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题库资源,更多练习功能,请下载试题通APP进行使用。
下载试题通APP
word转题目
excel转题目
pdf转题目
视频导出文档
文字转题目
扫码答题成绩 导出word
导出pdf文档 题目查重
题目搜索答案 搜索答案
题库题目查重 题目查重
题目试卷打印 试卷打印
数据未加载

百科知识-成语挑战(官方)

去答题
收藏题库
复制链接
章节数:2
查看数:2,366
总题数:517
作者:
更新时间:暂无
类型:公开
题库简介:
试题通
百科知识-成语挑战(官方)
章节数:2
总题数:517
顺序练习
题库内所有题目按顺序练习,登陆后答题可同步做题记录和错题本,小程序和app同步跟新。
组卷考试
自定义各题型题目数量和分值,创建考试并作答,也可继续完成当前题库未完成的考试试卷。
错题回做
练习本题库答题考试过程中的错题,同步获取app和小程序的错题记录。
章节练习
题库拆分章节,分章练习,记忆更轻松,练习更方便。
题目收藏
自定义收藏题目反复练习,可以在全部练习或错题练习时将题目添加到收藏,登陆后收藏题目三端同步。
考试记录
查看当前题库的考试记录,复习考试题目,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考试简介
报考指南
考试大纲
考试安排
成绩证书
考试资讯
考试介绍
执业范围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网址
报名条件
信息审核
报名材料
缴费事项
准考证打印
大纲细分(获取数据)
科目安排
题型方式
成绩查询
证书查询
暂无资讯
本题库暂无考试信息

题库章节

章节

单选

题数量:10
去答题
章节

判断

题数量:507
去答题

相关题目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目光如炬——李敏一番话让王强大动肝火,王强目光如炬,直逼李敏,让李敏为之胆寒。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这是一道成语使用正误判断的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题目中成语“目光如炬”的含义,再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其使用是否正确。

成语“目光如炬”的含义:这个成语原意是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眼光锐利,见识远大。它通常用于描述人的目光明亮有神,能洞察事物本质,或表示愤怒、威严的神态。

接下来,我们分析题目中的具体语境:
李敏的话让王强大动肝火,王强以“目光如炬”的神态直逼李敏,让李敏感到胆寒。

结合语境和成语含义进行推理:

从“大动肝火”可以看出,王强此时是愤怒的状态。
“目光如炬”在愤怒的情况下,通常用来形容愤怒地注视,但语境中强调的是“直逼李敏,让李敏为之胆寒”,这里更侧重于王强目光的威严和压迫感,而非其洞察事物的能力或眼光锐利。
在常见的语境中,“目光如炬”虽然可以用于愤怒,但更多时候是用来形容人的眼光深邃、锐利,能洞察事物。而在这个语境下,它并不完全符合描述王强愤怒且威严的神态。
对比选项:
A.正确 - 这与我们对语境和成语含义的分析不符,因为“目光如炬”在此语境下并未准确传达出王强愤怒且威严的神态。
B.错误 - 这与我们的分析相符,即“目光如炬”在这个语境下的使用并不恰当。

综上所述,答案是B(错误),因为“目光如炬”在这个语境下并未准确传达出王强愤怒且威严的神态,使用不够贴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53d0-c002-7b26f674591f.html
查看题目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不耻下问——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这是一道成语使用判断题,我们需要分析成语“不耻下问”在给定语境中的适用性。

首先,理解成语“不耻下问”的含义:它原意是指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这里的关键是“下问”,即向比自己地位低或学问浅的人请教。

接下来,我们分析题目中的语境:

语境描述了一个计算机专家,他会两种外国语,且被描述为“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的求教对象。
语境中的“不耻下问”被用于描述“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向专家求教的行为。
然后,对比成语含义与语境:
在这个语境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是求教者,而计算机专家是被求教的对象。由于专家在计算机领域的地位和学问都高于初学者,因此这里的“不耻下问”使用不当。
正确的使用应该是专家对自己保持谦虚态度,愿意向地位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尽管这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并不常见,因为成语强调的是一种谦虚好学的态度),或者初学者向比自己稍懂一些但并非专家的人请教时,可以说自己“不耻下问”。但在这里,初学者向专家求教,并不构成“下问”。
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判断选项:
A选项(正确)认为成语使用恰当,但根据我们的分析,这是不正确的。
B选项(错误)认为成语使用不当,这与我们的分析相符。

综上所述,答案是B(错误),因为在这个语境中,“不耻下问”的使用是不恰当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4048-c002-7b26f6745939.html
查看题目
10、这位老教师总结出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屡试不爽,大家都很佩服。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3c60-c002-7b26f674592b.html
查看题目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反唇相讥——因为青年们的写作经验还欠丰富,我们对他们的作品不应反唇相讥,但是我们也看得出越敢大胆创造的青年作家才越有出息。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这道题时,我们需要理解成语“反唇相讥”的含义。“反唇相讥”是指受到指责或批评时,立即以尖锐的话反驳回去。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种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争执状态。

题目中的句子提到:“因为青年们的写作经验还欠丰富,我们对他们的作品不应反唇相讥,但是我们也看得出越敢大胆创造的青年作家才越有出息。” 在这里,“反唇相讥”用得并不恰当,因为它通常用于描述一种回应批评的方式,而不是形容对待他人的态度或方法。正确的表达应当是鼓励和支持青年作家,而不是用一个表示激烈反驳的词来描述对待他们作品的态度。

因此,答案是 B. 错误。这是因为“反唇相讥”在此语境中不合适,它应该被替换为更符合上下文语义的词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4818-c002-7b26f6745932.html
查看题目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矫枉过正——我们做任何工作,都有失误的可能,只有时常注意矫枉过正,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这是一道成语使用判断题,我们需要分析成语“矫枉过正”在给定语境中的适用性。

首先,我们来理解成语“矫枉过正”的含义。这个成语原意是指把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又弯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头,而陷入另一种偏失、错误之中。它强调的是在纠正问题时可能因过度而产生新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分析题目中的语境:“我们做任何工作,都有失误的可能,只有时常注意矫枉过正,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这句话中,作者似乎想表达的是,为了避免工作中的失误,需要时常注意并采取措施来防止或纠正这些失误。然而,将“矫枉过正”用于此语境并不恰当,因为“矫枉过正”本身带有“纠正过度”的负面含义,与作者想要表达的“积极预防或纠正失误”的意图不符。

对比选项:
A. 正确:这个选项认为“矫枉过正”在此语境中使用正确,但根据我们的分析,这是不正确的。
B. 错误:这个选项指出“矫枉过正”在此语境中使用错误,与我们的分析相符。

综上所述,成语“矫枉过正”在题目中的语境下使用是错误的,因为它传达了“纠正过度”的负面含义,与作者想要表达的积极预防或纠正失误的意图不符。因此,答案是B.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4fe8-c002-7b26f674591e.html
查看题目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不以为然——对作文中的错别字,有的同学不以为然,长此以往,就会成为“白字先生”了。(改“不以为意”)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题目考察的是成语“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具体语境下的正确使用。

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的态度。而不以为意则是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某事不重视或者不在意。

题目中的句子提到有的同学对于作文中的错别字持一种不在意的态度,即他们对这些错误并不重视。因此,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来表达这种态度,因为这指的是同学们对错别字的忽视,并不是说他们不同意存在错别字这一事实。

所以,原句中使用“不以为然”是不恰当的,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不以为意”。题目的建议修改是正确的,故而答案是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4048-c002-7b26f6745937.html
查看题目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难能可贵——今年冬天,福建闽侯旗山出现了难能可贵的雾凇奇观。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这道题目时,我们需要理解成语“难能可贵”的含义及其适用场景。

