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类别、范围
B、B.遇险、遇难人员的数量和位置
C、C.通风、瓦斯、粉尘
D、D.有毒、有害气体及温度
答案:ABCD
解析:救护队从事救护侦察时,应查明事故() 答案: ABCD 解析: 这道题目是关于救护队进行救护侦察时需要查明的事故内容。选项A代表事故的类别和范围,即了解事故发生的性质和涉及的范围。选项B代表遇险和遇难人员的数量和位置,救护队需要了解有多少人遇险或遇难,以及他们的具体位置。选项C代表通风、瓦斯和粉尘情况,这些因素在救援中非常重要。选项D代表有毒和有害气体以及温度,这也是考虑救援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选项ABCD的组合是正确的,它们都是救护侦察中需要查明的重要事项。
A、A.类别、范围
B、B.遇险、遇难人员的数量和位置
C、C.通风、瓦斯、粉尘
D、D.有毒、有害气体及温度
答案:ABCD
解析:救护队从事救护侦察时,应查明事故() 答案: ABCD 解析: 这道题目是关于救护队进行救护侦察时需要查明的事故内容。选项A代表事故的类别和范围,即了解事故发生的性质和涉及的范围。选项B代表遇险和遇难人员的数量和位置,救护队需要了解有多少人遇险或遇难,以及他们的具体位置。选项C代表通风、瓦斯和粉尘情况,这些因素在救援中非常重要。选项D代表有毒和有害气体以及温度,这也是考虑救援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选项ABCD的组合是正确的,它们都是救护侦察中需要查明的重要事项。
解析:火区封闭后,人员应立即撤出危险区。进入检查或加固密闭墙,应在12小时之后进行。 答案:B 解析:这题的答案选B,即错误。在火区封闭后,人员不应立即撤出危险区,而是要等待24小时,而不是12小时,以确保安全。
解析:透水预兆中顶板“挂汗”多为平形水珠,有“承压欲滴”之势。 答案: B.错误 解析: "挂汗"现象表现为顶板出现水珠,这些水珠多呈现球形,而不是平形水珠。它是一种透水的预兆,表明顶板含水量较大,可能会有顶板垮落的危险。与"承压欲滴"之势无关。
A. A.30
B. B.40
C. C.50
解析:题目中已给出救护队至服务矿井的道路平均车速为80Km/h。规程规定救护队距服务矿井最远距离,我们需要使用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来求解。根据题意,救护队最远距离即为80Km,因为此时用时最长。用时 = 距离 ÷ 速度 = 80Km ÷ 80Km/h = 1小时。因此,救护队距服务矿井最远距离为1小时的车程,即80Km,选择答案B。
A. A.100
B. B.50
C. C.80
解析:题目解析 挂风帐时,按规定操作,不得缺少钉子且钉子必须钉在骨架上,钉子距压条端头距离不大于“100mm”(A)。 答案选择A,即“A. 100”,是因为根据规定,挂风帐必须牢固稳定,不能缺少钉子,并且钉子的距离应满足规定的标准,其中钉子距离压条端头的距离不应大于100mm。
A. A.火源明确
B. B.水源、人力和物力充足
C. C.有畅通的回风道
D. D.瓦斯浓度不超过1%
解析:用水灭火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A.A.火源明确 B.B.水源、人力和物力充足 C.C.有畅通的回风道 D.D.瓦斯浓度不超过1% 答案:ABC 解析:这道题考查用水灭火的条件。选项A指出应当明确火源,这是用水灭火的基本前提,否则不知道哪里需要灭火。选项B指出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人力和物力,这是用水灭火所需的基本资源。选项C提到有畅通的回风道,这是为了保障火场的通风,防止烟雾聚集和有害气体积聚。选项D提到瓦斯浓度不超过1%,虽然瓦斯浓度过高会增加火灾发生的危险,但并不是用水灭火的必要条件。因此,答案为ABC。
A. A.两道风门
B. B.三道风门
C. C.临时挡风墙
D. D.永久挡风墙
解析:题目解析 答案:D 解析:题目描述在进、回风井之间和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每个联络巷,必须砌筑什么。正确答案是选项D,即永久挡风墙。永久挡风墙是指在矿井中设置的固定挡风墙,用于分隔不同风井和风巷之间,防止风流混合,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的传播,保障矿工的安全。
解析:扑灭瓦斯燃烧引起的火灾时,应使用震动性的灭火手段,防止扩大事故。 答案:B 错误 解析:瓦斯燃烧引起的火灾是一种特殊的火灾类型,传统的震动性灭火手段(如挥舞灭火器、扇动空气等)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加剧火势扩大。因为瓦斯是易燃易爆的,使用震动性灭火手段可能会产生静电火花或者引起火势扩大的风险。正确的灭火方法是使用特殊的灭火器材,如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等,尽量避免使用震动性灭火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