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题库资源,更多练习功能,请下载试题通APP进行使用。
下载试题通APP
箭头
word转题目
excel转题目
pdf转题目
视频导出文档
文字转题目
扫码答题成绩 导出word
导出pdf文档 题目查重
题目搜索答案 搜索答案
题库题目查重 题目查重
题目试卷打印 试卷打印
关闭
数据未加载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去答题
收藏题库
复制链接
章节数:2
查看数:9
总题数:187
作者:
更新时间:暂无
类型:公开
题库简介:
试题通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章节数:2
总题数:187
全部练习
顺序练习
题库内所有题目按顺序练习,登陆后答题可同步做题记录和错题本,小程序和app同步跟新。
组卷考试
组卷考试
自定义各题型题目数量和分值,创建考试并作答,也可继续完成当前题库未完成的考试试卷。
错题回做
错题回做
练习本题库答题考试过程中的错题,同步获取app和小程序的错题记录。
章节练习
章节练习
题库拆分章节,分章练习,记忆更轻松,练习更方便。
题目收藏
题目收藏
自定义收藏题目反复练习,可以在全部练习或错题练习时将题目添加到收藏,登陆后收藏题目三端同步。
考试记录
考试记录
查看当前题库的考试记录,复习考试题目,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考试简介
报考指南
考试大纲
考试安排
成绩证书
考试资讯
考试介绍
执业范围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网址
报名条件
信息审核
报名材料
缴费事项
准考证打印
大纲细分(获取数据)
科目安排
题型方式
成绩查询
证书查询
暂无资讯
本题库暂无考试信息

题库章节

章节

单选题

题数量:146
去答题
章节

多选题

题数量:41
去答题

相关题目

9.实验发现,物质甲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丛芽;乙可解除种子休眠;丙浓度低时促进植株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植株生长;丁可促进叶片衰老。上述物质分别是生长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四种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

B. 乙可通过发酵获得

C. 成熟的果实中丙的作用增强

D. 夏季炎热条件下,丁可促进小麦种子发芽

解析:解析:【分析】分析题意:物质甲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丛芽,甲是细胞分裂素;乙可解除种子休眠,是赤霉素;丙浓度低时促进植株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植株生长,是生长素;丁可促进叶片衰老,是脱落酸。【详解】A、甲是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A错误;B、乙是赤霉素,可通过某些微生物发酵获得,B正确;C、丙是生长素,丁是脱落酸,成熟的果实中,丙的作用减弱,丁的作用增强,C错误;D、乙是赤霉素,夏季炎热条件下,乙可促进小麦种子发芽,丁抑制发芽,D错误。故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aeac-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3.下面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④错误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突触小泡包裹着神经递质运动到突触前膜,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该方式为胞吐,A正确;BC、图中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Na+通道打开,Na+内流使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B正确,C错误;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随后,神经递质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D正确。故选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a83a-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20.下面是某家族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II2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所有个体均未发生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I2与Ⅲ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

B. Ⅲ2、Ⅲ3出现说明Ⅱ1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换

C. Ⅱ2减数分裂后生成AB、Ab、aB、ab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

D. 若Ⅲ5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儿子中表型正常的概率大于1/2

解析:解析:【分析】Ⅱ1、Ⅱ2不患病,生出患病的孩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II2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说明两种病均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Ⅱ1、Ⅱ2不患病,生出患病的孩子,说明两种病均为隐性遗传病,II2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说明两种病均为伴X隐性遗传病,I2的基因型为XabY,Ⅲ1的基因型为XabY,I2与Ⅲ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A正确;B、Ⅱ1的基因型为XABXab,Ⅱ2的基因型为XABY,Ⅲ2、Ⅲ3出现说明Ⅱ1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换,产生了XAb、XaB的配子,B正确;C、Ⅱ2的基因型为XABY,能产生XAB、Y两种配子,C错误;D、在不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Ⅱ1(XABXab)能产生XAB、Xab两种配子,由于存在交叉互换,Ⅱ1(XABXab)产生配子的种类为XAB、Xab、XAb、XaB,产生的XAB的配子概率低于1/2,但Ⅲ-5号个体会得到她父亲给的一条XAB的配子,所以Ⅲ-5号个体产生XAB的配子的概率一定会大于1/2,Ⅲ5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XABY)结婚,儿子中表型正常的概率大于1/2,D正确。故选AB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cc73-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13.利用某种微生物发酵生产DHA油脂,可获取DHA(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下图为发酵过程中物质含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HA油脂的产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

