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B
解析:井下巷道内气温超过40℃时,即为高温。 答案解析:答案为B,即错误。虽然40℃的气温在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较高的温度,但并不能一概而论地称之为“高温”。高温的判定通常与特定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标准相关。在矿山等特殊环境中,一般对于高温有更为具体的界定和措施,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季节、工作强度等因素来确定高温标准。因此,单纯超过40℃并不能简单地称之为“高温”,正确的回答是B,即错误。
答案:B
解析:井下巷道内气温超过40℃时,即为高温。 答案解析:答案为B,即错误。虽然40℃的气温在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较高的温度,但并不能一概而论地称之为“高温”。高温的判定通常与特定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标准相关。在矿山等特殊环境中,一般对于高温有更为具体的界定和措施,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季节、工作强度等因素来确定高温标准。因此,单纯超过40℃并不能简单地称之为“高温”,正确的回答是B,即错误。
A. A.0.5
B. B.1
C. C.1.5
D. D.2
解析:题目解析 爆破作业地点附近20米内的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爆破。瓦斯浓度指环境中瓦斯的含量。瓦斯是一种易燃气体,在较高浓度下容易引发爆炸。当瓦斯浓度达到1%时,已经接近可燃范围,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爆破作业,极易引发爆炸事故。因此,规定在爆破作业地点附近20米内的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爆破。答案为选项B.B.1。
A. A.10
B. B.20
C. C.30
解析:题目解析 答案选项中的C选项(30分钟)是正确答案。在矿山救护任务中,时间非常关键,因为事故发生后每一分钟都可能关系到生命安全。矿山救护队到达服务煤矿的时间不应该超过30分钟,以尽快展开救援行动,找到被困人员并提供必要的急救和支援。超过30分钟的到达时间可能导致事故后果更加严重,因为受伤人员可能无法得到及时救治。
解析:题目解析 题目:爆炸造成冒顶堵塞巷道,使救护队前进受阻时,首先到达该处的救护小队应继续前进,不能选择其他路线进入灾区。 答案:B (错误) 解析:在发生爆炸导致堵塞的情况下,安全第一是救援队的首要原则。如果救护队前进受阻,应该考虑选择其他安全的路线进入灾区,而不是强行继续前进。遇到危险情况时,选择明智的行动方式是确保救援人员和伤员的安全。
解析:题目解析 题目:全压包括静压、动压和位压。 答案:B.错误 解析:这个题目表述的是全压的组成包括静压、动压和位压。实际情况是,全压通常指流体(气体或液体)流动过程中的总压力,由静压和动压组成,位压在这个概念中并不常被使用。因此,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A. A.炮烟
B. B.意外火灾
C. C.煤炭自燃
D. D.瓦斯煤尘爆炸
解析:矿井内一氧化碳的来源有()。 A.A.炮烟 B.B.意外火灾 C.C.煤炭自燃 D.D.瓦斯煤尘爆炸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察矿井内一氧化碳的来源。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且有毒的气体,常常是矿井和地下工程中的一种安全隐患。选项A指出炮烟是一种产生一氧化碳的源头,炮烟是矿井中爆破作业时产生的气体和颗粒的混合物。选项B提到意外火灾也会产生一氧化碳,火灾中的燃烧会消耗氧气并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选项C指出煤炭自燃也会释放一氧化碳,自燃是指煤炭在地下长期自然氧化而发生燃烧。选项D强调瓦斯煤尘爆炸,虽然瓦斯煤尘爆炸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但并不是直接的一氧化碳来源。因此,BCD三项都是矿井内一氧化碳的来源。
A. A.将自救器背在肩上或挂在皮带上
B. B.使用时双手托起自救器,用拇指和食指同时按下白色锁扣,取掉上壳,整理好气囊和鼻夹
C. C.将口具放在唇齿之间,牙齿咬紧牙垫,闭紧嘴唇
D. D.打开氧气瓶开关,按动补气压板,使氧气充满气囊后,迅速用鼻夹将鼻子夹住,调整好呼吸迅速撤离灾区
解析:ZY30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使用方法是:() A.A.将自救器背在肩上或挂在皮带上 B.B.使用时双手托起自救器,用拇指和食指同时按下白色锁扣,取掉上壳,整理好气囊和鼻夹 C.C.将口具放在唇齿之间,牙齿咬紧牙垫,闭紧嘴唇 D.D.打开氧气瓶开关,按动补气压板,使氧气充满气囊后,迅速用鼻夹将鼻子夹住,调整好呼吸迅速撤离灾区 答案:ABCD 解析:该题要求选择ZY30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的使用方法。正确的使用方法包括将自救器背在肩上或挂在皮带上(A)、使用时双手托起自救器并打开气囊和鼻夹(B)、将口具放在唇齿之间并闭紧嘴唇(C)、打开氧气瓶开关,按动补气压板,使氧气充满气囊后,迅速用鼻夹将鼻子夹住,调整好呼吸迅速撤离灾区(D)。因此,答案为ABCD。
A. A.井上调度室
B. B.抢险指挥部
C. C.布置侦察任务指挥员
解析:题目解析 正确答案为C. 布置侦察任务指挥员。 解析:侦察结束后,小队长应向负责布置侦察任务的指挥员汇报侦察结果,以确保及时传达信息和采取进一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