 集中渗漏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对水库大坝渗漏类型的理解。

A. 坝体渗漏:指的是渗漏发生在坝体本身,通常是因为坝体材料不均匀或存在缺陷导致。 B. 坝基渗漏:指的是渗漏发生在坝体与坝基接触的地方,通常是坝基处理不当或坝基条件不佳导致的。 C. 绕坝渗漏:指的是水流绕过坝体,通过坝体与岸坡接触的地方渗漏,这种渗漏通常发生在坝体两侧与岸坡的接合部。 D. 集中渗漏:指的是渗漏集中在一个或几个点,通常是因为坝体或坝基有明显的缺陷或孔洞。

根据题目描述,“大坝下游左侧坝体与岸坡接触处有渗漏现象”,这说明渗漏是发生在坝体与岸坡的接触部位,而不是坝体本身或坝基。因此,这种渗漏属于绕坝渗漏。

所以,正确答案是 C. 绕坝渗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8b9ad-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例 例 1 1 某水库集雨面积 0.9km 2 ,总库容 13 万 m 3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 21.5m,坝顶高程 499.5m,坝长 77m,坝顶宽 4m,下游干砌块石护坡,上游坝坡分为二级。大坝建设分两期,1970 年建成坝高为 13.2m,1974 年加高大坝至 21.5m。当时为抢进度,造成坝体单薄,填筑质量差,有一根 10Cm 瓷质废弃涵管埋于坝内,进口高程约 492.5m。1999 年, 大坝背水坡有鼓出现象,被列为危险水库。2001 年,发现大坝下游左侧坝体与岸坡接触处有渗漏现象。此后水库一直处于低水位运行, 2004 年 8 月 12 日“云娜”台风引起的过程降雨达 394mm,2004 年8 月 23 日“艾利”台风再次引起强降雨,导致水库处于高水位运行,2004 年 8 月 25 日下午 6时 20 分,巡查员发现坝体漏水量明显加大,背水坡出现塌陷现象,同时发现在高程约 493.5m有一处出流 0.05m 3 /s 的“管涌”和高程约 489m 处有出水量约 0.05m 3 /s 大坝坝肩漏水,水流略有浑浊,有细小土颗粒带出。当日库水位 497.0m,溢洪道处水深约 0.5m。位置示意见下图。根据上述大坝情况,回答以下问题:(3) 以下不适用坝肩渗漏的处理方法是()。(多选)

A. (A) 充填灌浆

B. (B) 固结灌浆

C. (C) 帷幕灌浆

D. (D) 防渗墙

解析:解析如下:

题目描述了某水库大坝的情况,特别是在2004年因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后发生的坝肩渗漏现象。坝肩渗漏是指在大坝与岸坡接合部出现的渗漏,这种情况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进一步的破坏,并确保大坝的安全。

A. 充填灌浆:充填灌浆通常用于填补裂缝或孔洞,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然而,在处理坝肩渗漏时,这种方法可能无法有效阻止渗流,因为渗漏往往涉及到较深的地层,而不仅仅是表面裂缝。

B. 固结灌浆:固结灌浆主要用于加固地基,提高岩石或土壤的承载力,减少变形。它不是专门针对渗漏问题的技术,因此对于坝肩渗漏来说并不是最合适的处理方法。

C. 帷幕灌浆:帷幕灌浆是一种常用的防渗技术,通过钻孔向地层中注入浆液形成一道连续的防渗屏障,可以有效地处理坝肩渗漏问题。因此,这是适合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之一。

D. 防渗墙:防渗墙是一种深入地下的墙体,用于切断地下水流动路径,防止渗漏。虽然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渗漏问题,但对于坝肩渗漏来说,它的施工复杂度较高,且成本较大,可能不是最优选择。

