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判断题。 ### 题目: **1256. 钳形电流表使用完毕后, 应把量程开关转到最大位置。** ### 答案: **正确** ### 解析: #### 1. 什么是钳形电流表? 钳形电流表是一种用于测量电路中电流的仪器,它通过一个开口的铁芯(钳口)来感应电路中的磁场,从而测量电流。钳形电流表的优点是可以在不切断电路的情况下进行测量,非常方便。 #### 2. 量程开关的作用: 量程开关用于选择不同的测量范围。例如,钳形电流表可能有多个量程,如0-10A、0-100A、0-1000A等。选择合适的量程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3. 为什么要把量程开关转到最大位置? - **保护仪表**:当钳形电流表的量程设置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时,如果意外地测量了较大的电流,可能会导致仪表损坏。因此,将量程开关转到最大位置可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起到保护仪表的作用。 - **避免误操作**:如果下次使用时忘记调整量程,而直接测量较大电流,可能会导致仪表损坏或测量不准确。将量程开关转到最大位置可以减少这种误操作的风险。 #### 4. 示例: 假设你有一个钳形电流表,量程范围包括0-10A、0-100A和0-1000A。你在测量一个大约5A的电流时,选择了0-10A的量程。测量完毕后,如果你不将量程开关转到最大位置(0-1000A),而下次使用时直接测量一个500A的电流,仪表可能会因为过载而损坏。因此,为了保护仪表和避免误操作,最好在使用完毕后将量程开关转到最大位置。 ### 结论: 将钳形电流表的量程开关转到最大位置是一个良好的操作习惯,可以有效保护仪表并减少误操作的风险。因此,这道题的答案是正确的。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好的,这道判断题的答案是“正确”。下面我来解析一下这道题的背景和原因。 ### 题目解析 **题目:** 更换熔断器熔体时不准随意使用铜丝或铁丝代替熔丝。 **答案:** 正确 ### 解析 1. **熔断器的作用:** 熔断器是一种过电流保护装置,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预定值时,熔断器内的熔体会迅速熔断,切断电路,从而保护电路中的设备不受损坏。 2. **熔体的特性:** 熔体通常由低熔点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铅、锡、锌等),这些材料在电流过大时会迅速熔化,从而切断电路。熔体的设计参数(如额定电流)是经过精确计算的,以确保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熔断,而在过载或短路时能够及时熔断。 3. **铜丝或铁丝的特性:** - **铜丝**:铜的熔点较高(约1085°C),导电性能好,但不容易熔断。 - **铁丝**:铁的熔点也很高(约1538°C),同样不易熔断。 4. **使用铜丝或铁丝代替熔体的危害:** - **无法及时切断电路**:由于铜丝和铁丝的熔点远高于熔体材料,它们在电流过大时不会迅速熔断,导致电路中的设备可能因长时间过载而损坏。 - **安全隐患**:如果电路发生短路,铜丝或铁丝不能及时切断电流,可能会引发火灾等严重事故。 ### 示例 假设你家里的电路中有一个10A的熔断器,它的熔体设计为在电流超过10A时熔断。如果你用一根铜丝代替熔体: - 当电路中的电流达到15A时,正常的熔体会迅速熔断,保护电路。 - 但铜丝不会熔断,因为它的熔点太高,电流继续通过,可能导致电线过热、绝缘层损坏,甚至引发火灾。 ### 结论 因此,更换熔断器熔体时,必须使用符合规格的熔体,不能随意使用铜丝或铁丝代替。这样做不仅违反了安全规范,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希望这个解析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判断题。 **题目:** 电工安全用具分为绝缘安全用具和一般防护安全用具。 **答案:** 正确 **解析:** 1. **绝缘安全用具**: - **定义**:绝缘安全用具是指用来防止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带电部分而触电的工具和设备。 - **示例**: - 绝缘手套:用于手部的保护,防止手部直接接触到带电体。 - 绝缘靴:用于脚部的保护,防止电流通过人体与地面形成回路。 - 绝缘棒:用于操作高压设备,如拉合刀闸、拆装临时接地线等。 - 绝缘垫:铺设在地面上,防止电流通过地面传导到人体。 2. **一般防护安全用具**: - **定义**:一般防护安全用具是指用来防止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伤害的工具和设备,但不具有绝缘性能。 - **示例**: - 安全帽:用于保护头部,防止高空坠物或碰撞。 - 安全带:用于高处作业时,防止人员坠落。 - 防护眼镜:用于保护眼睛,防止飞溅物或强光伤害。 - 防护服:用于全身保护,防止化学物质、高温等对身体的伤害。 **为什么选“正确”?** - 这个分类是电工安全用具的基本分类方法,符合行业标准和实际应用中的划分。 - 绝缘安全用具和一般防护安全用具的功能和使用场景不同,但都是为了保障电工的安全。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判断题。 ### 题目: 跨步电压触电时,电流是从一只脚经胯部到另一只脚,经过大地形成回路。 ### 答案: 正确 ### 解析: 1. **跨步电压的定义**: - 跨步电压是指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在地面上不同点之间产生的电位差。如果人站在这些不同电位的点上,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会形成电流通过人体。 2. **电流路径**: - 当一个人的一只脚站在高电位点,另一只脚站在低电位点时,电流会从高电位点(一只脚)流经胯部和另一只脚,最终通过大地回到电源的中性点或接地点,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3. **示例**: - 假设你在户外,附近有一根电线杆上的电线断裂并掉在地上。由于土壤电阻不均匀,地面上不同位置的电位不同。如果你的一只脚站在靠近断线的地方(高电位),另一只脚站在远离断线的地方(低电位),那么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会导致电流通过你的身体,从一只脚经胯部到另一只脚,再通过大地回到电源的接地点。 