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题库资源,更多练习功能,请下载试题通APP进行使用。
下载试题通APP
箭头
word转题目
excel转题目
pdf转题目
视频导出文档
文字转题目
扫码答题成绩 导出word
导出pdf文档 题目查重
题目搜索答案 搜索答案
题库题目查重 题目查重
题目试卷打印 试卷打印
关闭
财会金融
建筑工程
职业资格
客服营销
特种作业
车辆交通
计算机类
生活服务
医疗卫生
消防救援
安全制度
电力通信
文学知识
技能鉴定
高等教育
开采制造
生物化学
法规制度
公职编制
专升本

中国近代史纲要一一

去答题
收藏题库
复制链接
章节数:4
查看数:157
总题数:1,543
作者:
更新时间:暂无
类型:公开
题库简介:
试题通
Scan me!
中国近代史纲要一一
章节数:4
总题数:1,543
全部练习
顺序练习
题库内所有题目按顺序练习,登陆后答题可同步做题记录和错题本,小程序和app同步跟新。
组卷考试
组卷考试
自定义各题型题目数量和分值,创建考试并作答,也可继续完成当前题库未完成的考试试卷。
错题回做
错题回做
练习本题库答题考试过程中的错题,同步获取app和小程序的错题记录。
章节练习
章节练习
题库拆分章节,分章练习,记忆更轻松,练习更方便。
题目收藏
题目收藏
自定义收藏题目反复练习,可以在全部练习或错题练习时将题目添加到收藏,登陆后收藏题目三端同步。
考试记录
考试记录
查看当前题库的考试记录,复习考试题目,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考试简介
报考指南
考试大纲
考试安排
成绩证书
考试资讯
考试介绍
执业范围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网址
报名条件
信息审核
报名材料
缴费事项
准考证打印
大纲细分(获取数据)
科目安排
题型方式
成绩查询
证书查询
暂无资讯
本题库暂无考试信息

题库章节

章节

单选题

题数量:877
去答题
章节

多选题

题数量:478
去答题
章节

填空题

题数量:2
去答题
章节

简答题

题数量:186
去答题

相关题目

15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摘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2富国之法有六,曰钞法,曰铁路,曰机器轮舟,曰开矿,曰铸银,曰邮政……养民之法: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三曰惠商,四曰恤穷。--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材料3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摘自《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2)根据材料3分析,"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f849-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摘自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请回答:(1)为什么要提出"两个不能否定"?(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的关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f550-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材料2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3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降叙。--摘自《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请回答:(1)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之后所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能直接体现西方列强发动战争目的的条款有哪些?(2)材料2中"日本人的战争"指哪一事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3的内容实质上说明了什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f1ff-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当今世界,虽然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现代化,但真正全面建成现代化的国家并不多。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自身发展的国情和历史方位,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结果发展过程极为艰难。归根结底,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好局面,根本在于我们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切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我们党扎根中国大地、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现代化道路。材料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个"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既有本质要求的中国特色又有实践路径的中国特色,体现出"全面性""均衡性"和"共享性"的鲜明特质,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点所在。其"全面性"表现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统筹推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面推进等方面。其"均衡性"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其"共享性"体现在全体人民要走向更加扎实的共同富裕道路,同在蓝天下共同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社会主义法治下平等充分地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坚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请回答:(1)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2)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ed4b-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材料2奕?说:"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材料3冯桂芬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富之术。"请回答:(1)材料1中曾国藩所谓的"剿发捻"和"勤远略"分别指什么?(2)参考材料2、3,说明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ea27-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3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材料2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亦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摘自《续富国策》请回答:(1)材料1反映了什么现象?(2)材料2反映了什么问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e710-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3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全面提前超额完成,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基本建设各条战线喜报频传。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有135个项目已经施工建设,有68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入生产。我国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发电设备、冶金和矿山设备、精密仪表、新式机床、塑料、无线和有线电器材制造等。我国中部地区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军工企业,构成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摘自《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共产党员网,2021年4月6日请回答:(1)结合材料谈谈"一五"计划确定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特点。(2)结合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谈谈"一五"计划的重要历史意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e3e3-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3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l所谓人民大众,主要的就是农民,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其次才是别的民主分子。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我们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摘自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口头政治报告材料2农民问题的中心就是土地问题,不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农民将不能拥护革命到胜利。--摘自毛泽东1926年9月《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2)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实践提供了什么启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e102-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30.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奕忻论强国灭敌之策:"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材料2李鸿章认为:"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材料3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请回答:(1)结合材料简述洋务派的主张是什么,并举例说明他们为实现富国强兵采取了哪些措施?(2)洋务运动是否实现了其自强目的,有什么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de1f-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29.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缴纳。--摘自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材料2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摘自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请回答:如何理解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土地改革政策的转变和意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db3f-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试题通
试题通
APP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一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一一
章节

