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增殖期早期
B、B、增殖期中期
C、C、增殖期晚期
D、D、分泌期早期
E、E、分泌期晚期
答案:D
解析:解析: 分泌期早期:月经周期第15~19日。此期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腺上皮细胞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小泡,称为核下空泡,为分泌期早期的组织学特征;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继续增生、弯曲。
A、A、增殖期早期
B、B、增殖期中期
C、C、增殖期晚期
D、D、分泌期早期
E、E、分泌期晚期
答案:D
解析:解析: 分泌期早期:月经周期第15~19日。此期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腺上皮细胞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小泡,称为核下空泡,为分泌期早期的组织学特征;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继续增生、弯曲。
A. A、由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分泌
B. B、分泌受血激素信号的反馈调节
C. C、分泌不受神经递质调节
D. D、是一种神经激素,为十肽结构
E. E、生理作用是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解析:解析: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受血激素信号(特别是垂体促性腺激素和卵巢性激素)的反馈调节;也受神经递质调节。
A. A、阴道粘膜上皮
B. B、卵巢生发上皮
C. C、子宫内膜
D. D、宫颈粘膜
E. E、输卵管粘膜
解析:解析: 卵巢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称生发上皮。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故答案选择B。
A. A、增生早期
B. B、增生中期
C. C、排卵期
D. D、分泌早期
E. E、分泌中期
解析:解析: 羊齿植物叶状结晶,这种结晶在月经周期第6~7日开始出现,到排卵期最为清晰而典型。排卵后,受孕激素影响,粘液分泌量逐渐减少,质地变粘稠而混浊,拉丝度差,易断裂。涂片检查时结晶逐步模糊,至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完全消失,而代之以排列成行的椭圆体。
A. A、雌激素使宫颈粘液分泌量增多,稀薄而透明
B. B、孕激素使宫颈粘液分泌减少,但伸展性增强
C. C、雌激素使宫颈粘液拉丝度在10㎝以上
D. D、孕激素使宫颈粘液中结晶逐步模糊
E. E、排卵期雌激素对宫颈分泌物影响达高峰
解析:解析: 孕激素能抑制宫颈粘液的分泌,使粘液量减少但粘稠度增高,拉丝度减小。故错误答案选B。
A. A、增生期的长短
B. B、分泌期的长短
C. C、经期的长短
D. D、黄体的寿命
E. E、黄体退化成白体的时间
解析:解析: 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增生期的长短。月经周期中,分泌期的长短是比较固定的,为14天左右;而增生期相对来说变化比较大,故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增生期的长短。
A. A、有排卵才有月经
B. B、排卵发生在两次月经之间
C. C、月经期基础体温是上升的
D. D、排卵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
E. E、排卵发生在月经来潮后第14天
解析:解析: 月经周期: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一个月经周期,一般28~30日为一个周期。周期长短因人而异,但每个妇女的月经周期有自己的规律性。排卵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
A. A、子宫内膜有功能层和基底层
B. B、功能层受卵巢激素影响而呈周期性变化
C. C、靠近子宫肌层的1/3内膜为功能层
D. D、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呈增生期变化
E. E、孕激素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
解析:解析: 靠近子宫肌层的1/3内膜为基底层,不受卵巢性激素的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故C错误。
A. A、青春期原始卵泡开始发育
B. B、每月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
C. C、成熟卵泡的直径达18~23mm
D. D、排卵后卵泡即成为闭锁卵泡
E. E、排卵后颗粒细胞形成颗粒黄体细胞
解析:解析: 进入青春期后,在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原始卵泡开始发育,每月发育一批卵泡,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完全成熟并排出卵子,其余卵泡自行退化称为卵泡闭锁。
A. A、新生儿期
B. B、儿童期
C. C、青春期
D. D、性成熟期
E. E、围绝经期
解析:解析: 性成熟期是卵巢生殖机能与内分泌机能最旺盛时期。18岁开始,历时约30年,此期卵巢功能成熟,出现周期性排卵。生殖器官各部及乳房,在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
A. A、生殖器官从幼稚型变为成人型
B. B、乳房发育是女性第二性征的最初特征
C. C、月经初潮为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D. D、月经初潮通常发生于乳房发育2年后。
E. E、青春期是卵巢生殖机能与内分泌机能最旺盛时期
解析:解析: 性成熟期是卵巢生殖机能与内分泌机能最旺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