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氢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热管理系统
B. 氢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电解质膜
C. 燃料储存系统.空气压缩系统.水管理系统
D. 燃料储存系统.空气压缩系统.热管理系统
解析:选项A:氢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热管理系统
氢气供给系统:燃料电池需要氢气作为燃料,供给系统确保氢气稳定供应。
空气供给系统:燃料电池需要氧气来进行电化学反应,空气供给系统提供必要的氧气。
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在运行中会产生热量,热管理系统负责调节温度,保持电池在最佳工作温度。
选项B:氢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电解质膜
电解质膜是燃料电池堆的核心部件,而不是辅助系统,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选项C:燃料储存系统、空气压缩系统、水管理系统
燃料储存系统虽然重要,但它通常被看作氢气供给系统的一部分。
空气压缩系统是空气供给系统的一部分,不是独立的辅助系统。
水管理系统是燃料电池堆内部管理的一部分,但不是保证燃料电池连续工作的主要辅助系统。
选项D:燃料储存系统、空气压缩系统、热管理系统
燃料储存系统和空气压缩系统与选项C的分析相同。
虽然热管理系统是必须的,但这个选项缺少了直接提到空气供给系统,而空气供给对于燃料电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正确答案选A,因为氢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和热管理系统是燃料电池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三个辅助系统。这三个系统共同作用,确保了燃料电池可以连续稳定地工作。其他选项要么包含了燃料电池内部组件(如电解质膜),要么没有全面涵盖必要的辅助系统。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鼓泡加湿
B. 直接液态加湿
C. 纤维管加湿
D. 浸泡加湿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燃料电池加湿方法的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鼓泡加湿:这是一种常见的加湿方法,通过气体(如空气)在液体(如水)中鼓泡,使气体吸收水分而达到加湿的效果。这种方法简单且有效,广泛应用于需要加湿的系统中,包括燃料电池系统。
B. 直接液态加湿: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加湿方式,直接将液态水喷入气体中,使气体在流动过程中与水混合,从而达到加湿的目的。这种方法能够快速且均匀地加湿气体,适合用于需要高效加湿的场合。
C. 纤维管加湿:这种方法利用多孔性材料(如纤维管)的吸湿和放湿特性来加湿气体。当湿润的纤维管与干燥气体接触时,水分会从纤维管中蒸发出来,从而加湿气体。这种方法具有加湿均匀、易于控制等优点,也常被用于燃料电池等需要精确控制加湿量的系统。
D. 浸泡加湿:这个选项并不符合燃料电池常见的加湿方法。在燃料电池系统中,气体(如氢气或空气)需要被加湿以提高电池性能,但“浸泡加湿”意味着将气体直接浸泡在液体中,这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可行的。因为这样做不仅无法有效控制加湿量,还可能导致气体中混入大量液态水,对燃料电池造成损害。
综上所述,燃料电池常见的加湿方法不包括“浸泡加湿”,因此正确答案是D。
A. 泵轴带动叶轮一起作高速旋转运动
B. 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自叶轮中心向外周作径向运动
C. 壳内流道的冷却液部分静压能转化为动能
D. 蜗形泵壳是一个转能装置
解析:选项A:泵轴带动叶轮一起作高速旋转运动。这是正确的,因为离心式水泵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通过电机驱动泵轴,使叶轮高速旋转,从而实现液体的输送。
选项B: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自叶轮中心向外周作径向运动。这也是正确的。当叶轮旋转时,液体在叶轮中心获得离心力,这个力将液体推向叶轮的外围,形成径向运动。
选项C:壳内流道的冷却液部分静压能转化为动能。这是错误的。在离心式水泵中,液体在叶轮中获得的能量主要是动能,而不是静压能转化为动能。叶轮将动能传递给液体,使其流速增加,随后在蜗形泵壳中这部分动能会转化为压力能,而不是静压能转化为动能。
选项D:蜗形泵壳是一个转能装置。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蜗形泵壳的作用是将叶轮出口处的液体动能转换为压力能,提高液体的压力,从而实现有效的液体输送。
所以,正确答案是C,因为壳内流道的冷却液部分静压能转化为动能这个说法不符合离心式水泵的实际工作原理。在离心式水泵中,动能是在叶轮处获得的,并在蜗形泵壳中转化为压力能。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燃料电池输出的电能全部用于对外做功
B. 系统自身损耗的电能称为寄生功耗或辅机功耗
C. 寄生功率对燃料电池系统影响不大