单选题

题数量:877
去答题
章节

多选题

题数量:478
去答题
章节

填空题

题数量:2
去答题
章节

简答题

题数量:186
去答题
试题通
Scan me!
中国近代史纲要一一
试题通
15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摘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2富国之法有六,曰钞法,曰铁路,曰机器轮舟,曰开矿,曰铸银,曰邮政……养民之法: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三曰惠商,四曰恤穷。--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材料3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摘自《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2)根据材料3分析,"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f849-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摘自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请回答:(1)为什么要提出"两个不能否定"?(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的关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f550-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材料2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3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降叙。--摘自《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请回答:(1)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之后所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能直接体现西方列强发动战争目的的条款有哪些?(2)材料2中"日本人的战争"指哪一事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3的内容实质上说明了什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f1ff-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当今世界,虽然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现代化,但真正全面建成现代化的国家并不多。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自身发展的国情和历史方位,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结果发展过程极为艰难。归根结底,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好局面,根本在于我们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切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我们党扎根中国大地、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现代化道路。材料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个"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既有本质要求的中国特色又有实践路径的中国特色,体现出"全面性""均衡性"和"共享性"的鲜明特质,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点所在。其"全面性"表现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统筹推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面推进等方面。其"均衡性"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其"共享性"体现在全体人民要走向更加扎实的共同富裕道路,同在蓝天下共同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社会主义法治下平等充分地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坚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请回答:(1)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2)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ed4b-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材料2奕?说:"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材料3冯桂芬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富之术。"请回答:(1)材料1中曾国藩所谓的"剿发捻"和"勤远略"分别指什么?(2)参考材料2、3,说明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ea27-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3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材料2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亦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摘自《续富国策》请回答:(1)材料1反映了什么现象?(2)材料2反映了什么问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e710-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3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全面提前超额完成,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基本建设各条战线喜报频传。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有135个项目已经施工建设,有68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入生产。我国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发电设备、冶金和矿山设备、精密仪表、新式机床、塑料、无线和有线电器材制造等。我国中部地区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军工企业,构成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摘自《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共产党员网,2021年4月6日请回答:(1)结合材料谈谈"一五"计划确定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特点。(2)结合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谈谈"一五"计划的重要历史意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e3e3-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3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l所谓人民大众,主要的就是农民,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其次才是别的民主分子。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我们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摘自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口头政治报告材料2农民问题的中心就是土地问题,不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农民将不能拥护革命到胜利。--摘自毛泽东1926年9月《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2)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实践提供了什么启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e102-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30.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奕忻论强国灭敌之策:"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材料2李鸿章认为:"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材料3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请回答:(1)结合材料简述洋务派的主张是什么,并举例说明他们为实现富国强兵采取了哪些措施?(2)洋务运动是否实现了其自强目的,有什么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de1f-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1529.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缴纳。--摘自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材料2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摘自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请回答:如何理解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土地改革政策的转变和意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00ae-3925-db3f-c0fa-c02833260f00.html
查看题目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
清除内容
搜索
关闭
关闭
专为自学备考人员打造
试题通
自助导入本地题库
试题通
多种刷题考试模式
试题通
本地离线答题搜题
试题通
扫码考试方便快捷
试题通
海量试题每日更新
试题通
欢迎登录试题通
试题通
使用APP登录
试题通 试题通
使用微信登录
打开试题通APP——在首页点击扫一扫图标
切换到模拟考
关闭
章节选择
考试时长
题数
分值
单选题
0题
多选题
0题
判断题
0题
填空题
0题
简答题
0题
总题0
总分0
创建组卷考试
非会员用户总题数上限300题 会员用户总题数上限1000题
考试记录
关闭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