“难能可贵”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难以做到的事情而居然能够做到,因此显得特别可贵、值得珍视。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品质,在不容易做到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或完成,具有正面的价值。

题目中的句子是描述自然现象:“今年冬天,福建闽侯旗山出现了难能可贵的雾凇奇观。”这里使用“难能可贵”来形容雾凇的出现。然而,雾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特定的气象条件,而不是人努力的结果。因此,用“难能可贵”来形容自然现象并不恰当。

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 错误。因为“难能可贵”更适合用来形容通过人的努力达到的难得的成就或表现,而不适合用来形容自然景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53d0-c002-7b26f6745934.html
查看题目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马齿徒增——时光荏苒,不觉已离开故乡三十载,两鬓霜染,马齿徒增,而故乡早已脱胎换骨,焕发出迷人青春。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53d0-c002-7b26f6745916.html
查看题目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毫发不爽——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毫发不爽,应赶快吃点防感冒的药。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这是一道成语使用判断题,需要分析成语“毫发不爽”在给定语境中的适用性。

首先,我们来看成语“毫发不爽”的原意。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酷吏列传》,原意是形容丝毫不差,非常准确、一点没有差错。爽,在这里是差错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分析题目中的语境。题目描述的是“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毫发不爽,应赶快吃点防感冒的药。”这里的“周身湿透”显然描述的是小王被雨水完全淋湿的状态,而接下来的“毫发不爽”如果按原意理解,就与前面的描述产生了矛盾,因为“周身湿透”与“丝毫不差、没有差错”在语境上是不符的。

对比选项:
A. 正确:如果选择这个选项,就意味着“毫发不爽”在这个语境下使用得当,但显然这与成语的原意和语境不符。
B. 错误:这个选项指出了成语使用的不当之处,即“毫发不爽”在描述小王淋湿的状态时并不合适,因为它原意是指没有差错,而非指身体状态的湿润或干燥。

综上所述,成语“毫发不爽”在题目中的使用是错误的,因为它与语境不符。因此,答案是B.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4c00-c002-7b26f6745934.html
查看题目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哀而不伤——这部电影中的某些画面让我误以为电影快要偏离主题了,但是好在剧本写得哀而不伤,整个情节并没有偏离轨道。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3c60-c002-7b26f6745936.html
查看题目
试题通
试题通
APP下载
百科知识-成语挑战(官方)
百科知识-成语挑战(官方)
章节

单选

题数量:10
去答题
章节

判断

题数量:507
去答题
前往题库答题
试题通
百科知识-成语挑战(官方)
试题通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目光如炬——李敏一番话让王强大动肝火,王强目光如炬,直逼李敏,让李敏为之胆寒。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这是一道成语使用正误判断的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题目中成语“目光如炬”的含义,再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其使用是否正确。

成语“目光如炬”的含义:这个成语原意是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眼光锐利,见识远大。它通常用于描述人的目光明亮有神,能洞察事物本质,或表示愤怒、威严的神态。

接下来,我们分析题目中的具体语境:
李敏的话让王强大动肝火,王强以“目光如炬”的神态直逼李敏,让李敏感到胆寒。

结合语境和成语含义进行推理:

从“大动肝火”可以看出,王强此时是愤怒的状态。
“目光如炬”在愤怒的情况下,通常用来形容愤怒地注视,但语境中强调的是“直逼李敏,让李敏为之胆寒”,这里更侧重于王强目光的威严和压迫感,而非其洞察事物的能力或眼光锐利。
在常见的语境中,“目光如炬”虽然可以用于愤怒,但更多时候是用来形容人的眼光深邃、锐利,能洞察事物。而在这个语境下,它并不完全符合描述王强愤怒且威严的神态。
对比选项:
A.正确 - 这与我们对语境和成语含义的分析不符,因为“目光如炬”在此语境下并未准确传达出王强愤怒且威严的神态。
B.错误 - 这与我们的分析相符,即“目光如炬”在这个语境下的使用并不恰当。

