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每季度
B、B.每月
C、C.每年
D、D.每天
答案:A
解析:题目询问对井上、井下消防管路系统、防火门、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应该进行多久一次的检查。正确答案是A,即每季度。这是为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完好性和有效性,确保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灭火。
A、A.每季度
B、B.每月
C、C.每年
D、D.每天
答案:A
解析:题目询问对井上、井下消防管路系统、防火门、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应该进行多久一次的检查。正确答案是A,即每季度。这是为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完好性和有效性,确保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灭火。
A. A.22.5
B. B.70.5
C. C.13.33
D. D.5.026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需要计算将长度为2350米、断面积为12平方米的巷道注满所需的时间。泡沫量为400立方米/分钟。使用时间 = 巷道体积 / 泡沫量。巷道体积 = 长度 × 断面积 = 2350米 × 12平方米 = 28200立方米。将时间和巷道体积代入公式得:使用时间 = 28200立方米 / 400立方米/分钟 ≈ 70.5分钟。因此,答案选项为B,即70.5分钟。
A. A.取掉口具或鼻夹吸气
B. B.坚持佩戴,脱离险区
C. C.改用湿毛巾
解析:矿工井下遇险佩戴自救器后,若吸入空气温度升高,感到干热,则应()。 A.A.取掉口具或鼻夹吸气 B.B.坚持佩戴,脱离险区 C.C.改用湿毛巾 答案:B 解析:在井下遇到空气温度升高,感到干热时,矿工佩戴自救器后应该坚持佩戴,并尽快脱离险区,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防止吸入有害气体和陷入危险。
A. A.岩石强度
B. B.岩体强度
C. C.结构体强度
D. D.结构面度强
解析:题目解析 在工程实践中,硐室围岩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岩体强度(答案:B)。硐室围岩是指在矿山或地下工程中开挖的洞室周围的岩石。岩体强度是指岩石本身的抗破坏能力,是影响硐室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岩体强度越高,硐室的稳定性就越好。因此,正确的答案是岩体强度。
A. A.岩石碎块
B. B.小木块
C. C.水炮泥
解析:为了提高爆破效果和保证安全爆破,炮眼装药后必须装填()。 A.A.岩石碎块 B.B.小木块 C.C.水炮泥 答案:C 解析:在进行爆破作业时,为了提高爆破效果和保证安全,炮眼装药后需要装填水炮泥(答案C)。水炮泥是一种用于填充炮眼的炸药包装材料,它能够将炸药与炮眼壁面紧密结合,提高爆破效果,同时还能有效地消除炸药晃荡和泄漏,增强了爆破的安全性。
A. A.初次放顶步距
B. B.初次来压步距
C. C.次来压步距
解析:题目解析 答案:A 解析:直接顶是矿井中最常见的支护方式之一。初次垮落时的极限跨距被称为“初次放顶步距”,也就是在刚刚进行顶进时,支护能够跨越的最大距离。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答案。
A. A.利用局部通风机、风管、通风装置、水幕和水冷却巷道
B. B.临时封闭高温区
C. C.穿防热服
D. D.调整风流
解析:题目解析[填写题目解析]: 为保证在高温区工作的安全,采取的降温方法有()。 A.A.利用局部通风机、风管、通风装置、水幕和水冷却巷道 B.B.临时封闭高温区 C.C.穿防热服 D.D.调整风流 答案:ABCD 解析:为保证在高温区工作的安全,需要采取多种降温方法。选项ABCD均为可行的措施。利用局部通风机、风管、通风装置、水幕和水冷却巷道可以降低工作区域的温度,临时封闭高温区可以避免人员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穿防热服可以保护工作人员免受高温的伤害,调整风流也可以改变工作区域的温度分布,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A. A.支撑式液压支架
B. B.掩护式液压支架
C. C.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
D. D.掩护支撑式液压支架
解析:结构上无掩护梁,立柱通过顶梁对顶板起支撑作用的液压支架称为:A.支撑式液压支架 答案解析:根据题目描述,液压支架没有掩护梁,而是通过顶梁对顶板进行支撑。这种类型的液压支架被称为"支撑式液压支架"。
A. A.托颌法
B. B.仰头举颏法
C. C.仰头抬颈法
D. D.环状软骨压迫法
解析:成人进行心肺复苏,开放气道的方法有:答案:ABC 题目解析: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的救治措施,选项中的A、B、C三个选项都是成人进行心肺复苏时常用的开放气道方法。 A选项是指托颌法,是通过托举患者的下颌来张开气道,保持呼吸通畅。 B选项是指仰头举颏法,是将患者的头部仰起,使颏部抬高,也是为了保持呼吸通畅。 C选项是指仰头抬颈法,类似于B选项,也是为了打开患者的气道。 D选项"环状软骨压迫法"与成人心肺复苏的开放气道无关,因此不属于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