B. 温度和溶解氧的变化能影响DHA油脂的产量

C. 葡萄糖代谢可为DHA油脂的合成提供能量

D. 12~60h,DHA油脂的合成对氮源的需求比碳源高

解析:解析:【分析】1、发酵罐内的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还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2、题图分析:横坐标为发酵时间,纵坐标为发酵过程各种相关物质的含量及生物量。从图可知,随着发酵的进行,葡萄糖逐渐减少,发酵到96h左右减少至0;蛋白胨在0~12h间快速减少,然后缓慢减少,发酵到96小时左右减少至0;生物量和DHA油脂的产量随着发酵进程逐渐上升。【详解】A、由图可知,DHA油脂的产量随着发酵进程逐渐增加,生物量也随着发酵进程逐渐增加,它们的变化呈正相关,A正确;B、由图可知,生物量与DHA油脂的产量呈正相关,温度和溶解氧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影响DHA油脂的产量,B正确;C、发酵液中葡萄糖被微生物吸收用于呼吸作用产生能量,供其合成DHA油脂,C正确;D、DHA油脂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C、H、O不含N,所以在12~60h,DHA油脂的合成对碳源的需求高,不需要氮源,D错误。故选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be1c-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2.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小,引起有机酸ITA的生成增加。ITA可被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L转运到细胞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呼吸为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提供能量

B. 转运ITA时,载体蛋白L的构象会发生改变

C. 该巨噬细胞清除死亡细胞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增大

D. 被吞噬的死亡细胞可由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

解析: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小,说明有氧呼吸减弱。【详解】A、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为胞吞,该过程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A正确;B、转运ITA为主动运输,载体蛋白L的构象会发生改变,B正确;C、由题意可知,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小,说明有氧呼吸减弱,即该巨噬细胞清除死亡细胞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减小,C错误;D、被吞噬的死亡细胞可由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为机体的其他代谢提供营养物质,D正确。故选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2600-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11.下图为眼虫在适宜条件下增殖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时期,细胞核的变化与高等动物细胞相同

B. ③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C. ④时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⑤时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与高等植物细胞相同

解析:解析:【分析】动植物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细胞中,核膜核仁消失;中期: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详解】A、②时期已经完成了DNA的复制,相当于高等动物的有丝分裂前期,但图中还能观察到核膜,高等动物有丝分裂前期核仁、核膜消失,A错误;B、由图可知,③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相当于高等动物有丝分裂中期,B正确;C、④时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C错误;D、⑤时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与高等动物细胞相同,都是直接从细胞中央溢开,D错误。故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b9ec-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17.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各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II-3患病而I-1和I-2均正常可知,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基因可能位于XY同源区段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

B. 根据电泳结果,II-3只有1350一个条带,而I-1和I-2除1350的条带外还有1150和200两个条带,可推知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前的序列能被MstII识别,替换后的序列则不能被MstII识别,B错误;

C. I-6为隐性纯合子,故1.0×104为隐性基因的条带,1.4×104为显性基因的条带,所以乙病可能由正常基因上的两个BamHI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导致,C正确;

D. II-4电泳结果只有1150和200两个条带,为显性纯合子,不携带致病基因;II-8电泳结果有两条带,为携带者,二者都不患待测遗传病,D正确。故选CD。【点睛】解答家系图的问题时,先利用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一女病。其父子有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一男病,其母女有正非伴性。”进行判断,有些家系图含有的个体较少,可能无法判断具体的遗传方式,则利用假设法,如本题的乙家系。解答本题还要结合DNA的电泳图进一步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解析:【分析】分析甲病家系图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乙病家系图,再结合DNA电泳图可判断,乙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致病基因位于XY同源染色体上的伴性遗传。【详解】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6e75-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20.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 )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跟踪STR的亲本来源可用于亲缘关系鉴定。分析下图家系中常染色体上的STR(D18S51)和X染色体上的STR(DXS10134,Y染色体上没有)的传递,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