根据题目中的描述,正确答案应为ABD。充填灌浆和固结灌浆主要作用在于结构加固而非直接防渗,而防渗墙尽管有效但在此情况下可能过于复杂且不经济。帷幕灌浆则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因为它能够形成有效的防渗屏障,防止水从坝肩处渗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8bcae-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例 例 1 1 某水库集雨面积 0.9km 2 ,总库容 13 万 m 3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 21.5m,坝顶高程 499.5m,坝长 77m,坝顶宽 4m,下游干砌块石护坡,上游坝坡分为二级。大坝建设分两期,1970 年建成坝高为 13.2m,1974 年加高大坝至 21.5m。当时为抢进度,造成坝体单薄,填筑质量差,有一根 10Cm 瓷质废弃涵管埋于坝内,进口高程约 492.5m。1999 年, 大坝背水坡有鼓出现象,被列为危险水库。2001 年,发现大坝下游左侧坝体与岸坡接触处有渗漏现象。此后水库一直处于低水位运行, 2004 年 8 月 12 日“云娜”台风引起的过程降雨达 394mm,2004 年8 月 23 日“艾利”台风再次引起强降雨,导致水库处于高水位运行,2004 年 8 月 25 日下午 6时 20 分,巡查员发现坝体漏水量明显加大,背水坡出现塌陷现象,同时发现在高程约 493.5m有一处出流 0.05m 3 /s 的“管涌”和高程约 489m 处有出水量约 0.05m 3 /s 大坝坝肩漏水,水流略有浑浊,有细小土颗粒带出。当日库水位 497.0m,溢洪道处水深约 0.5m。位置示意见下图。根据上述大坝情况,回答以下问题:(4) 结合实际情况,管涌的处理方式可以选择()。(多选)

A. (A) 反滤压盖

B. (B) 戗堤法

C. (C) 透水压渗台

D. (D) 滤水围井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水利工程中管涌问题处理方式的选择题。管涌是指堤防或坝体背水坡或堤脚附近发生的直径不等、冒水冒沙(土)的孔眼群,通常是由于高水位时水流从堤防或坝体土层中强度较低或从堤身与堤基接触面的薄弱部位渗出而形成的。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每个选项的合理性。

A. 反滤压盖:反滤压盖是通过在管涌出口处用砂、卵石等材料进行压盖,形成一个反滤层,从而阻止土颗粒被水流带走,同时允许水流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管涌,防止其进一步扩大,是处理管涌的常用且有效手段。因此,A选项是合理的。

B. 戗堤法:戗堤法主要用于围堰工程,特别是在江河、湖泊以及水库等区域,通过填筑戗堤来拦截水流、降低水位或导流。然而,在处理管涌问题时,戗堤法并非直接针对管涌源头的治理措施,而是更侧重于外围水流的控制。因此,B选项在处理管涌问题时不是最直接或有效的方法,故不选。

C. 透水压渗台:透水压渗台是一种通过铺设透水性材料(如砂石、碎石等)来降低渗流压力、减少渗流量的工程措施。在处理管涌时,透水压渗台能够有效分散和降低水流对堤坝的冲刷作用,从而稳定堤坝结构。因此,C选项是合理的。

D. 滤水围井:滤水围井是一种在管涌周围筑成围井,井内分层铺设滤料以阻止土粒流失、并使清水流出的治理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直接针对管涌源头进行治理,有效阻止管涌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因此,D选项也是合理的。