综上所述,答案是B(错误),因为“目光如炬”在这个语境下并未准确传达出王强愤怒且威严的神态,使用不够贴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53d0-c002-7b26f674591f.html
查看题目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不耻下问——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这是一道成语使用判断题,我们需要分析成语“不耻下问”在给定语境中的适用性。

首先,理解成语“不耻下问”的含义:它原意是指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这里的关键是“下问”,即向比自己地位低或学问浅的人请教。

接下来,我们分析题目中的语境:

语境描述了一个计算机专家,他会两种外国语,且被描述为“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的求教对象。
语境中的“不耻下问”被用于描述“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向专家求教的行为。
然后,对比成语含义与语境:
在这个语境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是求教者,而计算机专家是被求教的对象。由于专家在计算机领域的地位和学问都高于初学者,因此这里的“不耻下问”使用不当。
正确的使用应该是专家对自己保持谦虚态度,愿意向地位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尽管这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并不常见,因为成语强调的是一种谦虚好学的态度),或者初学者向比自己稍懂一些但并非专家的人请教时,可以说自己“不耻下问”。但在这里,初学者向专家求教,并不构成“下问”。
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判断选项:
A选项(正确)认为成语使用恰当,但根据我们的分析,这是不正确的。
B选项(错误)认为成语使用不当,这与我们的分析相符。

综上所述,答案是B(错误),因为在这个语境中,“不耻下问”的使用是不恰当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4048-c002-7b26f6745939.html
查看题目
10、这位老教师总结出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屡试不爽,大家都很佩服。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3c60-c002-7b26f674592b.html
查看题目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反唇相讥——因为青年们的写作经验还欠丰富,我们对他们的作品不应反唇相讥,但是我们也看得出越敢大胆创造的青年作家才越有出息。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这道题时,我们需要理解成语“反唇相讥”的含义。“反唇相讥”是指受到指责或批评时,立即以尖锐的话反驳回去。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种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争执状态。

题目中的句子提到:“因为青年们的写作经验还欠丰富,我们对他们的作品不应反唇相讥,但是我们也看得出越敢大胆创造的青年作家才越有出息。” 在这里,“反唇相讥”用得并不恰当,因为它通常用于描述一种回应批评的方式,而不是形容对待他人的态度或方法。正确的表达应当是鼓励和支持青年作家,而不是用一个表示激烈反驳的词来描述对待他们作品的态度。

因此,答案是 B. 错误。这是因为“反唇相讥”在此语境中不合适,它应该被替换为更符合上下文语义的词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4818-c002-7b26f6745932.html
查看题目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矫枉过正——我们做任何工作,都有失误的可能,只有时常注意矫枉过正,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这是一道成语使用判断题,我们需要分析成语“矫枉过正”在给定语境中的适用性。

首先,我们来理解成语“矫枉过正”的含义。这个成语原意是指把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又弯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头,而陷入另一种偏失、错误之中。它强调的是在纠正问题时可能因过度而产生新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分析题目中的语境:“我们做任何工作,都有失误的可能,只有时常注意矫枉过正,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这句话中,作者似乎想表达的是,为了避免工作中的失误,需要时常注意并采取措施来防止或纠正这些失误。然而,将“矫枉过正”用于此语境并不恰当,因为“矫枉过正”本身带有“纠正过度”的负面含义,与作者想要表达的“积极预防或纠正失误”的意图不符。

对比选项:
A. 正确:这个选项认为“矫枉过正”在此语境中使用正确,但根据我们的分析,这是不正确的。
B. 错误:这个选项指出“矫枉过正”在此语境中使用错误,与我们的分析相符。