B. 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3/4

C. 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

D. 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0

解析: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STR(D18S51)位于常染色体上,STR(DXS10134)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详解】A、STR(D18S51)位于常染色体上,具有同源染色体,Ⅱ-1和Ⅱ-2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Ⅲ-1得到Ⅱ-1来自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由此可知,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1/4=1/8,A错误;B、TR(DXS10134)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1和Ⅱ-2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DXS10134的概率为1/2,Ⅲ-1得到Ⅱ-1来自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由此可知,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1/2×1/2=1/4,B错误;C、STR(D18S51)位于常染色体上,具有同源染色体,Ⅱ-3和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Ⅲ-1得到Ⅱ-3来自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由此可知,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1/4=1/8,C错误;D、STR(DXS10134)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Ⅲ-1只能从Ⅰ代遗传Y基因,Ⅱ-4只能从Ⅰ代遗传X基因,因此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0,D正确。故选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2226-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19.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

B. 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

C. 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

D. 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解析:解析:【分析】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详解】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B、图中曲线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补充量最多,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B正确;C、由图可知,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补充量不为0,亲本并未死亡,种群数量仍在增加,C错误;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故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918d-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4.仙人掌的茎由内部薄壁细胞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外层细胞等组成,内部薄壁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更大。水分充足时,内部薄壁细胞和外层细胞的渗透压保持相等;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失水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增大

B. 干旱环境下,外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内部薄壁细胞的低

C. 失水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外层细胞更易发生质壁分离

D. 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合成多糖的速率更快,有利于外层细胞的光合作用

解析: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中央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层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也能通过原生质发生吸水或失水现象。【详解】A、细胞失水过程中,水从细胞液流出,细胞液浓度增大,A正确; B、依题意,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则外层细胞的细胞液单糖多,且外层细胞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单糖,故外层细胞液浓度比内部薄壁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B错误; C、依题意,内部薄壁细胞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外层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更大,失水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外层细胞更易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D、依题意,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有利于外层细胞光合作用产物向内部薄壁细胞转移,可促进外层细胞的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2a28-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试题通
试题通
APP下载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章节

单选题

题数量:146
去答题
章节

多选题

题数量:41
去答题
前往题库答题
试题通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试题通
9.实验发现,物质甲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丛芽;乙可解除种子休眠;丙浓度低时促进植株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植株生长;丁可促进叶片衰老。上述物质分别是生长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四种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

B. 乙可通过发酵获得

C. 成熟的果实中丙的作用增强

D. 夏季炎热条件下,丁可促进小麦种子发芽

解析:解析:【分析】分析题意:物质甲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丛芽,甲是细胞分裂素;乙可解除种子休眠,是赤霉素;丙浓度低时促进植株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植株生长,是生长素;丁可促进叶片衰老,是脱落酸。【详解】A、甲是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A错误;B、乙是赤霉素,可通过某些微生物发酵获得,B正确;C、丙是生长素,丁是脱落酸,成熟的果实中,丙的作用减弱,丁的作用增强,C错误;D、乙是赤霉素,夏季炎热条件下,乙可促进小麦种子发芽,丁抑制发芽,D错误。故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aeac-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3.下面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④错误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突触小泡包裹着神经递质运动到突触前膜,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该方式为胞吐,A正确;BC、图中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Na+通道打开,Na+内流使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B正确,C错误;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随后,神经递质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D正确。故选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a83a-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20.下面是某家族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II2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所有个体均未发生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I2与Ⅲ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