4. **为什么正确**: - 这个描述准确地反映了跨步电压触电时电流的流动路径。电流确实是从一只脚进入,经过胯部,再到另一只脚,最后通过大地形成回路。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好的,我们来解析一下这道判断题。 题目:周期是指交流电变化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用 \( T \) 表示。 **答案:正确** ### 解析 1. **周期的定义**: - 周期(Period)是指一个物理量完成一次完整变化所需的时间。在交流电中,周期指的是电流或电压从一个最大值变化到另一个最大值(或从零点回到零点)所需的时间。 - 例如,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会经历从0到正最大值,再到0,然后到负最大值,最后回到0的过程。 2. **符号表示**: - 周期通常用字母 \( T \) 来表示。单位是秒(s)。 3. **频率与周期的关系**: - 频率(Frequency)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通常用 \( f \) 表示,单位是赫兹(Hz)。 - 频率和周期之间的关系为:\[ f = \frac{1}{T} \] -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那么它的周期 \( T \) 就是:\[ T = \frac{1}{50} = 0.02 \text{ 秒} \] ### 示例 假设有一个50 Hz的交流电,它的周期 \( T \) 是多少? - 根据公式 \( T = \frac{1}{f} \) - 代入 \( f = 50 \) Hz - 计算得到 \( T = \frac{1}{50} = 0.02 \) 秒 因此,50 Hz的交流电的周期是0.02秒。 ### 结论 题目中的描述“周期是指交流电变化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用 \( T \) 表示”是正确的。周期确实是指交流电完成一次完整变化所需的时间,并且通常用 \( T \) 来表示。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判断题。 ### 题目: **1251. 安全距离指的是,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防止车辆或其他物体碰撞或接近带电体等造成的危险,在其间所需保持的一定空间距离。** ### 答案: **正确** ### 解析: 1. **定义解释**: - **安全距离**:是指在电气设备和带电体之间,为了防止人员触电、车辆或其他物体碰撞带电体而造成危险,必须保持的最小空间距离。 2. **目的**: - **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这是为了保护人员的安全,避免直接接触带电部分导致触电事故。 - **防止车辆或其他物体碰撞或接近带电体**:这是为了防止机械设备、工具或其他物体意外接触到带电部分,从而引发火灾、爆炸等危险。 3. **具体应用场景**: - **电力线路**:在高压输电线附近,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人员或车辆靠近时发生触电事故。 - **变电站**:在变电站内,各种电气设备之间也需要保持安全距离,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 **施工现场**:在进行电气安装或维修时,作业人员需要与带电部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触电。 4. **标准和规范**: - 各国和地区的电气安全标准(如中国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都会明确规定不同电压等级下的安全距离要求。 ### 示例: - **家庭用电**:在家庭电路中,插座和开关通常会安装在儿童难以触及的高度,这就是一种安全距离的应用。 - **工业现场**:在工厂的高压配电室,工作人员需要穿戴绝缘鞋和手套,并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触电。 综上所述,题目中的描述是正确的,因为它准确地解释了安全距离的定义和目的。因此,答案是“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好的,我们来解析一下这道判断题。 ### 题目: 凡经过互感器接入的电度表,其读数要乘以互感器的变比。 ### 答案: 正确 ### 解析: #### 1. 互感器的作用 互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和保护电路中高电压或大电流的设备。它通过将高电压或大电流转换为低电压或小电流,使得电度表等测量设备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测量。 #### 2. 互感器的类型 - **电流互感器(CT)**:用于测量大电流,将大电流转换为小电流。 - **电压互感器(PT)**:用于测量高电压,将高电压转换为低电压。 #### 3. 变比的概念 - **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原边电流与副边电流的比值。例如,一个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为100:5,表示原边电流为100A时,副边电流为5A。 - **电压互感器的变比**:原边电压与副边电压的比值。例如,一个电压互感器的变比为10000:100,表示原边电压为10000V时,副边电压为100V。 #### 4. 电度表的读数 当电度表通过互感器接入电路时,电度表实际测量的是互感器副边的电流或电压。因此,电度表显示的读数是经过互感器转换后的值。 #### 5. 为什么要乘以变比 为了得到实际的电流或电压值,需要将电度表的读数乘以互感器的变比。例如: - 如果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为100:5,电度表显示的电流为2A,则实际电流为 \(2 \times \frac{100}{5} = 40A\)。 - 如果电压互感器的变比为10000:100,电度表显示的电压为120V,则实际电压为 \(120 \times \frac{10000}{100} = 12000V\)。 ### 示例 假设有一个电流互感器,变比为200:5,电度表显示的电流为3A。那么实际的电流是多少? 