综上所述,成语“矫枉过正”在题目中的语境下使用是错误的,因为它传达了“纠正过度”的负面含义,与作者想要表达的积极预防或纠正失误的意图不符。因此,答案是B.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4fe8-c002-7b26f674591e.html
查看题目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不以为然——对作文中的错别字,有的同学不以为然,长此以往,就会成为“白字先生”了。(改“不以为意”)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题目考察的是成语“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具体语境下的正确使用。

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的态度。而不以为意则是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某事不重视或者不在意。

题目中的句子提到有的同学对于作文中的错别字持一种不在意的态度,即他们对这些错误并不重视。因此,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来表达这种态度,因为这指的是同学们对错别字的忽视,并不是说他们不同意存在错别字这一事实。

所以,原句中使用“不以为然”是不恰当的,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不以为意”。题目的建议修改是正确的,故而答案是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4048-c002-7b26f6745937.html
查看题目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难能可贵——今年冬天,福建闽侯旗山出现了难能可贵的雾凇奇观。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这道题目时,我们需要理解成语“难能可贵”的含义及其适用场景。

“难能可贵”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难以做到的事情而居然能够做到,因此显得特别可贵、值得珍视。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品质,在不容易做到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或完成,具有正面的价值。

题目中的句子是描述自然现象:“今年冬天,福建闽侯旗山出现了难能可贵的雾凇奇观。”这里使用“难能可贵”来形容雾凇的出现。然而,雾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特定的气象条件,而不是人努力的结果。因此,用“难能可贵”来形容自然现象并不恰当。

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 错误。因为“难能可贵”更适合用来形容通过人的努力达到的难得的成就或表现,而不适合用来形容自然景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53d0-c002-7b26f6745934.html
查看题目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马齿徒增——时光荏苒,不觉已离开故乡三十载,两鬓霜染,马齿徒增,而故乡早已脱胎换骨,焕发出迷人青春。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53d0-c002-7b26f6745916.html
查看题目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毫发不爽——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毫发不爽,应赶快吃点防感冒的药。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这是一道成语使用判断题,需要分析成语“毫发不爽”在给定语境中的适用性。

首先,我们来看成语“毫发不爽”的原意。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酷吏列传》,原意是形容丝毫不差,非常准确、一点没有差错。爽,在这里是差错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分析题目中的语境。题目描述的是“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毫发不爽,应赶快吃点防感冒的药。”这里的“周身湿透”显然描述的是小王被雨水完全淋湿的状态,而接下来的“毫发不爽”如果按原意理解,就与前面的描述产生了矛盾,因为“周身湿透”与“丝毫不差、没有差错”在语境上是不符的。

对比选项:
A. 正确:如果选择这个选项,就意味着“毫发不爽”在这个语境下使用得当,但显然这与成语的原意和语境不符。
B. 错误:这个选项指出了成语使用的不当之处,即“毫发不爽”在描述小王淋湿的状态时并不合适,因为它原意是指没有差错,而非指身体状态的湿润或干燥。

综上所述,成语“毫发不爽”在题目中的使用是错误的,因为它与语境不符。因此,答案是B.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4c00-c002-7b26f6745934.html
查看题目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哀而不伤——这部电影中的某些画面让我误以为电影快要偏离主题了,但是好在剧本写得哀而不伤,整个情节并没有偏离轨道。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bd-d147-3c60-c002-7b26f6745936.html
查看题目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
清除内容
搜索
专为自学备考人员打造
试题通
自助导入本地题库
试题通
多种刷题考试模式
试题通
本地离线答题搜题
试题通
扫码考试方便快捷
试题通
海量试题每日更新
试题通
欢迎登录试题通
试题通
使用APP登录
试题通 试题通
使用微信登录
打开试题通APP——在首页点击扫一扫图标
章节选择
考试时长
题数
分值
单选题
0题
多选题
0题
判断题
0题
填空题
0题
简答题
0题
总题0
总分0
创建考试
非会员用户总题数上限300题 会员用户总题数上限1000题
考试记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