B. Ⅲ2、Ⅲ3出现说明Ⅱ1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换

C. Ⅱ2减数分裂后生成AB、Ab、aB、ab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

D. 若Ⅲ5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儿子中表型正常的概率大于1/2

解析:解析:【分析】Ⅱ1、Ⅱ2不患病,生出患病的孩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II2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说明两种病均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Ⅱ1、Ⅱ2不患病,生出患病的孩子,说明两种病均为隐性遗传病,II2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说明两种病均为伴X隐性遗传病,I2的基因型为XabY,Ⅲ1的基因型为XabY,I2与Ⅲ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A正确;B、Ⅱ1的基因型为XABXab,Ⅱ2的基因型为XABY,Ⅲ2、Ⅲ3出现说明Ⅱ1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换,产生了XAb、XaB的配子,B正确;C、Ⅱ2的基因型为XABY,能产生XAB、Y两种配子,C错误;D、在不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Ⅱ1(XABXab)能产生XAB、Xab两种配子,由于存在交叉互换,Ⅱ1(XABXab)产生配子的种类为XAB、Xab、XAb、XaB,产生的XAB的配子概率低于1/2,但Ⅲ-5号个体会得到她父亲给的一条XAB的配子,所以Ⅲ-5号个体产生XAB的配子的概率一定会大于1/2,Ⅲ5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XABY)结婚,儿子中表型正常的概率大于1/2,D正确。故选AB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cc73-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13.利用某种微生物发酵生产DHA油脂,可获取DHA(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下图为发酵过程中物质含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HA油脂的产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

B. 温度和溶解氧的变化能影响DHA油脂的产量

C. 葡萄糖代谢可为DHA油脂的合成提供能量

D. 12~60h,DHA油脂的合成对氮源的需求比碳源高

解析:解析:【分析】1、发酵罐内的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还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2、题图分析:横坐标为发酵时间,纵坐标为发酵过程各种相关物质的含量及生物量。从图可知,随着发酵的进行,葡萄糖逐渐减少,发酵到96h左右减少至0;蛋白胨在0~12h间快速减少,然后缓慢减少,发酵到96小时左右减少至0;生物量和DHA油脂的产量随着发酵进程逐渐上升。【详解】A、由图可知,DHA油脂的产量随着发酵进程逐渐增加,生物量也随着发酵进程逐渐增加,它们的变化呈正相关,A正确;B、由图可知,生物量与DHA油脂的产量呈正相关,温度和溶解氧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影响DHA油脂的产量,B正确;C、发酵液中葡萄糖被微生物吸收用于呼吸作用产生能量,供其合成DHA油脂,C正确;D、DHA油脂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C、H、O不含N,所以在12~60h,DHA油脂的合成对碳源的需求高,不需要氮源,D错误。故选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be1c-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2.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小,引起有机酸ITA的生成增加。ITA可被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L转运到细胞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呼吸为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提供能量

B. 转运ITA时,载体蛋白L的构象会发生改变

C. 该巨噬细胞清除死亡细胞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增大

D. 被吞噬的死亡细胞可由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

解析: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小,说明有氧呼吸减弱。【详解】A、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为胞吞,该过程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A正确;B、转运ITA为主动运输,载体蛋白L的构象会发生改变,B正确;C、由题意可知,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小,说明有氧呼吸减弱,即该巨噬细胞清除死亡细胞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减小,C错误;D、被吞噬的死亡细胞可由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为机体的其他代谢提供营养物质,D正确。故选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2600-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11.下图为眼虫在适宜条件下增殖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时期,细胞核的变化与高等动物细胞相同

B. ③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C. ④时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⑤时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与高等植物细胞相同

解析:解析:【分析】动植物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细胞中,核膜核仁消失;中期: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详解】A、②时期已经完成了DNA的复制,相当于高等动物的有丝分裂前期,但图中还能观察到核膜,高等动物有丝分裂前期核仁、核膜消失,A错误;B、由图可知,③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相当于高等动物有丝分裂中期,B正确;C、④时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C错误;D、⑤时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与高等动物细胞相同,都是直接从细胞中央溢开,D错误。故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b9ec-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17.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各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II-3患病而I-1和I-2均正常可知,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基因可能位于XY同源区段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