计算过程如下: \[ \text{实际电流} = 3 \times \frac{200}{5} = 3 \times 40 = 120A \] ### 结论 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正确的。凡经过互感器接入的电度表,其读数确实需要乘以互感器的变比,才能得到实际的电流或电压值。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判断题。 ### 题目: 防爆电气设备中, 油浸型设备的安装, 应垂直, 其倾斜度不应大于5°。 ### 答案: 正确 ### 解析: 1. **油浸型设备的定义**: - 油浸型设备是指将电气设备的一部分或全部浸在绝缘油中,以达到绝缘和散热的目的。这种设备通常用于高压和大功率的应用场合,如变压器、断路器等。 2. **安装要求**: - **垂直安装**:油浸型设备在安装时需要保持垂直,这是为了确保内部的油液能够均匀分布,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 **倾斜度限制**:题目中提到倾斜度不应大于5°。这是因为如果设备倾斜度过大,可能会导致油液分布不均,影响设备的绝缘性能和散热效果,从而增加故障风险。 3. **为什么选择“正确”**: - 根据行业标准和安全规范,油浸型设备的安装确实需要保持垂直,并且倾斜度不应超过5°。这一要求是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如果倾斜度超过5°,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 **油液分布不均**:油液不能均匀覆盖设备内部的部件,可能导致某些部分过热或绝缘不良。 - **气泡形成**:倾斜度过大会导致油液中产生气泡,气泡的存在会降低绝缘性能,增加电击穿的风险。 - **设备损坏**:长期倾斜安装可能会对设备的结构造成损害,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 示例: 假设你有一台油浸式变压器,需要安装在户外。根据规范,你需要确保变压器的底座是水平的,使用水平尺或其他工具检查并调整,确保变压器的倾斜度不超过5°。这样可以确保变压器内部的油液均匀分布,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判断题。 ### 题目: **1248. 爆炸危险场所, 所有设备的金属部分应全部接地。** ### 答案: **正确** ### 解析: #### 1. **爆炸危险场所的定义:** - 爆炸危险场所是指存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等易燃物质,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如达到一定的浓度)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或高温时可能发生爆炸的场所。 #### 2. **设备金属部分接地的目的:** - **防止静电积累:** 在爆炸危险场所,静电积累是非常危险的。静电放电可能产生火花,从而引发爆炸。通过将设备的金属部分接地,可以有效地将静电导走,避免静电积累。 - **保护人员安全:** 接地还可以防止设备漏电时对人员造成触电伤害。 - **减少电磁干扰:** 接地还可以减少电磁干扰,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 3. **示例:** - **加油站:** 加油站是一个典型的爆炸危险场所。在加油过程中,油品流动会产生静电。如果这些静电不及时导走,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因此,加油站的所有金属设备(如油罐、加油机、管道等)都必须接地。 - **化工厂:** 化工厂中也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物质。为了防止静电引发事故,所有设备的金属部分都需要接地。 ### 为什么选择“正确”: - 在爆炸危险场所,所有设备的金属部分接地是必要的安全措施。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止静电积累和漏电,从而降低爆炸和火灾的风险,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判断题。 ### 题目: 停电作业断开电源时,不仅要拉开电源开关,还要拉开刀闸,使每个电源至检修设备或线路至少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 ### 答案: 正确 ### 解析: 1. **电源开关**: - **作用**:电源开关主要用于切断电路中的电流,防止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意外。 - **特点**:电源开关通常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但不一定能提供一个明显的断开点。也就是说,即使开关关闭了,电路中可能仍然有电位存在,尤其是在高压或复杂电路中。 2. **刀闸**: - **作用**:刀闸(也称为隔离开关)主要用于在停电作业时提供一个明显的断开点,确保电路完全断开,没有电位存在。 - **特点**:刀闸通常设计为手动操作,可以清晰地看到触点是否分离,从而确认电路已经完全断开。 3. **明显的断开点**: - **重要性**:在停电作业中,确保每个电源到检修设备或线路之间至少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 - **安全**:明显的断开点可以防止误操作导致的触电事故。 - **确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刀闸的位置,确认电路已经完全断开,从而进行安全的检修工作。 ### 示例: 假设你在维修一台电动机,需要停电作业。如果你只关闭电源开关,虽然电流被切断了,但电路中可能仍有电位存在,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还需要拉开刀闸,确保电路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这样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电路已经完全断开,从而安全地进行维修工作。 ### 结论: 题目中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在停电作业时,不仅需要关闭电源开关,还需要拉开刀闸,以确保每个电源到检修设备或线路之间至少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从而保证作业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