D. 应该增加系统的寄生功率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燃料电池寄生功率的理解题。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燃料电池输出的电能全部用于对外做功:
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燃料电池在工作时,其输出的电能并不会全部直接用于对外做功。实际上,燃料电池系统内部会有各种辅助设备(如冷却系统、控制系统等)需要消耗电能,这些被消耗的电能并不直接用于做功,而是作为系统自身的损耗,即寄生功耗。
B. 系统自身损耗的电能称为寄生功耗或辅机功耗: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寄生功耗或辅机功耗正是用来描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设备(如冷却泵、控制器等)在运行过程中消耗的电能。这些电能并不直接转化为外部可用的功,而是作为系统运行的必要消耗。
C. 寄生功率对燃料电池系统影响不大:
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寄生功率虽然不直接用于做功,但它对燃料电池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性能有重要影响。较高的寄生功耗会降低系统的整体效率,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尽量优化以降低寄生功耗。
D. 应该增加系统的寄生功率:
这个选项显然是不合理的。如前所述,寄生功耗是系统内部不必要的电能消耗,它降低了系统的整体效率。因此,在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中,应该尽量降低寄生功耗,而不是增加它。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即系统自身损耗的电能称为寄生功耗或辅机功耗。这个选项准确地描述了寄生功耗的概念和它在燃料电池系统中的作用。
A. <20000ppm
B. >10000ppa
C. ≥12000ppa
D. ≤10000ppa
解析:选项解析:
A. <20000ppm:表示氢气泄漏量小于20000ppm,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安全标准,适用于密闭舱内氢气的安全要求。
B. >10000ppa:表示氢气泄漏量大于10000ppa,这是一个较高的泄漏量,不符合安全标准,因为高浓度的氢气泄漏可能引起爆炸或火灾。
C. ≥12000ppa:表示氢气泄漏量大于或等于12000ppa,这个值比选项B还要高,同样不符合安全标准。
D. ≤10000ppa:表示氢气泄漏量小于或等于10000ppa,虽然这个值在安全范围内,但是相比于选项A,它是一个较为宽松的标准。
为什么选择答案A:
在密闭舱内,氢气的泄漏量需要严格控制,因为氢气是一种高度易燃的气体,即使是极小的泄漏量也可能构成安全风险。选项A的标准(<20000ppm)比其他选项更严格,意味着对氢气泄漏的控制更加严格,因此更符合安全要求。此外,ppm(即每百万分之一)相比于ppa(即每十亿分之一)是一个更大的单位,因此20000ppm实际上相当于20ppa,这是一个更为严格的安全限制。所以正确答案是A。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10-15MPa
B. 15-20MPa
C. 10-20MPa
D. 15-25MPa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氢气在工业或运输中常用的压缩压力范围。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10-15MPa:这个选项虽然给出了一个压力范围,但根据氢气压缩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安全性考虑,这个范围可能不是最优选择,因为它偏向于范围的低端,可能不足以满足高效储存和运输的需求。
B. 15-20MPa:这个选项给出的压力范围较为适中,既保证了氢气的较高体积密度,又兼顾了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性。在工业和运输领域,这个压力范围通常被认为是氢气压缩存储的标准范围。
C. 10-20MPa:虽然这个选项的范围更广,包含了B选项的范围,但它也包括了较低的压力值(如10MPa),这可能不是最优的压缩压力,因为较低的压力意味着较低的体积密度。
D. 15-25MPa:这个选项给出了一个较高的压力上限(25MPa),虽然更高的压力可以进一步提高氢气的体积密度,但也会增加储存和运输的风险,如容器破裂的风险增加。此外,并非所有工业或运输应用都需要这么高的压力。
综上所述,B选项(15-20MPa) 是工业或运输中常用的氢气压缩压力范围,它平衡了氢气的体积密度和储存运输的安全性。因此,正确答案是B。
A. 12V交流电
B. 12V直流电
C. 24V交流电
D. 24V直流电
解析:选项解析:
A. 12V交流电:交流电(AC)通常用于家庭和工业电力供应,但在汽车领域,尤其是对于精确控制电磁阀这类组件,直流电(DC)更为常用。
B. 12V直流电:直流电(DC)是汽车电气系统中的标准电源电压,12V直流电广泛用于汽车的各种电气设备,包括电磁阀。
C. 24V交流电:24V交流电在大型车辆如卡车和某些工业应用中可能使用,但对于常见的乘用车和大多数新能源汽车而言,12V系统更为普遍。