综上所述,针对题目中描述的管涌问题,合理的处理方式包括A(反滤压盖)、C(透水压渗台)和D(滤水围井)。而B(戗堤法)虽然在水利工程中有其应用场景,但并非处理管涌问题的直接和有效方法。因此,正确答案是A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8be1f-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例 例 2 2.某水库为碾压均质土石坝,由主副坝组成,主坝坝高 51.5m,坝长 80m。2007 年 8 月下旬,库区附近发生特大暴雨,在暴雨袭击中,水库水位急剧上涨,副坝首先溃决,导致库水位骤降,最终酿成主坝上游坡大面积滑坡重大险情。主坝滑坡体长度 50m,错距 3.5m,经检查研究发现,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二:①库水位骤 降;②坝高 15m 处因分期施工结合面形成水平渗漏带。根据上述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库水位骤降是造成上游坝坡产生滑坡的内在因素。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选项A:“库水位骤降是造成上游坝坡产生滑坡的内在因素。” 解析:内在因素指的是坝体本身的结构或材料等方面的缺陷。库水位的骤降是外部条件的变化,它会影响坝体的稳定性,但它本身不是坝体结构的内在缺陷。因此,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B:“错误” 解析:正如上述解析所述,库水位骤降是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是坝体本身的内在因素。题目中指出库水位骤降导致了副坝溃决,进而引起了主坝上游坡的大面积滑坡,这是一个触发因素,而非内在原因。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选择这个答案的原因是,根据题干描述,库水位骤降是导致滑坡的其中一个原因,但它是一个外部诱因,不是坝体本身的内在缺陷。内在因素如坝体结构、材料、施工质量问题等,而本题中提到的内在因素是“坝高15m处因分期施工结合面形成水平渗漏带”,这才是导致滑坡的内在原因。所以正确答案是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8c2f2-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例 例 2 2.某水库为碾压均质土石坝,由主副坝组成,主坝坝高 51.5m,坝长 80m。2007 年 8 月下旬,库区附近发生特大暴雨,在暴雨袭击中,水库水位急剧上涨,副坝首先溃决,导致库水位骤降,最终酿成主坝上游坡大面积滑坡重大险情。主坝滑坡体长度 50m,错距 3.5m,经检查研究发现,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二:①库水位骤 降;②坝高 15m 处因分期施工结合面形成水平渗漏带。根据上述描述,回答下列问题:(2)坝体存在因分期施工结合面形成水平渗漏带,这是造成坝坡产生滑坡的外在因素。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土石坝结构及安全影响因素的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在于“坝高15m处因分期施工结合面形成水平渗漏带”,这意味着在不同施工阶段之间的接合面上形成了一个容易渗透水分的薄弱层。

选项分析:

A. 正确:如果选择这个选项,则认为渗漏带是滑坡的外在因素。但实际上,渗漏带是坝体内部结构的问题,属于内在缺陷。
B. 错误:正确选项。渗漏带是由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引起的,属于坝体本身的内在质量缺陷,而非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因素。

答案B的原因是因为“水平渗漏带”的形成是由于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之间接缝处理不当所引起的,这是一个内在于坝体结构的问题,而不是外在环境或条件的变化导致的。外在因素通常指的是诸如降雨量增加、地震等外部自然现象的影响。因此,题目中的表述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水平渗漏带”是一个内在因素,它削弱了坝体的整体稳定性,从而增加了滑坡的风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8eb45-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例 例 2 2.某水库为碾压均质土石坝,由主副坝组成,主坝坝高 51.5m,坝长 80m。2007 年 8 月下旬,库区附近发生特大暴雨,在暴雨袭击中,水库水位急剧上涨,副坝首先溃决,导致库水位骤降,最终酿成主坝上游坡大面积滑坡重大险情。主坝滑坡体长度 50m,错距 3.5m,经检查研究发现,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二:①库水位骤 降;②坝高 15m 处因分期施工结合面形成水平渗漏带。根据上述描述,回答下列问题:(3) 对于坝体出现滑坡的险情,应采取的抢护措施是()。(多选)

A. (A) 对副坝进行修整保护

B. (B) 主坝滑坡段上部削坡,滑坡段下部做压坡体

C. (C) 滑动面上口裂缝进行填土夯实,防止雨水侵入

D. (D) 对坝体进行灌浆帷幕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水利工程中对于坝体滑坡险情的抢护措施。

选项A,对副坝进行修整保护:虽然副坝已经溃决,但对其进行修整保护可以防止进一步恶化或影响主坝的稳定性。同时,副坝的修复也是整体工程恢复和安全运行的重要一环。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B,主坝滑坡段上部削坡,滑坡段下部做压坡体:这是处理滑坡的常用方法。削坡可以减小滑坡体上部的荷载,降低滑坡的驱动力;而下部做压坡体则可以增加滑坡体的抗滑力,有助于稳定滑坡体。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C,滑动面上口裂缝进行填土夯实,防止雨水侵入:裂缝是滑坡体进一步发展的潜在通道,尤其是雨水侵入后会加剧滑坡的恶化。因此,及时对裂缝进行填土夯实,防止雨水侵入,是有效的抢护措施。C选项正确。

