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动力电缆、
B、B.控制电缆、
C、C.开关柜、
D、D.排水管路
答案:ABCD
解析: 题目要求选出离心式斜井排水救灾装备的组成部分,选项中包含了A、B、C、D四个选项。根据题目描述,除了自平衡矿用耐磨泵、潜水泵、防爆潜水电机、逆止阀、闸阀、防爆开关、矿用小车以外,还有其他设施组成。因此,答案为ABCD,即A动力电缆、B控制电缆、C开关柜、D排水管路。
A、A.动力电缆、
B、B.控制电缆、
C、C.开关柜、
D、D.排水管路
答案:ABCD
解析: 题目要求选出离心式斜井排水救灾装备的组成部分,选项中包含了A、B、C、D四个选项。根据题目描述,除了自平衡矿用耐磨泵、潜水泵、防爆潜水电机、逆止阀、闸阀、防爆开关、矿用小车以外,还有其他设施组成。因此,答案为ABCD,即A动力电缆、B控制电缆、C开关柜、D排水管路。
A. A.气体探测法
B. B.红外探测法
C. C.煤炭自燃温度探测法
D. D.阻率探测法
解析:采空区火源位置的推断,我国采用的一些主要方法有()。 A.A.气体探测法 B.B.红外探测法 C.C.煤炭自燃温度探测法 D.D.阻率探测法 答案:ABCD 解析:选项ABCD都是我国用于推断采空区火源位置的主要方法。 A. 气体探测法:通过检测采空区内产生的特定气体(如一氧化碳等)浓度变化来推断火源位置。 B. 红外探测法:利用红外技术来检测采空区内的温度异常,从而推断可能的火源位置。 C. 煤炭自燃温度探测法:通过测量采空区内煤炭自燃温度的变化来推断火源位置。 D. 阻率探测法:通过测量采空区内不同位置的电阻率变化,推断可能存在的火源位置。
解析:题目解析[填写题目解析]: 题目:矿井每季度应至少检查1次反风设施,每半年应进行1次反风演习;矿井通风系统有较大变化时,进行1次反风演习。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B,即错误。题目中描述了矿井的反风设施检查和演习频率,但是所描述的频率是错误的。在实际情况中,矿井安全规程通常会规定更为频繁的检查和演习频率,以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答案。
A. A.0.5h
B. B.1h
C. C.1.5h
D. D.4h
解析: 题目:Biopak240正压呼吸器当氧气瓶压力降到4~6MPa时,报警器发出声响,提醒佩用者最多还有()时间。报警器只报警一次,大约报警1分钟,所有作业人员听到报警声便要做好结束工作的准备,以便有足够的氧气撤离灾区。 选项:A. 0.5h B. 1h C. 1.5h D. 4h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描述,当氧气瓶压力降到4~6MPa时,呼吸器的报警器会发出声响,提醒佩戴者剩余的氧气供应时间。由于报警器只报警一次,持续约1分钟,所以最多还有1小时的氧气供应。因此,答案选项B. 1小时是正确的。
解析:题目解析 题目: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氮气、氧气和瓦斯。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是关于矿井空气成分的描述。题目中说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和瓦斯。这是错误的说法。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瓦斯是有害气体,虽然在矿井中常见,但不属于主要成分。因此,答案选B,表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A. A.托颌法
B. B.仰头举颏法
C. C.仰头抬颈法
解析:当伤员存在颈椎损伤时,开放气道应采用()。 答案:A.A.托颌法 解析:当伤员有颈椎损伤时,采用托颌法是较为安全和合适的选择。颈椎损伤可能导致颈部不稳定,因此不宜采用仰头举颏法或仰头抬颈法,以免加重颈椎的损伤。而托颌法能够在保持颈部稳定的同时打开气道,确保伤员能够呼吸,并减少进一步的颈部损伤。
A. A.0.3MPa
B. B.0.5MPa
C. C.0.7MPa
D. D.0.9MPa
解析:ASZ-30型自动苏生器减压器:把高压氧气降低为(),供苏生使用。 A.A.0.3MPa B.B.0.5MPa C.C.0.7MPa D.D.0.9MPa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中提到的ASZ-30型自动苏生器减压器将高压氧气降低为多少,选项A.A.0.3MPa表示0.3兆帕,是正确的减压值。
A. A.6
B. B.8
C. C.9
D. D.10
解析:题目解析 选项A:6 选项B:8 选项C:9 选项D:10 答案:C 解析:救护小队的人数应该能够满足处理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的需要。人数过少可能无法应对复杂或大规模的救护任务。因此,不少于9人的小队组成能够提供更充分的应急救护措施,所以选项C是正确答案。
A. A.增大风量
B. B.隔绝风量
C. C.减小风量
解析:题目中描述了瓦斯突出引起回风井口瓦斯燃烧时应采取的措施。为了减少瓦斯燃烧的危险,需要隔离风量,避免瓦斯继续燃烧蔓延。因此,正确的措施是B.隔离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