D. 24V直流电:虽然24V直流电在某些特殊车辆或系统中可能使用,但大多数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电气系统标准电压是12V。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答案为B,因为大多数汽车的电气系统标准电压是12V直流电,电磁阀通常也是设计成使用车辆的标准电源电压。因此,在新能源汽车中,气瓶电磁阀使用12V直流电驱动是符合行业标准和实际应用的。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过滤网
B. 膨胀阀
C. 热溶栓
D. 调温阀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高压氢瓶的安全设置,特别是如何防止周边着火导致氢瓶发生爆炸。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并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
### 选项分析
1. **A: 过滤网**
- 过滤网的主要功能是过滤杂质,确保气体的纯净性。虽然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保护设备,但并不能直接防止火灾或爆炸。
2. **B: 膨胀阀**
- 膨胀阀用于调节气体的压力,防止因温度升高而导致的压力过大。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设备,但它的主要功能并不是防火。
3. **C: 热溶栓**
- 热溶栓是一种安全装置,通常由一种特定材料制成,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它会熔化,从而释放气体或液体,降低压力。这种装置可以有效防止因周围着火而导致的氢瓶爆炸,因此是正确答案。
4. **D: 调温阀**
- 调温阀用于控制气体的温度,虽然它有助于维持安全的操作条件,但并不能直接防止火灾或爆炸。
### 知识点深入理解
**高压氢瓶的安全性**
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的气体,且其爆炸极限范围广,因此在存储和运输氢气时,安全性至关重要。高压氢瓶的设计中,热溶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装置。
**热溶栓的工作原理**
想象一下,热溶栓就像是一个“温度警报器”。当周围环境温度过高(例如,发生火灾时),热溶栓会感应到这个变化,并在达到一定温度时熔化。这时,氢气会通过热溶栓释放出来,降低瓶内的压力,从而防止氢瓶因压力过大而发生爆炸。
### 生动的例子
可以把热溶栓比作一个“安全阀”。想象一下你在煮水,水壶里的水开始沸腾,蒸汽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安全阀,水壶可能会爆炸。而安全阀的作用就是在压力过大时自动打开,释放蒸汽,防止水壶爆炸。热溶栓在高压氢瓶中的作用也是类似的。
###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热溶栓是防止高压氢瓶因周围着火而发生爆炸的有效装置。因此,正确答案是 **C: 热溶栓**。
A. 金属无缝瓶
B. 金属内胆纤维环向缠绕气瓶
C. 金属内胆纤维全缠绕气瓶
D. 非金属内胆纤维环向缠绕气瓶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新能源汽车中储氢系统高压储氢瓶类型识别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并确定哪一个不属于高压储氢瓶的常见类型。
A. 金属无缝瓶:
金属无缝瓶是高压储氢的一种常见形式,它通过高强度金属(如铝合金或钢)制成,具有无缝结构,能够承受高压氢气。这种瓶子广泛应用于需要高压储存氢气的场合。
B. 金属内胆纤维环向缠绕气瓶:
这也是高压储氢瓶的一种,采用金属内胆(如铝合金)作为承压主体,外部通过高强度纤维(如碳纤维)进行环向缠绕,以增强瓶子的整体强度和耐压能力。这种结构既保证了瓶子的承压性能,又减轻了重量。
C. 金属内胆纤维全缠绕气瓶:
与B选项类似,但纤维的缠绕方式可能更加全面,不仅限于环向,还包括纵向或其他方向,以提供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这种气瓶同样广泛应用于高压储氢系统。
D. 非金属内胆纤维环向缠绕气瓶:
这个选项中的“非金属内胆”是关键。在高压储氢系统中,内胆需要承受高压氢气的直接作用,因此必须具有高强度和高耐腐蚀性。目前,非金属材料在高压、高腐蚀性环境下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非金属内胆的高压储氢瓶并不常见,也不符合传统的高压储氢瓶设计原则。
综上所述,A、B、C三个选项都是高压储氢瓶的常见类型,而D选项中的“非金属内胆纤维环向缠绕气瓶”由于非金属内胆在高压储氢中的局限性,不属于传统的高压储氢瓶类型。
因此,正确答案是D:“非金属内胆纤维环向缠绕气瓶”。
A. 管路
B. 电源
C. 线路
D. 接地
解析:选项解析:
A. 管路 - 管路通常指的是输送流体(如氢气)的管道系统。在排空作业前连接管路并不是确保安全的必要步骤。
B. 电源 - 在进行此类作业前,确实需要关闭整车电源,但仅仅关闭电源不足以保障安全,还需要进行其他的安全措施。
C. 线路 - 线路连接指的是电路的连接,这与排空作业的安全性无直接关系。
D. 接地 - 接地是一种安全措施,用于防止由于静电或者其他原因产生的电荷积累,从而避免火花引发火灾或爆炸。在处理易燃气体如氢气时,接地是至关重要的。
为什么选择D: 在进行氢系统排空作业前,必须确保车辆进行牢固的接地连接,这是为了防止静电积聚并产生火花,因为氢气是极其易燃的。如果车辆没有正确接地,静电放电可能会点燃氢气,导致火灾或爆炸。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它强调了在进行此类操作前必须采取的关键安全措施。其他选项虽然与车辆相关,但并不是在排空氢系统前需要优先考虑的安全措施。