选项D,对坝体进行灌浆帷幕:灌浆帷幕主要用于防渗处理,特别是在坝体或坝基存在渗漏问题时采用。然而,在此案例中,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库水位骤降和水平渗漏带,灌浆帷幕虽然可以处理渗漏问题,但并非直接针对滑坡的抢护措施。且灌浆帷幕的施工周期较长,不适合作为紧急抢护措施。因此,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B、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8ee3e-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例 例 1.大坝建成水库蓄水投入运营后,由于基础与地基本身形状的改变,由于外力的作用和外界的影响;由于坝体内部应力的作用等,会产生沉陷、位移等变化,称为大坝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应认为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超过了规定的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其安全。因此在大坝施工及运营期间,必须对其进行长期的、周期性的监视观测,即变形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变化量,借以判断其运营情况是否正常。问题:(1)大坝变形观测包括()。(单选)

A. (A) 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固结和裂缝观测

B. (B) 平面坐标、高程和水平距离观测

C. (C) 水平观测角、竖直观测角和三角高程观测

D. (D) 纵方向的扭曲、横方向的伸缩和上下方向的移位观测

解析:选项A(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固结和裂缝观测)是大坝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这是因为:

水平位移观测:用于监测大坝沿水平面的移动情况,这直接关系到坝体的稳定性。
垂直位移观测:监测大坝在垂直方向上的下沉或上升情况,这对于评估大坝的整体结构安全和长期稳定性至关重要。
固结观测:监测大坝和基础的压缩情况,这对于了解基础和坝体随时间的变化非常重要。
裂缝观测:监测大坝表面的裂缝发展情况,裂缝的出现和扩展可能是坝体结构问题的一个早期迹象。

选项B(平面坐标、高程和水平距离观测)虽然涉及到一些测量技术,但它不是专门针对大坝变形观测的内容,而是更广泛的测量方法。

选项C(水平观测角、竖直观测角和三角高程观测)描述的是测量的技术手段,通常用于地形测绘,而不是专门针对大坝变形的监测。

选项D(纵方向的扭曲、横方向的伸缩和上下方向的移位观测)虽然部分内容与变形观测相关,但它不如选项A全面,没有涵盖固结和裂缝观测,而这些对于评估大坝的安全性同样重要。

因此,正确答案是A,因为它涵盖了监测大坝安全稳定性的所有关键方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8f06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例 例 1.大坝建成水库蓄水投入运营后,由于基础与地基本身形状的改变,由于外力的作用和外界的影响;由于坝体内部应力的作用等,会产生沉陷、位移等变化,称为大坝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应认为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超过了规定的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其安全。因此在大坝施工及运营期间,必须对其进行长期的、周期性的监视观测,即变形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变化量,借以判断其运营情况是否正常。问题:(2)混凝土坝除上述观测外,还应增加()。(单选)

A. (A) 挠度和伸缩缝观测

B. (B) 渗漏、管涌和溃坝观测

C. (C) 方位角、水平角和天顶距观测

D. (D) 混凝土构成材料检测、混凝土材料配比检测和施工质量检测

解析:解析:

题目要求选择对于混凝土坝除了常规的变形观测之外还需要增加的观测项目。我们来逐一分析每个选项:

A. 挠度和伸缩缝观测:

挠度指的是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弯曲变形,而伸缩缝是为了防止因温度变化或混凝土自身收缩等因素导致结构开裂而设置的。对混凝土坝来说,监测这些特性可以帮助了解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B. 渗漏、管涌和溃坝观测:

这些主要是针对土石坝或堤防工程的监测项目,因为这些结构容易发生渗漏现象,进而可能导致管涌甚至溃坝事故。但对于混凝土坝来说,渗漏等问题通常不是主要关注点,除非涉及到坝基或周边接缝部位的渗流问题。

C. 方位角、水平角和天顶距观测:

这些术语更多地与大地测量学相关,用于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虽然这类观测可能用于某些特定的地质或地形研究,但对于混凝土坝的健康状态监测并不是直接相关的。