B. 根据电泳结果,II-3只有1350一个条带,而I-1和I-2除1350的条带外还有1150和200两个条带,可推知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前的序列能被MstII识别,替换后的序列则不能被MstII识别,B错误;

C. I-6为隐性纯合子,故1.0×104为隐性基因的条带,1.4×104为显性基因的条带,所以乙病可能由正常基因上的两个BamHI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导致,C正确;

D. II-4电泳结果只有1150和200两个条带,为显性纯合子,不携带致病基因;II-8电泳结果有两条带,为携带者,二者都不患待测遗传病,D正确。故选CD。【点睛】解答家系图的问题时,先利用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一女病。其父子有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一男病,其母女有正非伴性。”进行判断,有些家系图含有的个体较少,可能无法判断具体的遗传方式,则利用假设法,如本题的乙家系。解答本题还要结合DNA的电泳图进一步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解析:【分析】分析甲病家系图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乙病家系图,再结合DNA电泳图可判断,乙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致病基因位于XY同源染色体上的伴性遗传。【详解】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6e75-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20.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 )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跟踪STR的亲本来源可用于亲缘关系鉴定。分析下图家系中常染色体上的STR(D18S51)和X染色体上的STR(DXS10134,Y染色体上没有)的传递,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

B. 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3/4

C. 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

D. 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0

解析: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STR(D18S51)位于常染色体上,STR(DXS10134)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详解】A、STR(D18S51)位于常染色体上,具有同源染色体,Ⅱ-1和Ⅱ-2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Ⅲ-1得到Ⅱ-1来自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由此可知,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1/4=1/8,A错误;B、TR(DXS10134)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1和Ⅱ-2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DXS10134的概率为1/2,Ⅲ-1得到Ⅱ-1来自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由此可知,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1/2×1/2=1/4,B错误;C、STR(D18S51)位于常染色体上,具有同源染色体,Ⅱ-3和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Ⅲ-1得到Ⅱ-3来自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由此可知,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1/4=1/8,C错误;D、STR(DXS10134)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Ⅲ-1只能从Ⅰ代遗传Y基因,Ⅱ-4只能从Ⅰ代遗传X基因,因此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0,D正确。故选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2226-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19.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

B. 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

C. 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

D. 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解析:解析:【分析】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详解】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B、图中曲线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补充量最多,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B正确;C、由图可知,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补充量不为0,亲本并未死亡,种群数量仍在增加,C错误;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故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918d-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4.仙人掌的茎由内部薄壁细胞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外层细胞等组成,内部薄壁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更大。水分充足时,内部薄壁细胞和外层细胞的渗透压保持相等;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失水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增大

B. 干旱环境下,外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内部薄壁细胞的低

C. 失水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外层细胞更易发生质壁分离

D. 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合成多糖的速率更快,有利于外层细胞的光合作用

解析: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中央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层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也能通过原生质发生吸水或失水现象。【详解】A、细胞失水过程中,水从细胞液流出,细胞液浓度增大,A正确; B、依题意,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则外层细胞的细胞液单糖多,且外层细胞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单糖,故外层细胞液浓度比内部薄壁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B错误; C、依题意,内部薄壁细胞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外层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更大,失水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外层细胞更易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D、依题意,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有利于外层细胞光合作用产物向内部薄壁细胞转移,可促进外层细胞的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2a28-c0c7-7b737b5b7600.html
查看题目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
清除内容
搜索
关闭
关闭
专为自学备考人员打造
试题通
自助导入本地题库
试题通
多种刷题考试模式
试题通
本地离线答题搜题
试题通
扫码考试方便快捷
试题通
海量试题每日更新
试题通
欢迎登录试题通
试题通
使用APP登录
试题通 试题通
使用微信登录
打开试题通APP——在首页点击扫一扫图标
关闭
章节选择
考试时长
题数
分值
单选题
0题
多选题
0题
判断题
0题
填空题
0题
简答题
0题
总题0
总分0
创建考试
非会员用户总题数上限300题 会员用户总题数上限1000题
考试记录
关闭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