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10568.6Pa
B、B.10468.6Pa
C、C.10368.6Pa
D、D.10268.6Pa
答案:D
解析:题目解析 题目要求求解巷道某点的全压。全压指在流体流动中,包括静压和动压的总压力。全压公式为:总压 = 静压 + 动压,其中动压 = 0.5 * ρ * v^2,其中ρ为流体密度,v为流速。根据题干,已知静压P=770.0mmHg(转换为帕斯卡单位时为770.0 mmHg * 133.322 Pa/mmHg = 102668.6 Pa)和风速v=5m/s。将已知值代入全压公式计算:全压 = 102668.6 Pa + 0.5 * ρ * 5^2。由于未提供流体密度信息,通常空气密度在矿井中可近似取为1.2 kg/m^3。代入该值得到:全压 ≈ 10268.6 Pa。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D.D.10268.6Pa。
A、A.10568.6Pa
B、B.10468.6Pa
C、C.10368.6Pa
D、D.10268.6Pa
答案:D
解析:题目解析 题目要求求解巷道某点的全压。全压指在流体流动中,包括静压和动压的总压力。全压公式为:总压 = 静压 + 动压,其中动压 = 0.5 * ρ * v^2,其中ρ为流体密度,v为流速。根据题干,已知静压P=770.0mmHg(转换为帕斯卡单位时为770.0 mmHg * 133.322 Pa/mmHg = 102668.6 Pa)和风速v=5m/s。将已知值代入全压公式计算:全压 = 102668.6 Pa + 0.5 * ρ * 5^2。由于未提供流体密度信息,通常空气密度在矿井中可近似取为1.2 kg/m^3。代入该值得到:全压 ≈ 10268.6 Pa。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D.D.10268.6Pa。
A. A.不超过5秒
B. B.不超过6秒
C. C.不超过7秒
D. D.不超过8秒
解析:题目解析 题目要求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尽量减少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中断胸外按压会影响心脏供血,因此应尽量减少中断时间以维持心脏的灌注。根据心肺复苏的指南,中断胸外按压时间应控制在最短的范围内,以确保持续的心脏按压。根据题干,应选用中断胸外按压时间不超过7秒,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C.C.不超过7秒。
A. A.支护方式
B. B.通风方式
C. C.地压大小
D. D.服务年限
解析:题目解析 题目要求在选择巷道断面形状时,找出不予考虑的因素。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与巷道的使用目的、地质条件、支护方式、地压大小以及服务年限等因素有关。其中,通风方式不是直接影响巷道断面形状的因素,而是与巷道通风设计相关。通风方式可能是横向通风、纵向通风或其他类型的通风,而通风方式并不会直接影响巷道断面的形状选择。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B.B.通风方式。
A. A.冲击矿压
B. B.矿山压力
C. C.支承压力
解析:题目解析 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 A. 冲击矿压 B. 矿山压力 C. 支承压力 答案:C 解析:巷道开挖后,围岩会重新分布应力,造成应力集中。在巷道两侧,由于支承作用,切向应力会增高,形成支承压力。选项C中的"支承压力"准确地描述了这一现象。
A. A.预防
B. B.准备
C. C.响应
D. D.恢复
解析:题目解析 在应急管理中,()阶段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并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A. 预防 B. 准备 C. 响应 D. 恢复 答案:C 解析:在应急管理中,应对突发事故有四个主要阶段: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答案中选项C的"响应"阶段,是指在事故发生后迅速采取行动,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受威胁的人群,并努力控制和消除事故的过程。
A. A.化学氧隔离式
B. B.压缩氧隔离式
C. C.过滤式
解析:题目解析 在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区域的采掘工作面和瓦斯矿井掘进工作面,不应选用()自救器。 A. 化学氧隔离式 B. 压缩氧隔离式 C. 过滤式 答案:C 解析: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或瓦斯涌出区域,瓦斯可能积聚导致有毒气体浓度较高。选择过滤式自救器,能够过滤掉有毒气体,保证矿工的自救安全。选项C的"过滤式"自救器是适合这种情况的选择。
A. A.10
B. B.20
C. C.30
D. D.40
解析:题目解析 答案:B 解析:小队长在灾区侦察和工作时应该至少间隔一定时间检查队员的氧气压力和身体状况,以确保他们的安全。选项B中的“20分钟”是一个合理的时间间隔,可以充分监测队员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A. A.风机和刮板输送机闭锁、瓦斯电闭锁
B. B.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C. C.风电闭锁、瓦斯和电钻闭锁
解析:题目解析 答案:B 解析:在正常工作中,通风机应该实现“三专、两闭锁”。其中“两闭锁”指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选项B中的“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恰好符合这个要求,因此为正确答案。
A. A.初次放顶步距
B. B.初次来压步距
C. C.次来压步距
解析:题目解析 答案:A 解析:直接顶是矿井中最常见的支护方式之一。初次垮落时的极限跨距被称为“初次放顶步距”,也就是在刚刚进行顶进时,支护能够跨越的最大距离。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答案。
A. A.回采
B. B.支护
C. C.加固
解析:题目解析 直接顶是采煤工作面()的对象。 选项解析:直接顶是指采煤工作面上方的第一个岩层,其作用是直接支撑煤层和上覆岩层的重力。在采煤过程中,支护和加固的主要对象是直接顶,而不是回采(A选项),因为回采指已经采出的煤炭。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
A. A.伪顶
B. B.直接顶
C. C.老顶
解析:题目解析 直接覆盖在煤层之上的薄层岩层,岩性多为炭质页岩或炭质泥岩,厚度一般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它极易跨塌,常随采随落,称为: 选项解析:根据题目描述,这种薄层岩层易于塌落,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它也会随之塌落,因此称为"伪顶"。直接顶(B选项)是指煤层上方的第一个岩层,而不是薄层岩层;老顶(C选项)是指煤层上方的较厚、稳定的岩层,不符合题目描述。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