D. 混凝土构成材料检测、混凝土材料配比检测和施工质量检测:

这些检测通常是在建设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措施,而不是运行期间的监测手段。尽管它们对确保大坝的初始质量至关重要,但它们并不属于长期周期性变形观测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挠度和伸缩缝观测对于混凝土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补充观测手段,可以有效地监控坝体的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91886-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例 例 2.某地铁将要通过正在施工的住宅小区工地。工地地质条件差,目前工地基坑开挖已完成,正进行工程桩施工。住宅小区周边较大范围内地面有明显沉降。地铁采用盾构施工,从工程桩中间穿过,两者之间 最近距离 1.7~1.8m。因此地铁施工可能引起周边土体、工程桩位移和周边地面、建筑物沉降。基于上述考虑,在采取相关的加固工程措施的同时,应进行变形监测,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问题:(1)变形观测周期的确定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多选)

A. (A) 观测精度

B. (B) 变形速度

C. (C) 变形大小

D. (D) 观测目的

E. (E) 观测方法

解析:解析这道题的选项时,我们需要理解变形观测周期的确定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变形观测是为了监测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工程结构在特定条件下的变形情况,以评估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现在,我们逐一分析每个选项:

A. 观测精度:观测精度虽然对于变形观测的数据质量至关重要,但它并不直接决定观测周期的长短。观测周期更多地是基于变形本身的特性和监测需求来设定的,而不是单纯由观测精度来决定。

B. 变形速度:变形速度是决定观测周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变形速度较快,说明结构处于较不稳定的状态,需要更频繁的观测来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因此,变形速度直接影响观测周期的设定。

C. 变形大小:变形大小同样影响着观测周期的确定。如果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形,那么需要更密切的观测来评估其后续的变化趋势和对安全性的影响。

D. 观测目的:观测目的是决定观测周期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观测目的可能需要不同频率的观测。例如,如果是为了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预警,观测周期可能会更短;如果是为了长期监测结构的稳定性,观测周期可能会相对较长。

E. 观测方法:观测方法主要影响的是观测数据的获取方式,而不是观测周期的设定。不同的观测方法可能适用于不同的监测对象和条件,但它们并不直接决定观测周期的长短。

综上所述,变形观测周期的确定与变形速度、变形大小和观测目的密切相关,而与观测精度和观测方法的直接关联不大。因此,正确答案是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91ad5-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例 例 2.某地铁将要通过正在施工的住宅小区工地。工地地质条件差,目前工地基坑开挖已完成,正进行工程桩施工。住宅小区周边较大范围内地面有明显沉降。地铁采用盾构施工,从工程桩中间穿过,两者之间 最近距离 1.7~1.8m。因此地铁施工可能引起周边土体、工程桩位移和周边地面、建筑物沉降。基于上述考虑,在采取相关的加固工程措施的同时,应进行变形监测,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问题:(2)下列哪些 属于变形监测专门的测量技术和手段?()(多选)

A. (A) 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B. (B) 准直测量

C. (C) 裂缝测量

D. (D) 整体测量

E. (E) 摄影测量

解析:选项解析:

A. 液体静力水准测量:这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技术,通过液体静力平衡原理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属于变形监测的专门测量技术和手段。

B. 准直测量:准直测量通常用于测量直线度或者监测结构的微小位移,是变形监测中的一种常用技术。

C. 裂缝测量:裂缝测量是监测建筑物或结构体裂缝发展情况的技术,通过测量裂缝的宽度、长度和方向等参数,评估结构的变形情况,因此也是变形监测的一种手段。

D. 整体测量:这个选项较为模糊,因为所有的测量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看作是整体测量。在变形监测的专门技术和手段中,通常不单独将整体测量作为一个专门的测量技术。

E. 摄影测量:摄影测量是通过拍摄照片,然后使用图像处理技术来测量物体的形状、位置和变形情况的方法。在变形监测中,特别是对于大型结构或者难以直接接触的部位,摄影测量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

为什么选择ABCE:

液体静力水准测量(A)、准直测量(B)、裂缝测量(C)和摄影测量(E)都是变形监测中明确且常用的专门测量技术和手段。
整体测量(D)不是一个特定的测量技术,它更多是一个概括性的术语,因此不作为变形监测专门的测量技术和手段。

因此,正确答案是ABCE。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71391c2e-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